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三)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
1.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4分)
阔chuò( ) qí( )祷 甜nì( ) 阴mái( )
2.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清凉的雨丝,________;让那安闲的雨丝,________;让那多情的雨丝,________;让那无声的雨丝,________。
(1)抹去你思维上的俗(2)诉说你心中的爱(3)洗去你心灵上的尘(4)拨动你心底的弦
A.(3)(1)(4)(2) B.(1)(2)(3)(4)
C.(1)(3)(2)(4) D.(3)(4)(2)(1)
3.下列成语中加粗字的含义与所给出的义项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机会:日理万机 随机应变
B.更加:精益求精 老当益壮
C.名声:莫名其妙 名不副实
D.渡口:无人问津 津津有味
4.仿照例句,另写一个句子。(4分)
例句:没有泥石的聚积,就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________的聚积,就没有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4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人有负盐负薪者
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①背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jiè):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1.解释加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2.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4分)
3.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谈—谈。(4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挂在树梢上的风筝
田 野
(1)随便走到哪里,大自然都是美丽的。
(2)但我还是喜欢故乡的山,故乡的水。
(3)还是远在宝岛台湾的时候,还是早在三十年前的青春的岁月,我就常常思念海峡对岸我的故乡的那座无名的小山了。
(4)而特别使我难忘的,是山顶上的那棵古老的大榕树:青树绿叶,亭亭如盖,并且还悬垂着潇洒的长长的胡须。真犹如一位登高而望归人的老者哩。
(5)我的故乡是平原。从外地回来的游子望见山顶上那株高高的老榕树时,他就知道:快到家了!
(6)记得,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飞机的空袭,我读书的学校,疏散到附近的县上去了。寒假或是暑假回家时,我和同学们,三五成群,在长而懒散的公路上行走着,疲乏而又单调地走着。忽然之间,有谁最先发现了那山顶上老榕树——虽然,还仅仅只是个蒙蒙的影子——,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到家了!”于是,我们不觉都争先恐后地加快了脚步,而且越走越快,越走越有劲。老榕树的影子也越来越看得更清楚了。——真像一位登高而望归人的老者呢……
(7)我还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带上几本书做枕头,一个人躺在大榕树下面的平地上,自由自在地幻想。阳光下,淡淡的野花的香味,像故乡的米酒一样令我沉醉。
(8)我更记得,在每年春节后的几天,我的故乡有放风筝的习惯。而山顶,就是孩子们比赛的地点。各式各款的风筝,一个比一个飞得更高。我的彩色的蝴蝶风筝,在辽阔的天空,显得特别的轻盈。
(9)但是,很不幸。有一次,在收线的时候,我的蝴蝶,一下子被大榕树的树梢缠住。线扯断了,风筝却飘飘荡荡地挂在那里……
(10)多少年已经过去。我离开故乡,也越来越远、越来越久了。但是,①我却一直觉得,我的风筝,好像还依然挂在那株大榕树的树梢上呢。
(11)在台湾,每当我想起我的故乡,我就一定会想起那座无名的小山,一定会想起那株古老的榕树;也就一定会想起似乎依然挂在那树梢上的我的风筝。
(12)于是,我就有着一种难以言喻而又难以排遣的痛苦的思念和思念的痛苦。好像,我的游子的心,也挂在那海峡对岸的遥远的树梢上一样……
(13)台湾是多山的。从北部的大屯山,中部的阿里山,到南部的鼓山、旗山,我都去过。这些海外名山,也的确各有特点。但我仍然无法忘情于我的故乡的那座无名的小山。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种思念之情,是越来越强烈了。
(14)是一九五三年的春天吧?有一个周末,我同妻到台北水源地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去散步。天气很好。阳光从青色的密林洒下,犹如温暖的雨滴。我们沿着浅草的小径,一直走到了山顶。然后,我们就在一株开满红花的凤凰树下休息,妻坐着,在欣赏山下的风景。我双手枕着头,躺在草地上,嘴里含着一片无花果树的叶子。微风吹来,我闻到一股醉人的早稻的清香。——台北平原上的作物,已经快成熟了。
(15)我突然感到:我好像又回到海峡对岸的我的故乡了,好像我正躺在那座无名的小山上,躺在那株古老的榕树下面……
(16)我很自然地举目望了望树梢:红色的凤凰花,在微风中轻轻摇动着。
(17)但是,我的风筝呢?那挂在树梢上的彩色的蝴蝶,它在哪里?
(18)于是,我翻身坐起,并不觉叹了一口气。妻从来没有到过大陆,更没有到过我的故乡。但她是懂得我的思念的。关于那座无名的小山,关于那株古老的榕树,关于那个失去的风筝,这些年,她也听我不止讲过一次了。
(19)“我知道你为什么叹气……”她望着我。在下山的路上,我们都没有说话。只有那两旁的草丛里,响着时远时近的虫鸣。妻忽然停下步来,回头望了望山顶上的凤凰树,好像对我说,又好像在自言自语:“我想,我会理解的……”
(20)我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热流。我也不觉回过头来,又望了望山顶上的那株凤凰树,在微风中,红色的花,正轻轻地摇动着。
(21)后来,我终于回归祖国的大陆了。
(22)记得,在我有幸返乡探亲的路上,我一夜都没有睡好。我听着列车员在报告一个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站名,我知道,故乡近了近了。虽然,在夜里,我看不见我心中的那座无名的小山,那棵古老的榕树;但是,我多么想再像当年那样背着书包,一面跑一面欢呼着:“到家了!到家了!”
(23)然而,时间无情,我毕竟是个大人了。人生的波折,甚至使我更早地成熟,更早地衰老。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我的感触,应该说,是远比当年要复杂得多啊!
(24)一早,我特地去看了那座无名的小山。就像我故乡的面貌一样,小山也变了,变得更美了:一条一条的梯田,整整齐齐。山顶上那株古老的榕树,依然是青枝绿叶,亭亭如盖;依然是悬垂着潇洒的长长的胡须。我深情地抚摸着我曾经如此思念过的老榕树,我的心中充满着一种难以自已的激动。我回头望望山下,一片金黄的菜花。灰色的城墙,已经拆掉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一幢红瓦的楼房。往日的公路,已经铺上了石渣柏油的路面;而从来没有过的铁轨,也一直通向了远方……
(25)这不就是我从前曾经有过的幻想吗?当我用几本书作枕头,躺在这棵老榕树下面的草地上的时候。
(26)但是,我仍然有一种难以言喻而又难以排遣的寂寞之感:我的那个挂在树梢上的风筝呢?它在哪里?我举目凝望着云天远处,而陷入了沉思。
(27)我仿佛看到,看到了在海峡彼岸台北市水源地附近的那座小山了。
(28)我更仿佛看到,小山顶上的那株凤凰树了:在微风中,它的红色的花朵正轻轻地摇动。②一朵一朵的红花,在我模糊的泪眼中,又仿佛都幻化成,幻化成了我那失去的风筝……
1.此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画直线的两个句子中的风筝各象征什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句(1):象征:________________情感:________________
句(2):象征:________________情感: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26)(27)(28)三个自然段略去,会对文意造成怎样的伤害?(3分)
4.第(21)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后来,我终于回归祖国的大陆了。”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他的回归过程?(3分)
5.(1)(2)自然段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3分)
6.第(6)(7)(8)三段文字的开头分别用“记得”“我还记得”“我更记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7.第(20)自然段中“我也不觉回过头来,又望了望山顶的那株凤凰树,在微风中,红色的花,正轻轻地摇动着”这句话与后文的哪一段呼应,这样写有什么的作用?(3分)
8本文第(4)段画线句中把榕树比喻为“登高而望归人的老者”,如果将这句话改写成“登高而望子孙归来的老者”行不行?试说明理由。(3分)
9.“妻从来没有到过大陆,更没有到过我的故乡。”但对“我”回归大陆的情感和行动表示理解,妻子的这种行为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10.根据这篇文章的主题,拟一上联,请对出下联。(4分)
上联:南望宝岛盼统一;下联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________,让我告诉你
参考答案
一、1.绰 祈 腻 霾
2.A 3.B
4.“没有江河的聚积,就没有海洋的博大”等等。
二、(一)1.(李惠)让相争的两个人看(从羊皮上打下的)盐粒,背柴的人就主动接受惩罚。
2.李惠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语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3.提示:(1)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
(2)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二)1.盼望海峡两岸统一。
2.(1)故乡 思念故乡
(2)台湾 盼望台湾回归
3.本文的主题是盼望海峡两岸统一,如果去掉这三段,主题就变成对单纯的故乡的怀念。
4.如果详细写回归的过程,就会冲淡了本文的主题。
5.突出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引起下文。
6.既使叙事抒情有层次,又突出了故乡的风筝。
7.最后一段。表现对台湾和在台湾的亲人的怀念,突出盼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心情。
8行。这样写比原文显得亲切。
9.台湾同胞对两岸统一的理解和支持。
10.略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