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检测题[人教版]

2014-5-11 0:09:30下载本试卷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注音或写出相应的汉字

  (  )油  漕(   )   (   )之   (   )汗

  pèi   头   金tuò      róng    机  自jīn   

 2.看下列作品,作者,所生活的朝代用线段正确搭配。(4分)

《次北固山下》    欧阳修     东汉末年

《观沧海》      辛弃疾     南 宋

《西江月》      曹 操     北 宋

《卖油翁》      王 湾     唐 代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无他,惟牛熟尔。            ,解释为        

  (2)年渡、年渡,惊起一滩鸥鹭。       ,解释为        

  (3)路转溪头忽见。      ,解释为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2)吾材之庸,水人也。        

   (3)双兔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策勋十二转。          

  (5)人卖油翁释担而立。       

  (6)定伯之,言:“我亦鬼”。        

  (7)定伯便担鬼肩上。          

  (8)不渡水故耳。        

  (9)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未能也。         

  (10)蜀之有二僧。          

  5.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愿为鞍马。       东市买骏马,西买鞍鞯

  B.如再三。        鬼言:“我鬼”

  C.告富者         我酌油知之

  D.有卖油翁释担立定    子何恃

  6.古汉语中文言虚词,常常是一词多义,请给下列的“其”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

“其”的解释有:

A、代词:它、它们    B、代词:其中     C、代词:那、那个

1恐其变化。(    )

2恐前后受其敌。(    )

3 莫名其妙。(    )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2分)

(1)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

翻译:

(2)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郞。

翻译:

8.根据课文填空。(4分)

(1)旦辞黄河去,          ,不闻爷娘唤女声,        

(2)在《观沧海》中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其建功立业的抱负的句子是                   

(3)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4)《望岳》一诗中,富有启示和象征意义的诗句是:               

9.学习了《卖油翁》一文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对你的学习,生活有怎样的启发?(3分)

 

二、阅读题(30分)

(一)(15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发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本文的作者是清代学者     ,选自      。(2分)

2.解释下列词语:(4分)

 语      例如      买舟       恃     

3.解释“之”字在各句中不同的含义(3分)

吾欲之南海(    )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蜀之鄙有二僧(     )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采用了      修辞手法。(2分)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5.从表达方式看,第一段重在     ,第二段重在      。(2分)

6.你如何看待“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这件事?(2分)

(二)(10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娣闻妺来,当户理红妆;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二十年,不知木兰是女郞。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文出自      编写的     ,本文是一首    民歌。(2分)

 2.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文中原句。(2分)

 3.解释下列词语:(1分)

   红妆         ,扶将         

 4.翻译下列句子(1分)

安能辨我是雄雌?                           

                                    

5.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2分)

                      

6.从全诗看,本段属于    (A、详写,B、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2分)

                                

  

(三)(5分)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1之病,扁鹊清2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3也,使将耳不聪4,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5:“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王国矣。”

注释:

1示:给……看   2清:建议   3已:止

4聪:听力好   5石:治病用的砭石

1.试翻译“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2分)

                                  

2.这段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作文:(4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或短处,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写出自己的一个长处或短处,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