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2[人教版]

2014-5-11 0:09:32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        分数:100分         成绩:    

 

一、积累运用(16ˊ)

1、将下列词补充完整:(2ˊ)

擎天(  )地  盘(  )卧龙 玲珑(  )透  (  )然长逝

2、  在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加点并在后面的括号中改正:(2ˊ)

贮立凝望(  ) 明查秋毫 (  ) 瘦骨粼峋(  ) 获益非浅 (  )

3、  根据要求默写:(4ˊ)

(1)请默写《论语十则》中谈学习态度的一则:            

(2)请默写《论语十则》中谈学习方法的一则:            

(3)《春》的结尾用三个比喻句写出了“春天“的三个特点,请写出其中的任意一句:

                                  

(4)《观沧海》中通过写宇宙物体展现作者博大胸怀的两句诗是:        

                   

4、 仿照例句,发挥想像,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任意选做两题)。(4′)

 事业说:人生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

 友谊说:人生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勤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困难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挫折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4ˊ)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其经常被文人歌咏称颂,那么,请你写出与黄河有关的两句诗:

                            

                            

2、七年级两册书共推荐了六本课外阅读书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         

为什么                                   

三、阅读理解(44ˊ)

(一)古文阅读:(17)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云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解释带点的词:(3分)

碧瓦飞 (      )            危楼一座 (        )    

直接霄汉 (      )            黯然缥缈 (        )

人烟市(      )            窗扉皆洞开(        )

2.请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2分)

                         

3."一切乌有"中的"乌有"一词意为          ,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       (2分)

4.除"忽"一词外,请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时间的词,并分别加以解释,再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2分)

①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②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6.请想象文中"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字数不少于50个)(2分)

                                       

                                         

                                          

  (二)阅读下列文字,做文后的题(8分)

绿之赞

①光阴荏苒,绿色又向我走来,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于是又沉浸在绿色遐思之中了。

②我爱绿色,我爱这有着无限生命力,充溢着旺盛青春气息的滴翠的色彩。这四季的绿就像人的一生。

③我喜欢独步于夏天的绿荫中,任凭清风轻吻我的秀发似乎吹动绿杨,欣赏柳枝摇曳的飘动。绿色草地,两只白蝴蝶飞旋着,带给我神思飘渺的遐想。

④我喜欢金风送爽的秋天,绿叶凋零,万般地依依不舍,打着旋,悠悠地,缓缓地,逐渐萧疏,秋天显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是眷恋眨眼即逝的生命么?每每在生命的最后气息,也要不遗余力地描绘。金秋丰收和喜悦,装点大自然迷人的画卷,这最后瞬间的绿,仍是美丽的。

⑤然而,我也爱冬天的松树,无数细小的针状绿叶在北风呼啸中奏响春雷般的松涛。白雪飘落亲吻在松树上,一种心灵的纯洁之情油然而生。每每此时我会披一件绿的披风和松树媲关。争宠着雪的爱抚,好惬意,好洒脱。

⑥我最爱的还是初春的绿。霏霏细雨般的清晨,那如云如烟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飘飘地,柔柔地;似一杯浓浓的醇酒,一封爱情的信笺,一张温柔含着泪水的少女面孔,给人间带来了多少温馨。

⑦我喜欢绿,绿的可靠,绿的谦虚,绿的宽容,绿的博大和永恒。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1分)

答:                                  

2、从内容上看,与第①段文字相照应的段落是第_____段。(1分)

3、作者认为“绿”具有怎样的品质和特点?(2分)

答:                                   

4、第⑥段写春晨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一杯浓浓的醇酒”等,发挥你的想像力,想想春晨的绿还似什么?试写出一例。(1分)

答: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                                   

                                      

6、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是赞美春天的,请你选一句赞美初春的,写下来。(2分)

答:                                   

(三)读下段文字,然后回答14-15题。(5ˊ)

古人描绘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广为传诵的名句,同时也告诉我们,要五官一齐开动,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认识生活,就会得到美妙传神的画面。比如:“春风又  江南岸”,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颜色:“两个黄  翠柳”,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声音;“踏花归去马碲  ”,从嗅觉角度写出了气味;“吹面不  杨柳风”,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人的感受。

1、将诗句中漏掉的词补上:                    (4ˊ)

2、文中说的“五条渠道”除了已经提到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外,还有一条是    觉。(1ˊ)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16—22题。(14ˊ)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   )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乙: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1、给甲段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2分)

2、甲乙两段文字写风有共同点,从感觉上看,共同点是;(   )(多选)(2分)

A.从触觉角度写风         B。从听觉角度写风

C.从嗅觉角度写风         D。从视觉角度写风

3、甲段文字描绘春风的特点是(用两个字概括):(2分)

                   

4、乙段文字描绘海风的特点是(用两个字概括);(2分)

                     

5、甲段在写春风时,主要运用人的感觉来写无形的风,这些感觉是触觉、嗅觉、听觉,请写出文中运用触觉、嗅觉来感受的相应的句子各一句。(2分)

触觉:                                     

                                         

嗅觉:                                    

                                            

6、甲乙两段共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2分) 

                

7、甲段文字写春景两处写到声音,一处是“鸟唱”,另一处是“     ”(用文中两个字概括)(2分)

三、作文(40分)(以下两题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1、同学们,进入初中你或许感到初中的课堂非常有趣,请你以“一次课堂享受”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记叙自己一次课堂享受的过程和感受。

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许多闪光点……请以“为自己喝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答案

一、1、(2ˊ)撼、 虬、 剔、 猝

2、(2ˊ)贮(伫)、查(察)、粼(嶙)、非(匪)

3、(4ˊ)①第5、6、7则任意一则即可。

②第3、4则任意一则即可。

③最后3句任意一句即可。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4ˊ)格式意思相符即可。

二、(4ˊ)答案略。

三、(一)1.屋檐  高  云霄和天河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店铺   大开 

2.“裁”通“才”   “乌”通“无”

3.没有,      子虚乌有 

4.无何:不久,一会儿    未几:不久    既而:过一阵子

  逾时:过了一会儿     倏忽:突然  

作用:表现山市景象瞬间变幻的特点. 

5.⑴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⑵(出现了)高高的城墙,(出现了)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市了.

6.略

(二)1、时间或四季 

2、⑦

3、可靠、谦虚、宽容、博大和永恒

4、略

5、对绿的喜爱和赞美

6、略

(三)1、绿、鸣、香、寒

2、味觉

(四)1、niàng 、hè

2、A、B 、C

3、轻柔

4、凉爽

5、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6、比喻

7、笛响

8、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