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2007.11
考生须知:全卷满分10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 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书写 | 总分 | |||
㈠ | ㈡ | ㈠ | ㈡ | ㈢ | |||||
得 分 | |||||||||
阅卷人 |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
1.请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汉字。(3分)
(1)初中生应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sōu 集资料,调chá 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2)秋天qī 息在农家里,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改错别字。(2分)
下边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填在横线上,然后改正。
玷污 碌碌终生 闲情逸志 瘦骨嶙峋
贮立 突如其来 猝然长逝 忍俊不禁
改成 改成
3.默写诗文名句。(5分)
(1) 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2) 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唐朝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风沙逼近北京城的危难时刻,单昭祥以六旬高龄出山,任“绿化司令”,继续为首都的绿化事业奔波操劳。这真可谓“ , ”。(请用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填空)
4. 仿写句子。(2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仿写:如果我是 ,我将 。
5.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请你向同学推荐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3分)
推荐的书:
推荐理由:
6.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3分)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一)(10分)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7.第②③④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春天的景象?(3分)
8.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朗润:
(2)赶趟儿:
9.“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上句是 ,“杨柳风”指的是 。 (2分)
10.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本文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使许多景物富有人的思想情趣。请你从文中摘录一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句子:
好处:
(二)(12分)
风筝与少年
①广场的上空,各种各样的风筝飘来荡去,地上的孩子们大呼小叫,春天的气息令人熏熏欲醉。
②走到一个卖风筝的流动摊位前,摊主是一名妇女,她殷勤地拿出各式风筝,让我们挑选。儿子挑中一个“猪八戒背媳妇”,很是滑稽、有趣。摊边站着一位和我儿子年龄相仿的男孩,眼巴巴地看着天空发呆。我跟他的母亲说,也拿一只风筝给你儿子放一放。话音未落,男孩突然转过脸,充满希望地望着母亲。而他母亲摇了摇头,她说她是下岗职工,一天卖风筝只能赚二三十元钱,一只十几元的风筝不能白白地给他糟蹋。
③我儿子兴奋地拿着风筝的线轱辘奔跑,风筝时而上升,时而降落,最后跌落在一棵树上,风筝线缠绕着树枝。任凭怎么拉拽,风筝只是随着树枝摇晃。
④正当我们无计可施,对面的男孩走过来,走到我身边,怯怯地问:“叔叔,如果我把它取下来,你能不能给我一元钱?”他眼巴巴地看着我,生怕我拒绝他。A我有些踌躇,最后还是说:“我给你两元钱,不过你得特别小心才行。”
⑤男孩挽了挽裤腿,抱住树干,蹭了几下腿,就上到了树顶。我害怕他从树上掉下来,在树下张开双臂,做出随时接住他的姿势。男孩满不在乎地冲我笑了笑。很快,他就取下了被树枝缠绕的风筝。陪着儿子跑了一会儿,累了,我坐在广场边休息。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不断地有风筝缠在树梢。男孩一次一次跑过去,爬上树,替人取下风筝,然后接过一元钱。当他后来几次从我身边跑过的时候,裤袋里的硬币在叮当作响。
⑥后来,他从裤袋中掏出硬币,低着头一枚一枚地数着。然后犹豫了一会儿,才朝他母亲走去。他站在他母亲的摊前,和母亲说话,好像交涉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开始向母亲的掌心点数硬币。最后,他从母亲手里接过一个“美猴王”的风筝。
⑦他拿着从母亲手中买来的风筝,像我儿子一样兴奋地奔跑,不过奔跑的速度更快,他裸露的脚踝上还留有爬树留下的划痕。他放的技巧很娴熟,风筝越飞越高,在蓝天上缩为一个小点。
⑧临近中午,放风筝的人们纷纷回家,我和儿子最后走。我愿意看着这个男孩奔跑,奔跑的姿势和他买风筝的想法一样执着。B回头去看,广场上空,一只“美猴王”的风筝还在飞翔,像一个孩子的心,越飞越高。
(摘自《扬子晚报》2007年3月13日,有改动)
1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2分)
12.文中第⑥段中说男孩在低着头数完硬币后,犹豫了一会儿,才朝他母亲走去。是哪些原因让他犹豫呢?(3分)
13.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A句和B句)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4分)
14.文中的男孩和母亲谁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出你想对他说的一句话。(3分)
三、古诗文阅读(17分)
(一)(3分)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5.诗中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喜爱,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1分)
16.有人说,这首诗蕴涵作者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可奈何。如果这样理解此诗,那么作者是把自己比作诗歌三四句中的哪个意象?这样自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二)(7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
省:_________ 说:__________ 信:__________
18.翻译下列句子。(2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分别写出文中论述求知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每方面写一句即可)。(2分)
求知态度:
学习方法:
(三)(7分)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告臣曰:‘吾欲之楚④。’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⑤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⑥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⑦善!’此数者⑧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大路。 ②方:正,正在。 ③北面持其驾:向着北方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之楚:到楚国去。之:到,往。 ⑤奚为:为何,为什么。 ⑥用:路费,盘缠。 ⑦御者:车夫。 ⑧此数者:这几项条件。
20.“此数者”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分)
21.翻译下列句子。(2分)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2.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四、写作(40分)
23.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人间最纯真的感情莫过于亲情,你从呱呱坠地一直到现在,有许多亲人伴随你的成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舅舅……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一定有许多事情凝聚着浓浓的亲情。
请你以“我和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有真情实感:(3)500字左右;(4)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
七年级语文期中卷参考答案
2007.11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
1.(3分,每空1分)搜 查 栖
2.(2分,每空半分)“志”改为“致”;“贮”改为“伫”。
3.(5分,每空1分。漏字,加字,有错字、别字,该空均不给分)
① 青山郭外斜 ②浅草才能没马蹄 ③江春入旧年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2分)示例:如果我是清风,我将吹散人间的阴霾。 如果我是春风,我将融化世上的冰霜。
5.(3分,书名1分,推荐理由2分)推荐的书不限于教科书“名著导读”中的篇目。
6.(3分,答出称呼、时间、地点、内容得2分,符合口语表达特点得1分。)
示例:王老师,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场指导。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一)(10分)
7. (3分,每点1分)春草、春花、春风
8. (2分,每个1分)朗润:明朗润泽。 赶趟儿:争先恐后地开花。
9. (2分,每空1分)沾衣欲湿杏花雨;春风。
10.(3分,句子1分,表达效果2分) 示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就把花当作“人”来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二)(12分)
11.(2分)示例:写一个少年用自己的劳动赢得风筝,放飞风筝的事。
12.(3分,各要点1分,语言组织1分)要点:①对钱的珍惜。②担心母亲不同意。
13.(4分,每句2分)A句表现“我”对少年的同情;B句表现“我”对少年的赞美和祝愿。
14.(3分)不偏离文中人物特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17分)
(一)(3分)
15.(1分)怜 16.(2分)舟;忧伤
(二)(7分)
17.(3分,每词1分)说:通“悦”,愉快。 省:反省。 信:真诚,诚实。
18.(2分)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19.(2分)求知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三)(7分)
20.(3分,每个1分)马、用(盘缠)、御夫(车夫)
21.(2分)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22.(2分)示例:①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 ②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③做事如果方法不对,把方向搞错了,往往条件越好,距离目标越远。
四、写作(40分)
评分细则如下:
作文可以从语言、内容、结构三方面考虑给分。如果确定为抄袭文章,以15分以下给分。错别字三个扣一分,不重复扣分,最多扣2分,扣完为止;不够字数,每50字扣1分。
评分可参考下面等级:
【一类文:36——40】
语言流畅优美、条理清楚、能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特别优秀的文章,鼓励给满分。
【二类文:32——35】
语言流畅、病句少,条理清楚。
【三类文:28——31】
语言通顺,表意清晰,有明确的中心,有一定的条理。
【四类文:24——27】
语言一般,有一定中心,能基本说清意思,有废话,不吸引人。
【五类文:23分以下】
病句多,表意不清,条理混乱。
五、书写(3分)
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即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卷面虽有修改痕迹,但仍保持整洁、规范,也可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