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七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检测

2014-5-11 0:09:40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北师大版)

一、      积累运用(每小题3分,共21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   )

A.趔趄(liè qiè)  夜(yín)   智竭力(dān)

B.坍塌(tān tā)   弹(xiàn)   万俱寂(lài)

C.莴苣(wō jù)    窗(línɡ)   如(ɡòu lì)

D.邋遢(lā tà)    升(ráo)   凶神恶(shà)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  )

A.呐闷  颤抖  苔藓  错综复杂   B.穿梭  须臾  数落  转弯抹角

C.船桅  剖开  窗槛  唠唠叨叨   D.猝然  酣睡  肇祸  声色俱厉

3.选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

A.乔安西在胡思乱想,把自己比做一片弱不禁风的藤叶。

B.医生称这位客人为“肺炎”,这瘟神简直横冲直撞,害起人来一动手就是几十个。

C.灰喜鹊们纷纷声色俱厉地指责起来。

D.小地主一看家里来了人,马上趾高气扬,一声一声地叫起来。

4.填入下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_____________

A.尊严就是勇猛        B.尊严就是盘旋

C.尊严就是飞翔        D.尊严就是羽毛

5.下面对“最后一片叶子”的含义,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对琼珊而言:表层义:叶子的飘落。

B.对琼珊而言:隐喻义:生命的飘逝——玄想,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也要去了。

C.对琼珊而言:隐喻义:维系生命的叶子,人生最精彩的杰作。

D.对贝尔曼而言:冒雨画上去的叶子,艺术生涯最后的作品——“绝笔”

6.选出对本单元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  )

A.《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又名《最后的常春藤叶》。

B.欧·亨利、莫泊桑、马克吐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C.《“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

D.《“小地主”》选自《斑纹》,是当代女作家周晓枫的作品。

7.选出对本单元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诺曼底”号遇难记》突出表现了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力的崇高形象。

B.在《最后一片叶子》中,我们初见到的贝尔曼是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C.梁实秋的《猫的故事》表现的是对于动物生命的珍视。

D.《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对周久义和田立业这两个不同个性英雄的牺牲的描写手法是一样的。

二、阅读理解(每小题4分,共32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章《秋叶》,回答8-12题。

①一场风雨后,街旁的树下就落了一层叶子。

②这是故乡的初秋,叶子也该是些早熟的叶子,从湛蓝旷远的天空悠然飘落,百转千回之后遗落于地,并没有什么生命遗失的痉挛和苦痛的挣扎,一如它们生时的超脱、潇洒和平静。

③这是秋叶生命的涅槃

④由生到死,由死回生,它们附着于树,是为了丰富母体,并不是做寄生虫,一味索取,不知奉献。而它们成熟后离开母体也只是一种使命的完成。

⑤用不着唱赞歌,只需那一场风一场雨,秋叶便可于风雨中飘飘落下。

⑥这是自然之秋徐徐拉开的序幕,把广阔天地作背景,把生命飞旋成这大舞台上最真实的道具。

⑦树叶可为演员,而人却并非戏子,再好的戏剧于他们也只是戏剧。然而他们还是被这壮观的落叶场面吸引了,他们观摩着这大自然最好的舞剧,感到心神俱清俱纯。

⑧一个远来的游子,被这舞剧所演出的热爱生命的主题所感动。他拾起一片落叶久久看着,看着,直到自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燃,发出劈劈啪啪的燃烧声。

⑨游子于寂寞无声的街道上走了。那身影在白杨潇潇的原野上越来越小,最后,终于也走成一枚秋叶,镶在了故乡初秋的风景里。

8.文中加点的“涅槃”原意是指佛教中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后人称高僧逝世。在选文中,它表现了秋叶怎样的精神境界?

9.联系文中内容回答,秋叶的生是为了什么?秋叶的死又是为了什么?

10.第⑧段中“直到自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燃,发出劈劈啪啪的燃烧声”一句中,“自已的身心”为什么会被“秋叶点燃”?“红得透明”应怎样理解? 

11.在选文中划出能比较明显地表现文章主题的句子。

12.第⑦段中的“树叶可为演员,而人却并非戏子”在结构上起     作用。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成熟——一枚果的自述》,回答13-15题。

我是从花蕊中启航的。

我最初的心思被春风阐释得很芬芳。阳光那么亮那么暖,他一下子钻进我生命的最深层,对我说:“用美丽捍卫美丽,只能保住半个美丽;用成熟捍卫美丽,才能保住整个美丽。”
于是,我毫不惋惜地把一份殷红投入泥土中,用裸露的身躯去承受风的肆虐、雨的狂暴,失去生命美丽的孤枝孤零零地站在那儿,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要成为春的祭品了。
  失去花蕊的我没有气馁,生命的绿色告诉我:青春只是美丽的一瞬,成熟才是美丽的延续。我终于坚强的挺直了腰,从花蕊中脱离出来,将自己的成熟投入到大自然之中,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给予我的美的气息。
   生命的绿意是这样赢得的。我不强求花朵长久的娇艳,只想拥有成熟的内质的美丽;不强求富足,只求亦歌亦舞的饱满情怀;不强求招锋引蝶的浮华,只想珍惜淡漠中的每一个平淡的日子。珍惜自己小小的收获,纵然是亦风亦雨的阴晦之夕,我也不能辜负已有的心愿,因为前面等待我的是夏末收获的辉煌!
  秋天,我没有彻底的将生命装入囊中,如果你还想读到我精彩童话的续编,就请把我坚硬的内核埋进土里,下一个春天将是一个新的起点,在那里,将进行我更加美好的生命旅程。

13.文中的“我”经历了生命中哪三个历程?

14.文中的“我”在生命历程中追求的是什么?

15.选取文章内容、语言和写法的某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口语交际(共7分)

16.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写出张琳的转述语。要简明、连贯、得体。不要超过40字。

  李蓉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同桌好友张琳星期天到医院探望她。李蓉请张琳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教语文的郝老师,并让张琳代自己向郝老师表示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郝老师能批改,好让张琳后天来时带给她。

  第二天,张琳把李蓉的作文交给郝老师时,对郝老师说:

 

 

 

 

 

 

 

 

 

 

 

 

 

 

 

 

 

 

 

 

 

 

 

 

 

 

 

 

 

 

 

 

 

 

 

 

 

 

 

 

 

 

四、写作实践(共40分)

 17.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请以“生命的支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生命,需要一个支点,因为生命很脆弱。生命一经有了支点,就会强劲起来,就会挺拔和旺盛起来。这支点不是别的,是对人类的关心和同情,是对动物的关爱和珍视,是对生活和世界的爱,是对未来永不失落的希望。支点回报生命的,不仅仅是一种依托,一种凭借,一种支撑。支点回报生命的,是永远的信心,永远的充实,永远的力量。生命只有找到这样的支点才不会堕落。生命也只有在这样的支点上才能造就辉煌。所以伽利略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检测      

1.D( náo) 2.A(纳闷)3.B(横行无忌)4.C 5.C (对贝尔曼而言:维系生命的叶子,人生最精彩的杰作。)6.B(契诃夫)7.D( 不一样)8.从树上落下,失去生命,却并没有痉挛和苦痛的挣扎,而是仍如生时一般超脱、潇洒和平静。9.丰富母体;使命的完成10.被点燃,是指远来的游子,被树叶的这种气质感动了,产生了共鸣;红得透明则是说他的内心感受,是被打动后自己的思想的升华。11.由生到死,由死回生,它们附着于树,是为了丰富母体,并不是做寄生虫,一味索取,不知奉献。而它们成熟后离开母体也只是一种使命的完成。12.过渡13.春天开花,夏天结果,秋天成熟14.成熟 奉献15.略。16.参考例句:郝老师,李蓉生病住院,不能按时交作文,她很抱歉(很对不起)。她想请老师(您)给改好作文,让我明天带给她。1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