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口技》练习题

2014-5-11 0:09:42下载本试卷

《口技》练习题

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中学   周晓斌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汉字注音:

(  )         声(  )        (  )

2、按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屏zhàng(  )        犬fèi(  )        yì(   )语

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于 是 宾 客 无 不 变 色 离 座

4、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组:(  )

A、宾客大宴(适逢)  八尺屏障(设置)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

B、便有妇人惊欠伸(睡觉) 百千齐(发生)    人有百手(虽然)

C、不能其一处也(说出)  两战战(大腿)  必欲先(跑)

D、妙毕备(各种)   意舒(稍微)   中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5、选出下列加点词义没有发生古今变化的一项:(  )

A、无论魏晋   B、忽然抚尺一下   C、几欲先   D、芳草鲜美

6、选择正确的译文: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A、忽然醒木一拍,声音消失了。

B、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完全停止、消失了。

C、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部消失。

D、忽然醒木拍了一下,各种声音结束、消失了。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A、里面房屋劈哩啪啦,纷纷倒塌的声音。

B、其中夹杂劈哩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C、其中(好像有人)用力推倒房屋的声音。

D、中间夹杂着劈哩啪啦的声音,似乎是房屋倒塌了。

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口技》一文中写听众反应的句子:

a、                                  

b、                                 

c、                                 

二、语段阅读:

(一)

  ①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②既而儿醒,大啼。③夫亦醒。④妇抚儿乳,儿含乳啼。⑤妇拍而呜之。⑥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⑦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⑧满坐宾客无不                        ,以为妙绝。

1、《口技》一文节选自        。它是      代人       编辑的一部      小说。而《口技》的作者则是     代人      

2、在文中“   ”上选填正确的一组词:(  )

A、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B、侧目;微笑;默叹;伸颈

C、微笑;默叹;伸颈;侧目         D、默叹;伸颈;侧目;微笑

3、分别比较每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妇抚儿           ③以为妙

   ②儿含啼           ④群响毕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对文中摹仿声音这一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近到远    ②由远到近   ③由外到内   ④由内到外

⑤由大到小    ⑥由小到大   ⑦由疏到密   ⑧由密到疏

A、②③⑥⑦    B、①③⑤⑦    C、②④⑥⑧    D、①②⑤⑦

5、这段文字的层次应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6、这段文字的中心可作以下几种不同概括,比较准确的是:(  )

A、写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不眠的情况。

B、写四口之家夜深人静被犬声惊醒的过程。

C、写口技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程和宾客对表演者高超技艺的默叹。

D、写宾客深夜观摩口技表演并为之赞叹。

7、这段文字描写时什么地方用了正面描写?什么地方用了侧面烘托?两者结合写有什么好处?

                                              

                                              

                                  

(二)

今有人日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非君子之道。”曰:“请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腾文公下》)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今有人日其邻之鸡者(  )  ⑵非君子之道(   )

⑶请之(    )

2、 偷鸡人听道别人劝告后的态度是(用现代汉语回答)

3、 对偷鸡人做法的评论是(用原文回答)

答案  一、基础知识:

  1、qǐng;hōu;jì 2、障;吠;呓3、于是/ 宾客 /无不 /变色离座

4、B  5、B

6、①C   ②D   7、a、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b、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c、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二、语段阅读:

(一)1、《虞初新志》  清  张潮  笔记  清  林嗣环

2、A  3、C  4、A  5、B  6、C

7、表演者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后所发出的声响是正面描写;听众的神态是侧面烘托。两者结合写,把表演和效果有机结合起来,更突出口技之“善”。

(二)1、偷 这 减少 2、请让我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止偷。 3、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