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一.基础积累(30分)
1. 选择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A.猝然(cù) 峰峦(luán) 女娲(wō) 庇护(pì)
B.骸骨(hái) 栖息(xī) 喑哑(yīn) 滑稽(jī)
C.憔悴(qiáo) 祷告(dǎo) 边塞(sài) 奢望(shē)
D.枯涸(hé) 静谧(mì) 霎时(chà) 旷野(kuàng)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心翼翼 多愁善感 得高望重 千姿万态
B.随声附和 日转星移 花枝招展 隐隐约约
C.更胜一筹 害人听闻 历历在目 明察秋毫
D. 海枯石烂 忍俊不禁 惊慌失错 津津有味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 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____________的家庭生活。
② 这场争夺无名高地的激战整整 _____ 了八个小时。
③ 铜鼓出土时口朝上,鼓面朝下, _____ 了铜鼓起源于铜釜的说法。
A. 简陋 继续 证明 B .简单 持续 证实
C. 简陋 持续 证实 D.简单 继续 证明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生命中的第一次越多,生命也就越多姿多彩。
B.前尘往事历历在目,使人感慨万千。
C.老师几句点评,使我忍俊不禁:“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D.2006年6月9日,令广大球迷梦寐以求的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拉开帷幕,历时一个月的64场精彩比赛将使球迷们大饱眼福。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3分)
A.朋友,你的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呢?还是无聊而空虚呢?
B.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坚持举办这次活动,要自己投入那么多精力。
C.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D.“这么晚了你上哪儿去?”妈妈说,“马上就要吃饭了。”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到目前为止,全国有百分之八十的锅炉使用了有效的消烟除尘装置。
B.敢向世界电影艺术的峰巅迈进,是中国电影能否走向世界的关键。
C.在同犯罪分子的搏斗中,他身中数刀,浑身遍体鳞伤。
D.通过这次才艺大赛,使我们增长了才能,陶冶了情操。
7.填入下文括号内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你怎样费尽心机,( )不能把这被动局面扭转过来,( )以失败告终。
A.尽管 但 只能 B. 无论 也 只能
C. 即使 但 而且 D. 既然 但 只能
8.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个语句,使文意连贯的一项是 ( )(3分)
阳光融化了河水,细雨润泽了山色,______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A.柳枝在春风中染绿 B.春风把柳枝吹绿了
C.柳枝被春风吹绿了 D.春风吹绿了柳枝
9.按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句子,任选三句。(3分)
① ?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北宋·晏殊《浣溪沙》)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④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0.仿照例句造句。(3分)
没有想象,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芬芳。
没有想象,思维就像 ;没有想象,思维就像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25分)
(一)礼 物
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⑥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⑦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
⑧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⑨“嗨,珍妮,”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B
C
(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 作者:[美]杰瑞·沃曼)
11.阅读全文,请写出“礼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分)
12.“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于A-C处的哪一处?为什么?(3分)
13.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两小题中任选一题)(3分)
(1)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这是因为 ,
(2)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老人之所以“略带羞涩”,是因为 。
14.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
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5.阅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3分)
16.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17.“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18.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翦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3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② 故人来,方与之食( )
③ 恐其自食其言也( ) ④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为信若此 其恕乎
B. 方与之食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 待公而食 堕而折其髀
D. 起之不食以俟者 此独以跛之故
2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22.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2分)
23.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两题。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① 人们认为“山青花欲燃”一句中“燃”字最传神,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写作(30分)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风景。你是高山,你就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峻峭和雄伟展示给了人间;你是垂柳,你也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妖媚与风姿展示给了世界。
每个人都有光彩的一面,亮丽的一面,辉煌的一面,只要我们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就是一道风景。请以“ 就是一道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