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2014-5-11 0:09:40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学期义新河学区期中考试

  同学们,欢迎你进行中学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希望通过以下题目了解你的学习成果,请你看清题目并按要求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每题均3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诗歌更给人以美的陶冶。请你把下面的文字抄写在方格子里,相信你一定能写得准确、工整、美观。(3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目(xuàn)   回(xū)   糟 (tà)   泣 (chùo) 

 B、扰(sāo)     变(tuì)   透(tī)    蹂(lìn)

C、立(zhù)      事(sǒ)    训(jìe)   庸(lù)  

 D、立(sōng)    枯(hé)    然(cuì)   结(sù)

3、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头晕目眩   雏形   心惊肉跳    小心翼翼

B、襟怀坦荡   善长   肃然起敬    忍俊不禁

C、呼朋引伴   栖息   盘虬卧龙    怡然自得

D、德高望重   贮藏   敷衍了事    精神抖擞

4、根据具体环境解释有误的是(   )(3分)

A、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

C、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枯涸:没有水了。

D、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嶙峋:形容人消瘦。

5、依照原文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   )。

(2)我一直(   )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3)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   )的响着。

(4)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   )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A、丰富多彩 沉醉  嘹亮 温晴  B、多姿多彩 沉醉 嘹亮  温晴

C、多彩多姿 陶醉  嘹亮 温暖  D、多姿多彩 陶醉 嘹亮  温晴

6、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 《在山的那边》一文中所说的“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B 、《童趣》一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眼前的事物放大了千万倍,从而享受到一种独有的乐趣。

C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句诗并不矛盾,因为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拥有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D、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先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济南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然后紧扣“山”和“水”,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文中写山景,先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次写城外远山,再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7、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C、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中一般,坐在简陋的书房里艰辛地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里发现了镭。

D、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8、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 (3分)

A、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B、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C、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9、默写诗文名句(3分) 

①树木丛生,                    ,洪波涌起。

②《西江月》中,作者用嗅觉、听觉捕捉景物特征,写出了丰收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唐朝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写一组句子。(可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须前后关联,字数不一定与原句相同。)(3分)

例:一棵树,是一艘大地的船。大地的船,为春风升起绿帆。

仿句: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课内语段,完成11—16题(1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11、“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  )(2分)

A、白居易《忆江南》         B、王之涣《凉州词》

C、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D、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12、第二段写的是春花,而作者却又写到蜜蜂、蝴蝶等小生灵,用意何在?(2分)

                                       

13、“酝酿”的原意是造酒,这个词语还经常用来比喻事情的准备过程,本文中指的是什么?(2分)

                                           

14、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小草生长时呈怎样的形态? (2分)

                                      

15、你觉得语段中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2分)

                                         16、请你写出学过的带有“春”字的诗歌二句。(2分)

                                           

(二)阅读课外语段,完成17—20题(12分)

春  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的传送花香,同情的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千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17、请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仔细阅读第④节,看看济南与青岛两地的春风给作者怎样的感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0、作者在文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其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的特点。(1分)
2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1分)
23、“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12分)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读遍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4、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邻舍有烛而不(达到) B、邑人大姓(大户人家)
  C、主人而问衡(奇怪)  D、得主人书遍读之(希望)  
  25、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邻舍有烛不逮       B、匡衡勤学无烛 

C、与其佣作不求偿      D、学时习之
  26、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书  C、虫草为林  D、可为师矣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衡乃穿壁引其光                        
  (2)愿得主人书读遍之                       
  28、文段讲的就是著名的        (成语)的故事。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在民           

间流传,人们把它作为       的典型进行讴歌和褒扬。(2分) 

作文(30分)

29、以“生活给我 (欢乐、苦恼、自信……)”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题目横线上填上自己所选定的词语,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要求真情实感。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