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中段考试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体魄(pò) 嗥叫(háo) 收敛(1iǎn) 泯然(mǐng)
B、炽痛(chì) 镐头(gǎo) 惩罚(chéng) 皂荚(jiá)
C、确凿(zuò) 玉簪花(zān) 云鬓(bìng) 鸡毛掸子(dǎn)
D、骊歌(lì) 嫉妒(jí dù) 金柝(tuò) 胡骑(j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斑蝥(máo) 攒玉(cuán) 簪花(zān) 木屐(jī)
B.嫉妒(jí) 泯然(mǐn) 环谒(yè) 郝叟(sǒu)
C.祈祷(qí) 炽痛(zhì) 谰语(lán) 红妆(zhuānɡ)
D.曛(xūn ) 迥乎不同(jiǒnɡ) 磐石(pán) 深邃(suì)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畦(草地) 义愤填膺(胸) B.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迥乎不同(差不多)
C. 沥(滴) 兀兀(劳苦的样子) D. 亘古(远古) 锲而不舍(更加)
4、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慷概 各抒己见 消声匿迹 知识渊博
B、颓唐 无动于衷 舍己为人 峰芒毕露
C、惩罚 骇人听闻 惊惶失措 头晕目眩
D、布暑 倍受青睐 面面相觑 爱不释手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机关”:周密而巧妙的计谋,秘密)
B.他用他那独特的、且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风味”:事物的特色,多指地方色彩)
C.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悲剧”: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这里是指贝多芬的脸上表情丰富,像悲剧的演员一样)
D.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元勋”:立了大功的人)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我和妈妈走上天桥时,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都非常激动。
B、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C、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理解,就等于拥有一切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富。
D、同志们用手亲纺的线、织的布做成的衣服,穿着感到格外舒适,也更加爱惜。
7、在空格内给下面的短文写一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
1925年.26岁的曹聚仁被暨南大学商学院聘为国文教授,三年后他又推荐好友曹礼吾来暨大任教。这位曹礼吾善饮,好吟诗,好写蝇头小楷,为人淡泊潇洒,行事极似《世说新语》中人。
一次,两位曹先生乘火车去南京。刚上车,忽然月台上人声喧哗,不知出了什么事,旅客纷纷下车去看热闹,曹聚仁也下去了。事后曹聚仁回到车上,见曹礼吾安然坐于原位。曹聚仁笑道:“礼吾!在这样闹哄哄的情况下,能够淡然无动于衷的人只有两种人:圣人和患精神病的。你是圣人!”刚巧也有一个人没下车,曹聚仁向旁人一打听,那个人果然是个精神病患者。
8、古诗词中有许多写“山”、“水”、“花”、“鸟”的句子,请各写一句。
山:
水:
花:
鸟:
9、对经典文化的积累与识记可至关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语),读下列文字,看看你知道多少。
打开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语文世界。“ ,关山度若飞”,让我们领略了木兰战场生涯的壮烈;我们与南朝的诗人吴均同住山中,体验“山际见来烟, ”的有趣生活,在月光下走进幽静的竹林深处,聆听1000多年的王维“独坐幽篁里, ”的琴声与长啸,聆听刘文房在暮色中“ ,杳杳钟声晚”的钟声;我们与李白在洛阳共度思乡之夜,耳畔是“ ,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折杨柳》笛声;我们与岑参相伴,同赴边塞,“故园东望路漫漫, 。”心头涌起的是对故土的深深怀念;我们陪宋诗人赵师秀坐在孤灯下度过“ ,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寂寞时光。我们读《童年》,体验 在苦难中长大的历程;我们带着自己的梦想去畅游 笔下的鲁滨孙的世界,体会他勇于冒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走进 的昆虫世界,与他一起聆听大自然的吟唱。
10. 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 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
(2)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3)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 )
11、“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⑴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
答:
⑵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
答:
12、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巾帼英雄”美名扬;今有中国女足捷报频传,催生美丽时尚新名词——铿锵玫瑰。细细揣摩“铿锵玫瑰”四字,你读出了几层含义?
13、请运用对偶句知识(如“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写出下联。
上联:忆往日沧桑岁月 下联:
二、阅读理解
(一)对比阅读《伤仲永》和《孙权劝学》两篇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12.《孙权劝学》的作者是_______,孙权是三国时 _______ 国的创建者。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中“治”意为____________;“博士”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解释下列加点字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 于舅家见之(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见往事耳( )
士别三日
( )
指物作诗立就( )
传一乡秀才观之 ( ) 蒙乃始就学( )
15、用“/”线给下面两个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各标一处。
(1)金 溪 民 方 仲 永。 (2) 蒙 辞 以 军 中 多 务。
16.翻译下面句子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两文分别从正反不同角度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甲文中仲永父亲对仲永的学习所持的态度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而乙文恰恰相反,孙权劝吕蒙应持的学习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1-6自然段,回答问题
18、《___________》是闻一多先生于七十多年前创作的,它成为澳门回归的主题歌。
19、选文是从闻一多先生的哪一个身份介绍他的事迹的?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开头两句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一个成语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_________
22、《唐诗杂论》的硕果论证了闻一多的哪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闻一多先生的治学态度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永远记得您
●王东力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男孩上初中时十分贪玩,成绩自然惨不忍睹。老师开始还对他
心怀希望,后来便死了心,但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以免一二十分的成绩让他面子扫地,于是判他的试卷时便尽量放松尺度,有时甚至根本不看,匆匆批上个60分就完了。这位学生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每次发了试卷也只匆匆一瞥,就随手扔到别处。
不久调来一位新老师,在判这位学生的试卷时,有人告诉她以前那位老师的做法,她只好效仿也给他打了60分。发卷子时这位老师注意到,那男孩随手把试卷扔进抽屉。这位老师心里猛地一沉,她连忙走过来.要回试卷,取出红笔重新为他批阅。结果这位学生只得了十几分。最后老师说:“你是学生,我是老师.批改你的试卷是我的职责。你答对几道题,我就只能给你相应的分数,只有这个分数才真正属于你自己。
几年后,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这位大学生走到这位老师面前:“可能您已经忘记我了,但我永远记得您。您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是您的行为和言语让我走到了今天。”
没想到老师简单的几句话,竞使一个处境窘迫的孩子重新树立了自信,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面对一个陷入困境的人,怜悯似的施舍只会使他的自尊蒙上灰尘,这并不是真正的帮助。我们应该做的,是帮他拂去心灵的尘埃,让他重新看见自己的价值与尊严。
24.文中写了两位教师,他们对“男孩”的态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章标题是“我永远记得您”,其中的“您”是指_______________,“永远记得”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文章内容分析,第一位老师那样批改分数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第二位老师这样给分数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本文共四个自然段,将结尾一段去掉行不行?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读了本文,你会产生哪些思考?请说出两点启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B 2、C 3、C 4、D
5、(二者必具其一 点拨:抓住曹聚仁的话去理解) 6、略
7、⑴“风暴”比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难,整句话所蕴含的道理:能经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
⑵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与道理吻合即可记分。
阅读平台
(一)对比阅读
6.司马光 吴 7.研究 专管经学传授的学管
8. 题上 看见
几(一段) 完成
成为 了解 全 从事
9.(1)金溪民╱方仲永 (2)蒙╱辞以军中多务
10.已经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了。
老兄你明白事理怎么这么晚啊!
11.学习很重要,一定要好好学习。
“但当涉猎,见彺事耳。”
(二)
12.《七子之歌》
13.学者 研究唐诗,研究楚辞,研究古典文献
14.总领全文。通过对比,来突出闻一多先生的伟大人格。
15.废寝忘食 16.“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17.言之有理即可 18.言之有理即可
14、两层:①雄健高昂的阳刚美(或矫健的勇士之姿)②温柔娇媚的阴柔美(或娇美的女儿之态) (共3分,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1、C(炽chì)
2、C
3、(1)反问 (2)互文 (3)拟人
4、示例:一群蜜蜂在辛勤地酿蜜,那是启示我们要无私奉献。
5、①万里赴戎机 竹中窥落日 弹琴复长啸 苍苍竹林寺 谁家玉笛暗飞声 双袖龙钟泪不干 有约不来过夜半 ② 阿廖沙 笛福 法布尔
19.失去信心,马虎应付 实事示是,暗含鼓励
20.第二位老师 她重新给了孩子自尊
21.怜悯似的施舍只会使他的自尊蒙上灰尘
是帮他拂去心灵的尘埃,让他重新看见自己的价值与尊严。
22.不行。因为最后一段是起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去掉了,就起不到这个作用。
23.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