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2014-5-11 0:09:37下载本试卷

初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基础积累(22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间( )视(  )泣(  )小(  )

2、  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 、嶙峋  茁壮 辜负  擎天撼地

B、麦穗 藤萝 丘壑 蜂围蝶阵

C、小憩 庸碌  诱惑  心惊肉跳

D、糟踏  茏罩 隐密 头晕目眩

3、  文学常识填空。(6分)

(1)《童趣》节选自         ,作者       代的文学家。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         国作家。

(3)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宗璞的文章《        》。

4、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 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问吧。”

B、 当你骑车碰了别人的车时,你说:“对不起,没碰坏哪里吧?”

C、 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D、当朋友邀你看球赛时,你说:“快考试了,没空!”

5、  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 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 “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6、  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山的那边》中“山”与“海”是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C 、《紫藤萝瀑布》中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联想到生命的顽强,抚化了心中的悲痛与焦虑。

D、《童趣》回忆童年时代的种种情趣,说明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能享受到无穷的物外之趣。作者将人生哲理寄寓在小事中,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7、  无锡阳山的水蜜桃以皮薄果大肉汁甜而闻名江南地区,为了拓宽销售渠道,特征集广告词,以下四条,请选出最佳的一条(  )(2分)

A、 阳山盛产水蜜桃,价廉物美味道好。

B、 世人称赞阳山桃,买回一筐赛金宝。

C、 乐陶陶,太湖风光好,甜蜜蜜,阳山水蜜桃。

D、吃了阳山水蜜桃,神仙也要向你笑。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解释加点字。(4分)

(1)观之,兴正     (2)山倒树而来     

(3)二虫尽所吞     (4)之别院        

9、翻译句子。(6分)

(1)    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用4个字概括这段文字:         

11、“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2、“拔山倒树而来”的描写带有作者的夸张想象。作者是把    想象为山,将   想象为树。(2分)

(二)(20分)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  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  ,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  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   。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在那里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象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13、在选文中空处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动词,(4分)

14、“嶙峋”一词有这样几个义项:①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②形容人消瘦、露骨;③形容人刚正有骨气。你认为文中的“嶙峋”应当是哪个义项,为什么?(3分)

答:                                   

15、用“瞻仰”“俯视”中哪个词去替换最后一段中的“凝视”比较好?为什么?(3分)

答:                                    

16、“大约只有二十米高”的石架,为什么“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你能从文中找出表示原因的词句吗?(2分)

答:                                   

17、画线的句子中“杰利看来好象有点不放心”的原因是什么?此处特别提及在稳重有何作用?(4分)

答:                                    

18、课文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深刻的含义?请结合你的经历来谈谈对此标题的理解。(4分)

答:                                   

(三)无题(12分)

①   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②   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坎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说:“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③   “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   打开里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篮子走了出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⑤   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兰色土布衣服的学生站在门口。“近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⑥   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⑦   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⑧   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书,看着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

⑨   愕然无语!

19、第①段中的“盯”和“攥”两个动词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2分)

答:                                    

20、文中写“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可是到了家里,却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说这句话用意是什么?选出分析最恰当的一项()(2分)

A、 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想法。

B、 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

C、 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难而使母亲为难的复杂感情。

D、表达了“他”渴望读书却因家境困难造成读书无望的苦闷心情。

21、第③段中最能体现母亲理解了儿子良苦用心的一句是“        ”。(2分)

22、第④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    的情感,(2分)

23、第⑦段在“啊”后连用“!”“?”其作用是              (2分)

24、对小说的标题“无题”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以“无题”作题,能激发兴趣,促使读者急于读下去。

B、 小说写的是学生入学时的一件小事,涉及的人物有“儿子”“母亲”“老师”,涉及的事物有“50元钱”和“一篮鸡蛋”,如果用“无题”作题,可更好地概括上述人和事。

C、 小说充满人间真情:儿子为母亲着想,母亲为儿子着想,老师为学生着想,使人读后思“无题”绪万千,震撼不已,用“无题”作题目才能含蓄而绝妙地表现这丰富感人的内涵,起到“无题”胜有题的作用。

D、以“无题”作题,意味深长,能引发读者的深思,给人以启迪。

三、作文表达(30分)

25、来到新的学校新的集体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是否对自己的教师或同学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呢?请以自己最熟悉的一位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尽量凸现人物的个性;②题目自拟;③500字左右。

答案:一、1、shùn níng chuò qì  2、D 3、(1)《浮生六记》 沈复 清 (2)莫顿•亨特  美 (3)《紫藤萝瀑布》 4、B  5、C 6、D 7、C 

二、8、(1)兴趣浓厚 (2)移,搬开 (3)被 (4)代蛤蟆 9、(1)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二只小虫都被它吞了去。(2)神志清醒,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 10、鞭打蛤蟆 11、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者的急切心情。 12、土砾  丛草 13、耸立 爬 蹲 攀爬 14、② 这词是用来描写:“瘦骨”这一身体状况的 15、俯视  因为它有向下看的意思 16、我的身体孱弱,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17、杰利是“我”的朋友,他还在关心“我”   为后文他引爸爸来接我作了铺垫。 18、把大困难化为小困难,一步步地去解决,就能够克服困难。 19、他带来的钱不够交学费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的心理。 20、C 21、“母亲明白了” 22、伤心而感动 23、突出老师揭开红布后的惊异、疑惑 24、B

三、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