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2014-5-11 0:09:33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满分100 时间150分钟)

一、      基础知识(24分)

1、看拼音写汉字。(4分)

bì       xǔ      juān       hé

(   )益   自(   )    (   )刻    (   )家

2、诗文积累与欣赏。(8分)

①松间沙路净无泥,          

②但愿人长久,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⑤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⑥青山有幸埋忠骨,           

⑦《成功的花》中,追溯花儿成功历程的诗句是:           

          

⑧《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的句子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可是我们学校赫赫有名的人物。

B、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C、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D、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一举夺冠,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努力学习,是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B、 经过几个月的培训,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

C、团结一致是搞好工作的关键。

D、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天津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社戏》一文中作者之所以认为戏好、豆好,关键是那一片乐土上的人好。

B、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 《“诺曼底”号遇难记》,塑造了一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船长形象。

C、《伟人细胞》这篇叙事散文告诉我们立志成才要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D、《端午日》一文体现出湘西民风的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情相待。

6、“风景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根据要求答题。(4分)

(1)请说出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答:                              

(2)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这个道理。

答:                               

7、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周末综合文艺节目》曾有猜谜这个项目。节目主持人解释说:“谜面是个成语故意改动一个字,要求用另一个成语来说明这一现象。”如:“入花三分”,谜底是“移花接木”;“妙手回秋”,谜底是“春去秋来”。请按此方法猜下列谜语。(2分)

(1)“零装待发”,谜底是      (2)“登堂入狼”,谜底是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往事依依》选段,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8、选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2分)

答:                                

9、为什么成年读书不如小时候形象鲜明?(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答:                                  

10、读书给作者带来的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2分)

答:                                  

                                     

11、你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有哪些感想?(2分)

答:                                  

                                   

12、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童年的乐园,徜徉书海是于漪老师儿时的快乐,回忆一下你儿时的生活,你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呢?(2分)

答:                                 

                                    

阅读《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①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土壤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

 ②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的倾倒和堆放量日益增多,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③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第二,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所效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第三,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另外,受到污染的土壤表土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④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用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⑤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保专家和生物学家都提出了让植物来净化土壤的新方案。他们培养出各种转基因植物,让它们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集中起来焚烧处理,这样,经过植物吸收后的重金属还可以提炼出来,变废为宝,不但净化了土壤,还获得了贵重的重金属。与传统的化学、物理等除污手段相比,植物除污具有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13、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                  (2分)

14、第三节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中的作用是              

                     (2分)

15、填充下面括号,完成植物净化土壤的过程。(每空6个字)(2分)

培养转基因植物    (              )   

(             )    提炼重金属

16、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2分)

(1)请在下面给第③节空白处补写一句话。

答:                                

(2)第④段中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答:                               

17、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标点20字以内)(3分)

答:                                      

                                   

阅读《读书是一种德性》一文,回答下列问题(11分)

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一个人强迫着自己作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心灵义务。一个人,如果没有把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心灵的塑造,错过了在读书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的机缘。这一机缘,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当你回过头来,重新拾起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的陌生!古人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更何况是错过了一段读书的岁月呢?

  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它是无条件的,完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曾国藩有言:“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亦不能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这段话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去理解,说白了,之所以不读书,首先是因为你不想读书,而并非客观条件不具备。

  我读故我思。表面上看来,思想者与无知者的差别或许就在一本书。一本书所产生的精神距离是无法测量的。思想者的沉默,本身就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越是喋喋不休,越发暴露其内心的苍白。但是读书并不意味着手不释卷,阅读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仪式,它的存在不依赖于外在的表演。一个曾经有过一段疯狂的阅读史的人,一个对过去的读书生活心怀依恋的人,即便不能拥有一个书房,一面书橱,一盏书灯,一个畅游书海的安静夜晚,我们依然相信他那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读书是一种德性。在理性的引导下,读书人在灿烂星空与神圣道德律之间,获得了灵性和自由,以及诗意的生存。

18、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读书是一种德性”的?(用文中的话简要回答)(3分)

答、                                

                                    

19、读读第2段中引用的曾国藩的一段话,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2分)

答、                                

20、阅读全文,联系学过的一些课文,说说怎样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仪式”。(2分)

答、                                

                                      

21、古今中外,以读书为乐或因读书而成就美德的名人很多,他们的事例广为传颂。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不少于两例,多举加1分)(2分)

答、                                

                                  

2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请写出并简要说说理由。(2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幼时记趣》,回答下列问题(14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沟(   )         ②小(  )

然大物(  )       ④土(   )

2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能张目对日:       

②项为之        

喷以烟:        

青云白鹤      

2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2分) 

   神游中            心所向

A、              B、

   先自度足           是吾剑所从坠

   何不试之足          以丛草

C、              D、

             

丛草为林           而两虫尽所吞

26、选出下文对本文语言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和“吞”两个动词极为生动地表现了蛤蟆捕虫动作的迅速、准确。

C、“冲烟飞鸣”的“冲”,让人想见蚊群在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

D、“鹤唳云端”的“唳”字,让人听到了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翻译: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翻译:                                  

四、作文(30分)

题目:咱们       

要求:1、第一处横线上请填词语“班”或“年级”;第二处横线上可填“幽默小子”“淑女”“数学博士”“诗人”“音乐天才”“马大哈”“热心肠”等体现人物特点的称呼,也可填“学习委员”“宣传干部”等职务的名称,还可填人物的姓名。

2、抓住人物特点,注意细节描写(例如进行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内容充实。

3、写真情实感。

4、600字左右。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1、裨   诩  镌   阖

2、见课文

3、C 

4、A

5、C

6、(1)经历艰苦的磨练能使人坚强

(2)注意举例与道理阐述

7、化整为零   引狼入室

8、文章主要写了作者读《水浒传》、读《千家诗》的感受,以及自己从中受到启迪。

9、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

10、生活的乐趣,美的享受,使作者一生受用不尽。

11、略(只要能写出多读书、读好书,对增长知识、培养个人修养有积极作用即可)

12、略

13、“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如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

14、“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15、吸收有害物质  集中焚烧处理

16、(1)土壤污染危害人(畜)健康

(2)因为本文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顺序来说明的 。

17、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统一。实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18、可以从 “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读书是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仪式”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9、发愤读书者不择时地。或:读书是无条件的,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20、(1)视读书为心灵义务  (2)在阅读中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3)在阅读中学会思想(对话、质疑、评判……)(4)进而在理性的指导下,通过阅读使自己获得诗意的存在

21、开放题。例如:孔子韦编三绝;马克思在伦敦图书馆坚持读书,数年如一日,写出了《资本论》;;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2、开放题 正确答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点:一是从原文中选出来的话必须富有哲理性;二是阐述的理由要表述完整,言之有理。

23、略

24、略

25、B 2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