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人教版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亲爱的同学:
新学期里又学了不少知识吧,展示自己的时候到了,你可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工整书写哟!祝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抄写下面的句子,并将句子中的拼音改写为相应的汉字。(3分)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称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duān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2、背诵优秀的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9分)
①《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山中杂诗》中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一句是----------------------------,-----------------------------。
③《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
④《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
⑤ ,寒光照铁衣。
3、在“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布置每人出一期以“马”为主题的手抄报。(6分)
(1)请你仿照栏目一、栏目二的标题为这份手抄报再设计两个栏目标题。(2分)
栏目一:点击马的成语
栏目二:吟诵马的诗作
栏目三:_____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______
(2)请你写出两句吟诵马的诗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至少用上两个带马“马”字的成语,给自己写一句激励性的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外有好多名著吸引着我们, <<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在荒岛上救了一个人, 你知道他叫什么吗?(2分)
二 阅读理解(50分)
(一)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5---8题。(12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释文中加点字。(3分)
去: 决: 知:
6、列语句中的“汤”字与“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赴汤蹈火 B 汤汤水水
C 固若金汤 D 香汤沐浴
7、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
8、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题。(18分)
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中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被夷为平地。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被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
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惟独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去抱她出来,她却死活不肯出来,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的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十个手指。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仍不肯走,指着刨开的泥坑,又哭喊出了一声:“爸——”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了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
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
9如果让你当老师领同学们学习这篇文章,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和你原有的学习经验,你觉得应该确定什么样的学习重点?请列出两条。(2分)
10请你展开想像,说说这对残疾父母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是什么?(3分)
11这两尊“雕塑”震撼人心,请你根据文意给它取个名字。(2分)
12找出与“小女孩仍不肯走”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5分)
13请在文中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并说明理由。(4分)
14文章读完了,重读一下会更有味道。如果让你诵读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2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21题。(20分)
善待生灵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摸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礅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5、解释词语的意思。(2分)
肃然起敬:
1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谁写的诗句,引用这两句诗的效果是什么?(3分)
17、第一段中所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是指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8、“猎人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9、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那一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的表达方式?(4分)
20、“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指什么? (3分)
21、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拟一条标语。(不能摘录原文中的语句)(3分)
三 写作(50分)
22、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有一只小毛驴长大了,妈妈让它去学本领。它先去学耕地,可是没有半天,就不愿干了,因为它觉得太累了。于是又去学驮米,哎呀,驮米也不省劲,干脆去学拉磨吧,同样费力,不如去拉车,可车太重……结果,什么本领也没学成。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些什么?
要求:
1、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参考答案
1、衬(1分) 端(1分) (其他抄写1分,有错即扣1分)
2 ①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②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⑤朔气传金柝
3、(1)如探索马的起源、马和战争、马的种类等。(2)略(3)略
4、星期五
5 距离 判断 通“智”,聪明的
6 B
7略
8略
9示例:(1)文章的主题:父母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震撼人心的亲情。
(2)刻画人物的手法:细节描写(肖像描写)
(3)巧设悬念,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等等。
10示例:“孩子,坚持住,你会活下去的”;“孩子,你会拥有光明的”。
11示例:爱的力量;黑暗中的光明等等。
12“她却死活不肯出来”。结构上,前呼后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表现了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不舍,展现人间亲情的高尚、感人。
13言之成理即可。
14深深的敬畏之情等。
15、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16、三国;曹植;强调地球是人类与动物的共同家园。
17、老羚羊以身体支撑年轻羚羊飞跃山涧。
18、动物在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
19、保护野生动物……善待我们自己;议论。
20、老羚羊以死亡做桥礅搭起生命桥和众羚羊逃生时井然有序。
21、略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