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14分)
1、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捉迷藏 ( cang ) 黄晕(yun ) 烘托(hong)
B、隧道 (sui) 蓑衣(suai) 抖擞(shou)
C、伦敦(den) 屏风(ping) 山涧(jian)
D、济南(ji ) 敞开(chang) 毛茸茸(rong)
2、对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坞(四面高中间凹下去的山地)
B、名副其实(不符合)
C、黄晕(不明亮)
D、晾干(放在阳光下晒干或通风处吹干)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是( )
A、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B、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C、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D、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
4、对《春》中“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拟人的方法,写了小草的动态。
B、写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
C、写孩子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
D、用拟人和排比的方法写了小草蓬勃的生命力。
5、下面这段话的语序被打乱,调整后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1) 让许多人费解的是,在这四壁空空的家里,我居然也能顺顺利利地长大,
(2) 人们常见到的就是我——一个丑女孩,
(3) 自我有记忆开始,家就是一张笨重的积满油腻的木桌,一碗拌着黄猪油渣的酱油饭,
(4) 顺顺利利的代替了母亲常年用的那根光滑的竹棒。
(5) 每天搀着一个盲啊姨从小巷深处缓缓地走到巷口。
(6) 小巷里的人们不再听见那日日重复的青石板上有节奏的叩击声了。
(7) 一杯用过期折价的奶粉冲调成的牛奶和一只好长好长的冰棍箱。
A、(3)(7)(1)(4)(6)(2)(5) B、(3)(1)(4)(2)(5)(6)(7)
C、(6)(4)(2)(5)(1)(7)(3) D、(2)(6)(5)(7)(3)(1)(4)
6、生活中,人们常用某种动物来比喻某种类型的人。你能说出下面类型的人用哪种动物来比喻吗?
(1)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
(2)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
(3)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 )
(4)没有依靠无处投靠的人( )
A、铁公鸡 B、井底蛙
C、丧家犬 D、笑面虎
二、文段阅读(38分)
(一)(14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四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第一段虽写春草,但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什么?
2 、作者写春花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3、 短文写春花花色艳,品种多,可用成语____________来概括。
4 、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
由此句联想到成语 。
5、文中写春花是 描写,写蜜蜂等是对春花的 描写。
6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几句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7、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二)(12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 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8、文段描写的内容是 。
9、“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句在文中起 的作用。
10、全段围绕哪个字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
11、“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为什么会产生“被风吹动”的感觉?
12、第二段中的“ ”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前文的“暖和安适地睡着”一句,应用了 的修辞方法。
13、“这是张小水墨画”中的“这”指代 ;这是个比喻句,把 比作一张小水墨画。
(三)(12分)
乍然的雷闪里,雨,如根根银箭,带着雪亮的族矢,疾射而下,狂暴猛戾地射向每个角落。似乎,要把上苍的怒意倾泻净尽,似乎,要将人间的忿懑恣肆填平。于是,奔腾在柏油路面上,驰骋在朵朵伞花上。激迸的弦煎,弹射在一洼洼的水痕里,带着一朵朵半圆的汽泡,奔向滔滔的街头。
14、文段中所描写的雨应该是 季的雨。它的特点是 、 、
(用文段中词语回答)。
15、这一雨景让我们联想起一个四字词语 。
16、把“疾射”改为“倾泻”好不好?为什么?
17、这场雨过后,大地将是一番什么景象?联系我们的生活体验,试描述一下。(4分)
三、能力与应用(8分)
18、下列成语常常被化用在广告上,请你还其本来面目。(4分)
骑乐无穷: 咳不容缓:
19、《以谜猜谜》(4分)
老王出个谜语:“听有,看无;古有,今无;叶有,花无;右有,左无。”老张想了想说:“跳有,走无;高有,低无;后有,前无;凉有,热无;哭有,笑无……”老王听得笑了起来:“行了,行了,你猜中了!”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吗?
答案是 。
四、作文题(40分)
你观赏过什么优美的景色?有何感受?请自选角度,自定题目,写一篇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要求:
1、写出景物特点,能按一定顺序来写。
2、行文通顺,书写工整。
3、字数500字左右。
答案:
一、选择题1、D 2、B 3、B 4、B 5、A 6、(1)D (2)A (3)B (4)C
二、文段阅读
(一)1、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为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柔软舒适。2、视觉、嗅觉、听觉。突出春天花朵多、花色艳、花味香的特征。3、繁华似锦 4、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春华秋实5、正面、侧面6、与桃树、杏树、梨树的排列顺序一致。7、写出春意勃发、喧闹、沸腾的景象,侧面写出花多。
(二)8、雪后山景9、承上启下10、妙。从上到下的顺序,从城内到城外。11、前面已有“看着看着”,表明是人久久注视后的视觉变化,对那“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波纹注视久了,以致产生了波动的感觉。12、卧。拟人。1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三)14、夏 雪亮、疾射、狂暴 15、倾盆大雨 16、不好,“疾射”突出了夏雨“疾、急、暴”的特点,而“倾泻”不能突出这一特点。17、合理即可
三、18、其 刻 19、口
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