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习能力测试

2014-5-11 0:09:40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习能力测试(试题卷)

(说明: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用正楷或行楷抄写《泊秦淮》(4分)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语言积累和运用(24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3分 )
     A.嶙(xún)  污(diàn)  咒(zŭ)  盘卧龙( qiú )
    B.泣(chuò)  小(qì)    寂(liáo)  擎天撼地(qíng)
     C.间(shùn)立( zhù)   溅(bèng) 然大物(páng)
     D.热(mèn) 想(chī)  忍俊不(jìn) 风声鹤(l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微不足道 头晕目眩 夜夜宣腾 花枝朝展

B.问心无愧 伫立凝望 津津乐道 心旷神怡

C.突如其来 玲珑惕透 决处逢生 名副其实

D.猝然长逝 精神抖手 德高望重 返老还童

3、下面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可望不可(靠近、接触)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B.擎天地(震撼)         获益浅(非、不)

    C.呼朋伴(招引)         明察秋(毫米)

    D.怡然自得(安适、愉快的样子)  瘦骨嶙峋(形容人不精神)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2) 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5) 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A.拟人 比喻 对偶 比喻 设问  B.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反问

    C.比喻 比喻 排比 排比 夸张  D.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反问

   5、下列家喻户晓的故事,你能说出与它们有关的人物吗?(选做三小题即可)(3分)

    ① 三打白骨精(  )  ②十八相送  (  )

③ 大战长坂坡 (   )  ④  斗杀西门庆(  )

6、口语交际。(3分)

      周明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周明不好意思地笑了。

      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7、依照示例,改写下面一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3分)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8、古诗文填空(四句中任选三句)(3分)

 ①子曰:“岁寒, _________________。

②曲径通幽处,            

③潮平两岸阔,             

④枯藤老树昏鸦,            。             

三、阅读(42分)

(一)(11分)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②可别恼。③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⑤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⑥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⑦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1.文段中描绘的春雨的特点是               。(3分)

  12.第③句中“斜”字描写了春雨下落时的            (2分)

  13.“可别恼”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3分)

                                      。                                         

  14.“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3分)

                   (二)(17分)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运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和妻子深深地鞠了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来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里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哪。”生活就是这样,       。            

15.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答:①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了李先生的什么心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李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第⑥段画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4分)
  答:生活就是这样,               

(三)(14分)

匡衡勤学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书映光而读。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读之。”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逮:及,到达。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一个人的名字。④与:帮助。⑤资:借。⑥大学:大学者,很有学问的人。

2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衡乃穿壁引其光(凿通)  B.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赔偿)

C.主人问衡  (感到奇怪) D.愿得主人书读之。(全部)

2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匡衡勤学无烛   学时习之

B.书映光而读之    虫草为林

C.愿得主人书遍读  故时有物外

D.衡乃与佣作而不求偿 择善者而从之

22、用自己的话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  衡乃穿壁引其光。

2、  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23、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匡衡什么精神?(4分)

四、写作(30分)

24、在人生道路上,我们都在书写各自独特的故事,或成功、或挫折、或喜欢、或悲伤、或不倦追求,或享受幸福,或承接关爱,或奉献爱心……请你以“我的故事”为作文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习能力测试

一、书写(4分)

二、语言积累和运用(24分)

1、     2、     3、     4、   

   5、① 三打白骨精(  )  ②十八相送  (  )

③ 大战长坂坡 (   )  ④  斗杀西门庆(  )

6、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7、改写为:                          

8、古诗文填空(四句中任选三句)(3分)

 ①子曰:“岁寒, _________________。

②曲径通幽处,            

③潮平两岸阔,             

④枯藤老树昏鸦,            。 

           

三、阅读(42分)

11.春雨的特点是               。

  12.“斜”字描写了春雨下落时的                      

13.                                  

  14.方法是     ,作用                      。

  

 15.①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生活就是这样,                         

20、     21、      

22、1、 衡乃穿壁引其光。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3、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匡衡什么精神?(4分)

                                     

                                    

七年级(上)语文能力测评卷参考答案

一、(4分)(书写正确1分,工整1分,有书法感1-2分)

二、(24分)

1、D  2、B 3、A  4、B

   5、① 三打白骨精(孙悟空) ②十八相送 ( 梁祝)

③ 大战长坂坡 (赵云或张飞)  ④ 斗杀西门庆(武松)

6、金娜讲究个人卫生,却不注意公共卫生。

7、沉浸于书的海洋,奔跑于竞技赛场。   8、略。            

三、阅读(42分)

11、多、细、密(3分)

12、情状、柔和。(2分)

13、别生气,亲切的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3分)

14、拟人,用“静默”形象地表现了房屋和春雨在和谐之中体现的宁静优美。(意思接近即可)(3分)

15.①祝贺乔迁之喜,并提出轻点关门的请求。

②完成父亲的遗愿,感谢一年来“我”一家人对患病父亲的关照。(4分)
   16.给邻居增添麻烦,心里很过意不去。(3分)
   17.李先生夫妇为了更好地照顾患心脏病的父亲,甘愿住在“既潮湿又脏”的一楼,这一片孝心使“我”感动。(3分)
   18.李老先生是一个对大家多年的照顾心存感激、知恩图报的人。(3分)
   19.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视答案接近程度酌情赋分)(4分)                            
  20、B(3分)  21、B(3分)

22、1、匡衡于是凿通墙壁,使邻居家的灯光能透过来。

2、 匡衡于是帮助(文不识)家干活却不要报酬。(4分)

  23、凿壁借光,卖佣求书。表现了匡衡珍惜时间,发奋求学的精神?(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