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4-5-11 0:09:38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查内容:1——7课,课外古诗词背诵1——5)

(时量:100分钟,满分:100分)

(制卷人:尹甫清)

题号

一(16)

二(14)

三(30)

四(40)

总分(100)

得分

班级

  

考号

  

姓名

  

 

一、基础整合 (14分)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蝉(tuì)  尴尬(ɡān ɡà)  木(jī)  玉花( zān ) 

B.上(jì)  斑(máo)    缠(luò)  成(zǎn )

C.桑(shèn) 肿( yōng )   花(pǔ ) 子( dǎn )

D.菜(qí)    倜傥(tìtǎnɡ)   过去(aǒ) 漫( mí)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今天碰到小学同学赵丽,她说有空要来鉴赏我近期的作文。

  B.外面正下着大雨,他没有带雨具,只得冒雨疾行,样子显得很狼狈。 

  C.从没见老师发过这么大的火,教室里一片静默,同学们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D.这次没有能够当选班长,他的神情显得很沮丧。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①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的________ (A.嘲笑B.嘲弄C.玩弄)对象。

 ②我看看老师,________ (A.请求B.征求C.求取)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4、联系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是(   )。(2分)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机关:这里指秘密的意思。

B.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无味:没有味道。

C.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知交:知心的朋友。

D.“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闯练:走出家庭,到生活中去锻炼。

5、在下列横线上,仿照加点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2分)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将下面一段文字简缩到25个字内(一个标点算一个字,允许用原文外词语)。(3分)

有人向罗马教廷控告布鲁诺是“异端”,“罪状”一共有一百三十条。在布鲁诺周围,开始布满了恶毒的监视的眼睛。他逃亡了。在意大利的各个城镇——土伦、热那亚、威尼斯、帕都亚——流亡了三年,这些城市也和那不勒斯一样,到处是残酷的镇压异端的机构——宗教裁判所,大学里则充满了亚里士多德的信徒。最后,乔尔丹诺·布鲁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自己热爱的土地,越过阿尔卑斯山,逃亡到国外去。

7、这学期我们参加了《成长的烦恼》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3分)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8、古诗文默写。(6分)

(1) 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鸟向檐上飞,_______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2) 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阅读《伤仲永》选段,回答9—12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9、解释加点的字。(2分)

(1)未识书具(    )(2) 指物作诗立(   )

10、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

C.不能称前时闻  D.于舅家见

11、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对比阅读

【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乙】自从唐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作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体。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又有谁能描绘得那山水的精髓?

凭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溢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去。

13、甲文写的是____________的景色,乙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的景色。(2分)

14、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甲文可以用____________ 概括,乙文可以用 ______________来概括。(2分)

15、用横线在甲文中划出总写句,在乙文第二段中画出议论、抒情的句子。(2分)

16、仿照下列句子,用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句(4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7、从作者写景的目的来看,甲文写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写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分)

(二) “奶奶——老师”

班级

  

考号

  

姓名

  

 


①偶逛商场,巧遇多年前的学生家长,她要孙女叫我“奶奶”,我说“不敢当”。家长忙说:“叫得,叫得,小丹丹的爸妈都曾是您班上的学生,他们还常念叨您这位老师呢!”。小丹丹听说后随即天真地、有节奏地叫起来:“奶奶——老师!老师——奶奶……”离开他们好久了,这充满稚气的童声总在耳边萦绕;小丹丹头上的蝴蝶结还在眼前闪烁,与她的苹果脸蛋相映成趣。啊,新的一代!

②“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我居然也步入“奶奶”的行列了。

③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④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⑤回想那些年当乡村女教师时,晚上经常与学生一道,举着火把,翻山越岭,去追寻电影放映队的足迹,他们都亲昵地叫我:“姐姐——老师!”

⑥回县城学校后,课余总与学生沉浸在文娱、体育活动及劳动的欢乐之中,他们都高兴地叫我:“阿姨——老师!”

⑦岁月流逝。不知不觉,少了什么,多了啰里啰嗦,学生有时也犯嘀咕:“真是一个婆婆老师!”

⑧三十年来,班主任当了一届又一届,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如今,我影集里的学生毕业照越来越多,他们走南闯北的地方也越来越远。可我还是我,依然在讲台这块平常而神奇的土地上默默耕耘。人生之路尽管有曲折,有坎坷,但更多的是希望与欣慰。与学生朝夕相处,共度时光,竟不觉老!还是歌中唱得好:“……也许还未感觉,我们已经走过昨天。哦,一年又一年,哦,我们走向明天。”

18、给这篇短文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9、这篇短文的线索是(  )(2分)

A.三十年教师生活的回忆     B.学生对我称谓的变化

C.我的人生之路         D.我的性格变化

20、这篇短文的中心是:________      _  _______。(3分)

21、这篇短文的记叙方式是________ _。(3分)

22、“人生之路尽管有曲折,有坎坷,但更多的还是希望与欣慰。”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3、全文结束引用歌词,有什么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四、写作(40分)

24、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我生活在_____之中”为题作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

请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写在题目的横线上作文。

(2)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别气馁,要坚信“我能行”;当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请别沮丧,要坚信“我能行”;“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都会迎刃而解。

请以“我能行”为话题作文。

要求:文体自选;500字以上;文中不出现真实的班级名和姓名。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答案

1、B

2、A 

3、①嘲笑②征求

4、B

5、(略)

6、布鲁诺因被人控告是“异端”,被迫流落他乡,逃亡国外。(大意相近即可)

7、围绕主题,语言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8、(1)竹中窥落日 云从窗里出 (2)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3)影入平羌江水流 思君不见下渝州 

13、(略)9、(l)曾经 (2)完成

10、C

11、(略)B

12、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13、百草园、桂林山水

14、无限趣味、清奇峭拔  

15、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这种奇景……山水的精髓?

16、略 

17、表现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怀念 表现作者对桂林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18、B

19、B

20、通过学生对作者称谓变化的经过,表现了作者热爱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21、倒叙

22、在人生道路上只要投身事业,并做出自己的贡献,生活中就充满希望和欣慰

23、引用歌词作结,寄寓心中希望,含蓄地抒发了“我”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情怀。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