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测试题
北大附中网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穹隆( ) 呜咽( ) 徜徉( ) 犀利( )
撷取( ) 惆怅( ) 怪癖( )
2、解释下词语的意思。
白驹过隙: 通幽曲径: 恍悟: 沉淀:
迷离: 絮语: 际遇:
3、指出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 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 )
② 中文的、英语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声音,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 )
③ 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流淌。( )
④ 当有人问我大学两年收获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的时候,你叫我怎能以轻巧的“得失”二字,来衡量这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
⑤ 你去永远年轻着,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抱负,也扶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 )
4、怎样理解“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插入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事,意在表现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二个“读”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北大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溪 流
① 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山地了,愈来愈爱着从山地流淌出来的山溪了。
② 就像山地里有着纵纵横横的沟道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就活了。
③ 我甚至觉得,我的文学生涯,我的整个生命,就在那山溪里,虽然在茫茫苍苍的世界里,它只是细得那么可怜的一注水流。
④ 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雨落到地上,它来自云里,溪却是有源头的,它深深扎在岩石缝之中。人常说山是寂静的,几乎是死寂的,它却最有内涵,最有活力,永远在蕴积着感情。不信,你看看这小溪,就是从母亲山的怀抱里流淌出来的。
⑤ 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草地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它,狂风刮不跑它,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就显示出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寻着自己的道路,开始远征。
⑥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草地,流地竹林,流过石间,它要拜访所有的山林,叩问每一块石头,汇聚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亲戚朋友,于是成一碧清溪。轻风给了它柔情,鲜花给了它芳香,山林给了它翠绿,还有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⑦ 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儿去呢?既然山给了它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也许,它竟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丛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自己的路子。
1、下面一段话是文中摘出来的,让它复原,正确的位置是( )。
它的步伐是艰辛,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铃似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中,便有了自己妙不可测的深沉。
A、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 B、第④段和第⑤段之间
C、第⑤段和第⑥段之间 D、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
2、作者热爱山溪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我的文学生涯,我的整个生命,就在山溪里。
B、因为山溪是从母亲的怀抱里流淌出来的。
C、因为山溪一出来,就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D、因为山给了山溪以生命,山溪是充实的,富有的。
3、文中画线的句子怎样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不超过5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练习
本课作者渴望生活,渴望创造……你渴望什么?请以“我渴望……”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真实的愿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2(参看“学法指要”有关内容) 3、①比喻 ②拟人 ③比喻 ④反问 ⑤排比 4、初识北大,就被她深深吸引,梦想前往。 5、意在表现我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感到了自己的无知,无知的痛苦。6、起到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第二个“读”是品味欣赏的意思。7、北大人的魅力表现在①专注而入迷 ②特有的敏感 ③言谈的犀利与机智 ④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 ⑤师生之间平易而自然的关系 ⑥老师的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二、《溪流》阅读答案:1、C 2、C 3、雨水来自天上,显得虚幻;溪流来自山地,非常实在。这样写的目的是以雨水衬托溪流,充分肯定溪流。 4、通过对溪河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奋斗不息、勇于进取的情怀。
三、范文:
渴望爱心“SOS”
据悉,某杂志社调查“你最赞赏同学什么品质”时,反应最多的是“乐于助人”;事有凑巧,某单位在某少年中作不记名调查“你如果遇上别人碰到麻烦时该怎么办?”时,不少人回答“悄悄走开”!
可悲的处世哲学,可憎的处世思想!更甚之,这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反应最多的“不少人”!爱心“SOS”,爱心在呼救!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曾几何时,一代人熏陶于此语之中,造就出多少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又上演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爱心的故事!然而,时间的推移,磨损了它的棱角,腐蚀了它的光芒。时至今日,竟有“人都为我,我不为人”之说!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世界,是大家组成的,它需要我们给予;同时,它会奉还给你十倍乃至百倍!如果人人都指望别人为自己服务,自己取之垣然,却绝不愿奉献一点给别人,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爱人的人,才能爱家,才能爱国。试想一个只愿别人给自己,不愿自己给别人的人,能去热爱他们的家吗?能去热爱他的祖国吗?毕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是爱心最高层次的体现,一个如上述材料所言“不少”的人,很难指望他去爱家,更难指望他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所谓“热爱祖国”,对这些人,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