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质量检测卷4

2014-5-11 0:09:37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质量检测卷4

命题人:王玲毅    审核人:魏国安

亲爱的同学:

只要你心境平静,只要你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提示: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分值是120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huài)   (cí)威格    怏怏(yāng)不乐   毛骨(sǒng)然

B.(wù)宁   (yíng)弱   海市(shèn)楼    (zhuó)痕

C.(biǎn)骨  崔(wēi)    梦(mèi)以求    阴(bà)

D.盘(yú)   (xiā)嘴   (miē)      悲(chuà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部置。

  B.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C.成功以后,大家一定要再接再厉。

  D.这则寻人启示,已经张贴了一个星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国政府郑重     ,中国人民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活动。

②北京申奥成功,每个炎黄子孙能    住心中的那份喜悦?

③亚洲金融风暴严重    了泰国、印尼等国家的经济,也震惊了整个世界。

A.申明   抑制   袭击    B.声明   抑制    打击

C.声明   压制   打击    D.申明   压制    袭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福楼拜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的讲述往往使人惊叹不已。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

B、令嫒在这次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白。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栩栩如生。

6. 下面具体场合女主持人所说的一句话应该是(    )

   晚会帷幕徐徐拉开,女主持人姿态优美地步出舞台,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此时,女主持

人从容站起,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

  A、女主持人说:对不起,我太紧张了,请不要见笑。

B、女主持人说:刚才,我是被大家的热情倾倒了。

C、女主持人说:对不起,我太激动了,失礼了。

D、女主持人说:不好意思,刚才我跌倒了,幸好没有扭伤脚。

7.下列连线错误的一项是(    )

A.《荒岛余生》---英国---笛福---小说

B.《真正的英雄》---美国---里根---演讲词

C.《夸父逐日》---中国古代---《山海经·海外北经》---寓言

D.《珍珠鸟》---中国当代---冯骥才---散文

8、以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母亲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A.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9.你知道下列成语典故与何人有关吗?请任选三题回答。

(1)凿壁偷光 (      )      (2)入木三分 (      )

(3)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4)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5)嗟来之食(     )        (6)无颜见江东父老 (     )

10.将古诗词补充完整(任选三题)

(1)江山代有人才出,           。

(2)           ,散入春分满洛城。

(3)春潮带雨晚来急,           。

(4)         ,青草池塘处处蛙。

(5)马上相逢无纸笔,           。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6分)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瞧瞧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从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蓝灰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的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绝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一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继续写东西,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幕,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在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1.本文开头部分写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有哪些用意?(2分)

12.第6节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13.在文中用横线标出“它胆子大了”以后“淘气地陪伴我”的文字。(标出三处)(3分)

14.文中小鸟对大鸟的两次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3分)

15.标有“*”的一段文字,犹如一幅画。请用一个词为这幅画加个标题,并点出含义。(2分)

16.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2分)

17.结合本文内容,再联系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谈谈信赖产生的基础是什么?(2分)

(二)乡土情结(10分)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摩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明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18、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2分)

19、作者在第3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它使我们想起了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哪首诗?(2分)

20、“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一句话,请你将它还到原处?(2分)

21、本文第4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称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2分)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    )

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表现为主体,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三、文言文阅读(24分)

(一)狼(11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3、《狼》选自《      》,作者是清代的        (人名)。(2分)

2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有剩骨:            ②目似     

  ③屠起:              ④其一坐于前:    

25、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恐前后受其     盖以诱敌  B.先人还家      一狼仍

C.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暇甚    D.宾客意舒     时,一狼径去

26、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二)狼子野心(13分)

[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注: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贻(yí):这里是“遗留”的意思。

2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6分)

 ①与家犬杂畜       ②不诬哉        ③乃伪睡以俟     

28、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3分)

(1)竟忘为狼:    (2)将啮喉:     (3)乃杀而取革:     

29、“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表现了狼的           的特点。(2分)

30、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从主人方面来理解)(2分)

四、作文(40分)

 古语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今人又说“天天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在你身边,小至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家一户;大至团体、社会、国家,都有引发你发现美,欣赏美的瞬间,请以“感恩”为话题,自拟题目,立意文体自定,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友情提示:可以叙故事,发议论,抒感情,文体不限,但不能出现真实姓名。

书写力求规范、清晰、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