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题(一)

2014-5-11 0:09:37下载本试卷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题(一)

一、 单项语言技能考查(10分)

选择题:下列题目均有若干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
A.尽职守(kè)    落(yǔn)   一黄土(póu)
B.怒不可(è)    词(yú)   然无累(kuò)

C.心无旁(wù)    智(ruì)   强不舍(guō)

D.根深固 (dì)   取 (xí)   方圆凿(ru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

A.章取义(截取)   吹毛求(缺点,毛病)

B.不言而(明白)   扶掖(扶持,提携)

C.孜孜不倦 ( 勤勉 )   诘难(诘问,为难 )

D.气吞 ( 争斗  )  亵渎(轻慢,不敬 )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在班主任的教育下,小明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B.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坚定了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信心。

D.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对其人格的形成、健全和完善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在下列语言环境中,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

A.新苗文学社请张老师给社员们上了写作辅导课。李明同学道谢说:“您的辅导课水平很高,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谢谢!”

B.刘伟同学随父亲到父亲的同事家去做客,主人问他高兴不高兴,刘伟说:“光临寒舍,非常高兴!”

C.星期天,张慧在家帮奶奶做家务,同学郭芳要上街买衣服,找她去“参谋参谋”。张慧说:“你稍等一等,我把这件事做完了就陪你去,好吗?”

D.街坊陈阿姨串门来了,小莉热情接待。她说:“欢迎阿姨!您好久没到我家来了,很忙吧?请到墙角那把椅子上坐坐!”

5、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 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二、  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8分)

(一)        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4分)

6、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组分别是:(  ) (  )

A、长跪而之 /  登门罪  B、此人可见 /  功成业

C、以其咎 /  欲盖弥    D、楚人之 / 同病相

(二)课内文言文段阅读考查(12分)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的片断,完成7-10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⑴以大小(    )    ⑵故不错意也(   )  

⑶请广于君(    )   ⑷而君寡人者(   )

8、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否,非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若:     

 ⑵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若:    

(3)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若:   

9、翻译句子(4分)

⑴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⑵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0、简答: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3分)

                                   

                                    

(三)古诗文默写考查(7分)

11、填写下面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并填写相应的作家和作品。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2)塞下秋来风景异,          。(     《渔家傲 秋思》)

(3)          ,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4)物是人非事事休,             。(李清照《      》)

(5)了却君王天下事,                 !(      《破阵子》)

(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

(7)四面边声连角起,                 。(《渔家傲 秋思》)

(8)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9)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四)课外文言文段阅读考查(5分)

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译文:                                                                                

13、.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3分):                         

三、  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2分)

(一)   课外议论文阅读(10分)

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起钱就是生活品质。

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的时候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理直气壮——“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生活?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

答案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乃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

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了最完善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整个社会都能摒弃了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乃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

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里,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消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继而使人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品牌泛滥的原因。

有些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一般人心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些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法去追求,甚至弄到心力交瘁的地步。君不见被警察抓了的从大贪官到小流氓,戴劳力士,开进口车,全身都是名牌吗?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于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快多元的心灵空间。

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风格与求好精神的表现。

14、文中“生活品质”的含义是指:(不超过20字)(2分)

                                      

15、文中的三个“如果说”是从三方面来假设生活品质的,它的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

                                        

16、文中以工匠、农夫、穷人、家庭主妇为例,意在说明什么?(2分)

                                                            17、文章说“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忧虑”什么?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3分)

                                      

(二)议论文阅读(12分)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  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8、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3分)

                                        

19、文章第一段的结尾说“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结合上下文,谈谈“精神的不平等”体指的是哪些内容。(3分)

                                              

                                               

20、文章的结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从全文来看,这里所说的“读书”“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1、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联系文中“并非凡书皆好”的观点,谈谈怎样对待“读书”这一问题。(4分)

                                              

                                               

四、作文(40分)

22、根据要求作文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请以“特殊的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题(一)答题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单项语言技能考查(10分)

1     2     3     4       5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8分)

I.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4分)

6.      

Ⅱ.课内文言文段阅读考查(12分)

7(1)       (2)         (3)         (4)      (2分)

8、(1)        (2)         (3)         (3分)

9、译文:(1)                                 (2分)

    (2)                                 (2分)

10、答:                                           

                                            

                                      (3分)

Ⅲ.古诗文默写考查(7分)

11(1)             

(2)               作者:        

(3)               。

(4)                  

(5)                        作者:       

6           

7                       

8           

9           

VI.课外文言文阅读考查

12译文:                                (2分)

13.答:                                 

                                      (3分)

三、    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2分)

Ⅰ.议论文(一)阅读(10分)

14.答:                                 (2分)

15.答:                                 

                                   (3分)

16.答:                                 

                                   (2分)

17.答:                                 

                                   (3分)

Ⅱ.议论文(二)阅读(12分)

18.答:                                  (3分)

19.答:                                  

                                    (3分)

20.答:                                   

                                     (2分)

21.答:                                  

                                       

                                     (4分)

四、作文(40分)

22.作文:《特殊的礼物》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D 6、B D  7、道德修养

8、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9、略(开放性题,言之成理即可)

10、(1)弓如霹雳弦惊(2)、黑云压城城欲摧(3)、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4)、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约定  哪里

12、就出去,亲自打罢了猎才回来的。

13、言而有信或讲信用。略

附译文:周朝时候有一个魏斯。本来是做晋国里的大夫官的。在周朝威烈王二十三年的时候。才命他做魏国的诸侯。就是后来叫做魏文侯的是了。有一次、魏文侯和那职掌苑囿田猎的虞人。约下了日期去打猎。到了约定日期的那一天。魏文侯喝酒喝得很欢乐。天又下着雨。魏文侯将要出去了。他左右的人说。今天喝酒喝得很欢乐。天又下着雨。请问国君将要到什么地方去呢。魏文侯道。我以前和虞人约下了日期打猎。虽然喝酒喝得很欢乐。那里可以丢掉会期呢。就出去、亲自打罢了猎才回来的。

14.“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或“是自己人格、风格与求好精神的表现。”

15.①生活品质与物质条件无关;②生活品质与受教育程度无关;③生活品质与所处地区无关。

16.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

17.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3分)联系实际(略)(3分)。

18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

19反衬玉簪花生命力顽强。

20“警惕”原指戒备,这里指时光飞逝,鞭策自己不要虚度光阴,秋来无获。

21、 可以删,因为第⑨段已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删去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不可以删,因为最后一段写花的勃勃生机不正暗示作者自己要像花一样以昂扬的态度对待生活,同时不也给读者一种奋进的力量吗,不删可以使文章更有感召力,意蕴更丰富。(言之有理即可)

22、 时光的飞逝容不得我们驻足,而生活也不停地向前赶着,有着一种玉簪花的精神,我们就能在飞逝的时间里获得充实,在悠然自得的境界里获得逍遥,也就能领取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