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二次教学调查
卷
(时间120分钟,总分110分,但满分不超过100分)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附加题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1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 行辈(háng) 亢奋(kàng) 羸弱(yíng) 阴霾(mái)
B. 归省(shěng) 凫水(fú) 撺掇(cān) 絮叨(xù)
C. 呓语(yì) 粲然(càn) 嗔视(chēn) 叱咤(zhà)
D. 毋宁(wù) 告罄(qìng) 参差(cān) 惬意(qi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宽慰 凛冽 低回婉转 孤立无缓
B. 欺侮 悠扬 了以自慰 尽态极妍
C. 疏密 甜静 养精畜锐 众妙必备
D. 弥散 漂渺 迫不及待 变幻多姿
3.下面句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王老师的事迹。
4.星期天,小林到白云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白云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1分)
(2)如果你是小林,会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下来。(1分)
5.下面有两句同题咏物格言,请依照形式,自拟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另写两则。(2分)
题目:橡皮:(1)为了帮助别人改正错误,不惜耗尽自己的生命。
(2)一心盯着别人的错误,却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题目: (1)
(2)
二、名言名句、课外名著内容积累(每空1分,共12分)
6.①、春潮带雨晚来急, 。
②、 ,思君不见下渝州。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 。
④、鸟向檐上飞, 。
⑤、写出《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一句: , 。
⑥、写出《论诗》中表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人才辈出”传诵千古的名句:
, 。
⑦、阿廖沙是高尔基在 (作品)中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中的主人公。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被誉为“ ”。
⑧、写出《西游记》中你熟悉的一个人物及其形象。
人物: 形象:
三、综合性学习(6分)
7、(1)请你为“戏曲大舞台” 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一个简洁的活动方案。(4分)
(2)谈谈在“戏曲大舞台” 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有何收获?(2分)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32分)
文段(一)(10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 间_______ (2) 许许________ (3) 虽________ (4) 名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中能概括火灾现场声音多而杂的一句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1.文段最后一句描写了宾客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文段(二)(11分)
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了一枚银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
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
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进行课堂练习。有初冬的阳光从窗外涌进来,流淌在摊开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在教室的课桌间来回踱步,看长长短短的七排秀发下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捕捉沙沙的写字声合成的音乐,男老师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位农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的拔节之声。一个小姑娘心爱的小镜子摔坏了。
教室里低低地有了议论:
“臭美!扮哈酷呀!”
“上课怎么能照镜子?”
“活该受批评。”
“看老师怎么办?”
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同学们的每一句议论。这些女孩子呀,全十五六岁年龄,作为旅游职中的新生,脸蛋和身材口齿当初都曾经经过精心挑选,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也如一巢出窝的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男老师的心里笑着,他知道她们在等讲台上的反应。
其实,开始练习后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摸出了小镜子。他看到她将镜片偷偷压在作业本下,写几笔就照一照。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的发夹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真是漂亮。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适的话,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
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
“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有反射作用。”这很简单,全班56个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啊,”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56位同学变成了57朵花,有一个同学借镜子反射出一朵;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风霜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总数不变,我们唯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做进步的努力,一次次为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的周围伸出自己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里的你来说,帮助你增加美丽是你桌上的书本。”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
当天晚自习时,照镜子的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
12.“湖面落下了一枚银币”在文中指的是:(1分)
13.第3段划线句子“男老师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位农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的拔节之声。”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老师什么样的心情?(3分)
14.文中“反射美丽”与“增加美丽”中的“美丽”一词的含义是否一样,请加以简要分析。(2分)
15.用横线划出与“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这句照应的语句。(1分)
16.概括分析文中的男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2分)
17.“给美丽做道加法”的深刻含义是什么?(2分)
文段(三)心理枷锁(11分)
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拿一张百纸,用笔在上面点一个黑点,拿给人们看,接受这个试验的所有成年人,都毫不例外地回答:“一个黑点。”可是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回答却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一顶小草帽!”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这样说:“不,这是烤糊了的面包片!”另一个声音喊道:“不对,这是一个捏扁的臭虫!”第三个声音纠正道。
为什么孩子看到的和成年人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幼稚的孩子没有固定的心理枷锁,思维没有框框,能够自由地驰骋。随着生活的积累和教育的深化,人们逐渐变得必须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这样,思路变得狭窄起来。
思路狭窄了,创造力必然受到影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乔奇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发明和发现源于当看到人人都看到的东西时,能想到没人想到的东西。”怎么才能想到没人想到过的东西呢?这需要对大脑有某种“震动”,就好像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想到万有引力一样。面对这样的“震动”,不是每个人都能萌发创造思维的,还必须凿开锁闭我们心灵的“心理枷锁”,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的反应,提出崭新的观点和主张。
什么是限制人们创造思维的心理枷锁呢?首先,什么事都要找出正确的答案。这话自然不错,可是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思考的目标是为了得到一个潜在的惟一答案,而这个答案往往是书本上的、现成的、前人的经验总结。思维的结果,还是别人的东西。事实上许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正像法国哲学家爱密勒说的世上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只有一个主意了。其二,“要合规矩”。有些人想问题不敢超越陈规旧习半步,还有些人遇事总要告诫自己:要实际些,别异想天开。正是这种来自心底的声音,扑灭了许多创造理想之火。其三,怕被别人当作傻瓜,怕出错。强烈的自尊往往成为束缚创造性的阻力。其四,“那不是我的专业,我没有创造的天赋。”这两种想法也是心理枷锁。许多人由于怀疑自己的天赋,不敢有创造性的设想。
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时代,改革的大潮正冲击着这些窒息思维的心理枷锁。只有冲破心理枷锁的束缚,才能进入敢于创造的广阔天地,提出新的观点和主张。
18、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什么观点? (2分)
19、产生“心理枷锁”的原因是:(2分)
20、作者认为人们的“心理枷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1、在生活中,确实有不少禁锢我们创造思维的枷锁,你认为如何才能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呢?请举例说明。(言之有理,有自己见解即可)(3分)
五、作文(50分)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
(1)情节感人的文学作品使人如醉如痴;优美动听的歌曲使人心旷神怡;精彩激烈的体育比赛使人激动不已;充满真情的电影电视使人回肠荡气……请选择某一方面,补全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 ,使我
(2)以“探险”为话题,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二次教学调查[参考答案]
1、C 2、D 3、B 4、(1)小同学,向别人问路要讲礼貌 (2)老大爷,您好,请问到白云湖怎么走,还有多远呀?5、略
6、略 7、略8、①夹杂 ②拟声词 ③即使 ④说出
9、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了座位,扬(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跑。
10.凡所应有,无所不有。11.这句话运用了侧面描写,突出了口技表演技艺的高超,让人身临其境。
12、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13、心理描写,欣慰的心情。14、不同。前一个“美丽”指容貌好看;后一个“美丽”既指容貌,又指内在美(心灵美,知识渊博)
15、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了一枚银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
16、是一个善于教育学生的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17、必须努力学习,才能永葆青春。
18、只有冲破心理枷锁的束缚,才能进入敢于创造的广阔天地,提出新的观点和主张。
19、因为人们渐渐习惯于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使思想受到牵绊,思路变得狭窄。
20、(1)习惯于找出唯一的正确答案。(2)不敢超越陈规旧习。(3)过分的自尊,怕出错,而遭人耻笑。(4)缺少自信,怀疑自己的创造天赋。(直接用文中的概括4方面回答也可以)
21、言之有理即可。
22、作文(略。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