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注音或写出相应的汉字
桓( ) 骨髓( ) 机杼( ) 荷( )锄
殆( ) yì 德 排tà 趋( )机
2.文言文中,有些词古义今义有明显差别,请写出下列加点的词的古义,今义。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古义: 今义:
(2)盖前狼假寐。 古义: 今义:
(3)我以月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 今义: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同 ,解释为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同 ,解释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 ,解释为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居十日,扁鹊复见。
(4)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5)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6)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7)孰为汝多知乎?
(8)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0)拄杖无时夜叩门。
5.下列句中与“学而不思则罔”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句(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一丝而累,以至干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干我哉!
6.选出下“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学而时习之。不办说乎?
B.谦者不受嗟来之食。
C.桓侯故使人问之。
D.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7.下面句子用“/”表示停顿,说法有误的一句是:( )(2分)
A.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B.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C.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8.根据课文填空。(4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 ,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
(3)《过故人在》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 。
(4)《游山西村》中具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9.《乐羊子妻》中“志士不饮盗泉之水,谦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句子高度赞扬了那些宁可失去生命也不愿失去骨气、志气的人,但在当今社会,很多人主张“大丈夫能屈能伸”“好汉不吃眼前亏”。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 (5分)
二、阅读题
(一)(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中亦君子乎?”
子曰:“敏而好学,中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本选段出自 。孔子,名 ,字 , 时鲁国人(2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2分)
说( ) 愠( )
3.解释下列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分)
君子: 尝:
4.文中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是: , (2分)
翻译成现代汉语应是: 。
5.请翻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并谈淡这句话对你的学习有要何启示(3分)
答:
(二)(15分)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乘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具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xiá 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刀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基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狼亦xiá 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出自 朝 写的短篇小说集《 》。(2分)
2.为文中两个同音字写出相应的汉字 (1分)
意xiá 甚 狼亦xiá 矣
3.如果用“屠户遇狼”概括第一段,那二、三、四段的内容依次应为 和屠户杀狼。(2分)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窘: 瞑: 顾: 苫:
5.下面句中表时间的词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2分)
A、狼亦xiá矣,而顷刻两毙, B、少时,一狼径去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6.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2分)
A、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B、一狼洞其中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其一犬坐于前
7.从表达方式看,1―――4段是 ,第5段是 (2分)
8.解释下列句子(2分)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1分) , 。
(三)(4分)
虎求1百食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2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也。子我以为不信3,吾为子4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5乎?”
虎以为然6,故遂7与之行,兽见之皆8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1求:寻找,2长:首领。 3信:言语真实。 4子:你
5走:逃。 6然:对。 7遂:就。 8皆:都
1.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2分)
A、天帝使我长百兽。(天帝使我为百兽之长)
B、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再说谎)
C、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
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之见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2.根据本文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2分)
三、作文:
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中心,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能突出中心的,字数5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