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2014-5-11 0:09:36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亲爱的同学,七年级的你们开始了崭新的语文学习之旅,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正在发生一场“革命”。对此,你肯定有了真实的感受。这张试卷就是你展示自己的舞台。在此,你尽可以全面展示自己的学识与才华。要坚信:真情的体验、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创新永远是最有价值的!

——老师的话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水zăo(   ) chuò(  )泣 肥shuò(  ) (  ) 污  枯(  )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1)孙小龙模仿赵本山的表演真是      ,让大家不时地捧腹大笑。

(2)经过长时间的实验,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    了。

(3)这部     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

A、惟妙惟肖 不攻自破 得天独厚B、栩栩如生  不攻自破  匠心独运  

C、栩栩如生 迎刃而解 得天独厚D 、惟妙惟肖  迎刃而解  匠心独运

3、  古诗积累。(6分)

(1)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4)    《次北固山下》中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4、张明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王晓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张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手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2分)

(1)    王晓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2)    张明该怎样说才得体?                 

5、根据示例扩写句子(3分)

例句:小草钻出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

太阳    ——                  

6、仿照下列句子,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句子,组成一个排比句。(3分)

如果你种下一些玫瑰,花园了就会多一些芬芳;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  阅读《春》一文,完成7——11题。(12分)

春  朱自清

①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下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7、这篇写春的散文,暗藏了作者的感情线索。作者的行文思路是:

春天未到,热切地□□;春天降临,细致地绘春;最后,深情地□□。(2分)

8、第⑤段文字从触觉、嗅觉、听觉多个方面描绘春风,指出各方面所对应的语句:(3分)

①触觉:                                 

②嗅觉:                                 

③听觉:                                 

9、最后三段文字分别把春天比喻为“刚落地的娃娃”,是着眼于“    ”;把春天比喻为“小姑娘”,是着眼于它的“  ”;把春天比喻为“健壮的青年”,是着眼于它的“  ”;着三个比喻句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       。(4分)

10、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请摘录你喜欢的一句,并加以品味。(2分)

11、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春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上下句)。(1分)

(二)  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完成12——16题。(8分)

(1)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2)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3)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4)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5)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手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6)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父亲开始读诗。

(7)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8)    “我看糟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9)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10)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11)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12)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13)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14)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15)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12、第三段划横线处时间词语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1分)

13、用文中原句回答: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1分)

14、“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2分)

母亲对我             父亲对我         

15、从下列词语中选出能反映“我”思想感情变化全过程的3个词语,依次填入括号。

得意   信任  醒悟  悔恨   失望(3分)

(     )——(      )—— (     )

16、用文中原句回答,能够体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什么?(1分)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乙)《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7、《论语》是记录    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童趣》作者是    代文学家沈复。(1分)

18、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家字,并解释。(4分)

①诲女知之乎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是知也          ④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分)

①人不知而不(    )②温而知新(    )③思而不学则(    )

④死而后(    )⑤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   )⑥如鹤唳云端(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

21、下列“之”字与“学而时习之”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昂首观之

22、找出甲、乙两文中的成语。(每篇至少写出两个)(2分)

四、写作(40分)

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会有好多让我们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我笑了”;“那一次,我哭了”;“那一次,我真后悔”;“那一次,我真尴尬”……这里的“笑”“哭”“后悔”“尴尬”,正是表达某一次的真实情感或心理。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在文题的横线上填上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的词语。2、要说真话,抒真情。3、不少于500字。

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

1、  藻、啜、硕、diàn、hé (5分,每空1分)

2、  D(2分)

3、  ①山光悦鸟性;②乱花渐欲迷人眼;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6分,其中①②④每空1分③每空0.5分)

4、  略(2分)

5、  略(3分,第一空1分,第二空2分)

6、  略(3分,续写出一句1.5分)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12分)

7、盼春、赞春(2分,每空1分)

8、①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或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3分,一句1分)

9、新、美、力、赞美;(4分,每空1分)

10、略(2分,摘录句子1分,能从修辞、用词等方面做简单分析1分)

11、例: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1分)

(二)(8分)

12、强调我等待父亲归来的急切心情。(1分)

13、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1分)

14、热情鼓励, 严格要求(2分,每空1分)

15、得意、失望、醒悟(3分,每空1分)

16、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1分)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17、孔子;清(1分,每空0.5分)

18、①女通“汝”,你 ②说通“悦”,愉快 ③知通“智”,聪明、智慧 ④强同“僵”,僵硬。(4分,每句指出通假字0.5分,解释0.5分)

19、①生气,发怒 ②旧的知识 ③有害 ④ 停止 ⑤慢慢地  ⑥果然(3分,每个0.5分)

20、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②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4分,每句2分)

21、C(2分)

22、温故而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  明察秋毫、夏蚊成雷(2分每篇写出两个,书写正确,写对一个0.5分)

四、写作(40分)

按中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