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试卷
姓名 班级
一、 基础知识(24)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用规范的汉字写在横线上。(2)
不甚设想 悄然兴起 粉墨登场 梦寐以求 熙熙攘攘 穿流不息 怨天忧人 偏偏起舞
改正:——— ——— ——— ———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
chú( )型 tuān( )急 rú( )动 qiān( )影
豇( )豆 眼眸( ) 譬( )如 迸( )发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
A.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们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B.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C.具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民营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4、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正确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2)
①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接近大自然,培养观察的兴趣。②观察前要制定比较周密的计划。③观察时要开动脑筋,边观察、边思考、边分析。④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才能有的放矢。⑤观察后要做好观察总结。⑥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
正确顺序:
5、课文内容考查。(9)
①本册课文中为我们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教师形象。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给每位教师以精彩的点评。(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私塾先生:
《我的老师》中的刘老师:
②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儿童生活的回忆性散文。
B《心声》塑造了一位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着追求真善美的少年形象。
C《唐宋诗词中的物候》的作者认为“鸟语花香”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D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充满生机和希望,林斤澜笔下的春风温暖而又柔和。
③按要求填写。(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是:
《清平乐 村居》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是:
《论语》中精炼的语言衍变出不少流传至今的成语,从文中任选四个成语:—————、
——————、———————、————————。
从《寓言三则》中任选二则寓言,概括其寓意:《 》寓意:———————
——————————————— 。
《 》寓意:———————————————————————。
6、语言实际运用。(4)
2005年5月11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邀到清华大学演讲。此前北京连日下雨,这一天阳光灿烂。演讲一开始,宋楚瑜就以“拨云见日”来表达他此时的感慨。
你能听出“拨云见日”的双重含义吗?
①———————————————————。
②———————————————————。
7、语言综合实践活动。(3)
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要数理化才重要,语文、历史等学科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情况,九年级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
a假如你是反方主辩,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
b请围绕你的观点写两条理由。
二、 阅读。(46)
把“不能”埋藏起来(16)
唐娜是美国密歇根小学的资深教师,再过两年便要退休了。这时她志愿参加了一个旨在借着一些表达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进而爱惜自己的生命的活动。唐娜的工作是借着参与训练进而将这些理念实现。
她教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填写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
所有的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填写。有的写道:“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不能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没办法让麦克喜欢我”;有的写道:“我没法做十次仰卧起坐”;“我发球无法超过前边的球网”;“我不能只吃一块饼干就停止”等等。
而此时,唐娜也认真地写着诸如“我无法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母子会”;“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的句子。
等大部分学生都填满了整张纸,甚至有人开始写下页时,唐娜告诉学生将纸对折交道前面来。学生依次到教师的桌子前,把纸张投入一个空鞋盒内,当所有学生的纸张收齐后,唐娜把自己的也投进去。她把盒子盖上,塞在腋下,带头走出教室,沿着走廊走,学生也跟着老师走了出来。
走到一半,整个行列停了下来。唐娜进入守卫室,找寻铁铲、铁锹。带领大家到运动场最远的角落边,大家开始挖了起来。
原来,他们打算埋葬“我不能”。整个挖掘过程历时十分钟,因为每个孩子都要轮流挖。直到洞有三尺深的时候,他们将盒子放好,用泥土把盒子完全埋葬。
三十多个十几岁的小孩,围绕着着刚埋好的“墓地”,每个人“力不能胜”的事情,都深深地埋藏在了三尺深的泥土下。
此时唐娜开口了:“小朋友,现在手牵手,低头默哀。”学生牵手绕墓地围成一个圈,低下头来等待。唐娜念出一段悼词:
“各位朋友,今天很容幸能邀请各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他在世的时候,参与我们的生命,甚至比任何人影响我们还深。他的名字,我们几乎天天挂在嘴边,出现在各种场合: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白宫。”
“现在,希望‘我不能’先生安息,我们为他立下墓碑,刻上墓志铭。死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你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能继承你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你有名,有影响力,但如果你地下有知,请帮助他们,让他们对世界更有影响力。”
“但愿‘我不能’先生安息,也希望他的死能鼓励更多的人站起来,向前迈进。阿门!”
然后她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大家一起吃饼干、爆米花,庆祝自己解开了“我不能”的心结。唐娜用纸剪成墓碑形,上面写着“我不能”,中间加上“安息吧!”再把日期填上。
唐娜把这个纸墓碑挂在她的教室里。以后每当有学生无意说出“我不能……”这句话的时候,唐娜只要指指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孩子们便会想“我不能”已经死了,进而想出积极的解决方法。
后来,唐娜所带的这个班的31名学生在事业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有的还成为政治、经济领域的领导人。
8、唐娜作为一名教师,也像学生一样填写好自己的“做不到”。她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有何作用?(3)
9、唐娜为什么没有让学生们把所有的“做不到”写完之后再上交?(3)
10、唐娜为什么让每个孩子都轮流挖土?(2)
11、文中的“力不能胜”具体指什么?(2)
12、“我不能”还有哪些像“我可以”、“我愿意”、一样的好“兄弟姐妹”?(3)
13、你认为这种活动有无意义?简要谈谈你真实的想法。(3)
生命的眼神(16)
(1)我十一岁那年,只走过人生八个春秋的弟弟,竟撒手人寰。八岁的人生实在有限,更何况弟弟因小脑先天不足,从生到死,从来没有站起来过一天。
(2)算是苍天有眼,瘫痪的弟弟比同龄孩子更聪明、更懂事。三岁那年,他躺在炕上,竟能分辨出几十米以外,是爸爸推开了小柴门还是妈妈。见到家人,弟弟总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毛茸茸的大眼睛笑得弯弯的。最难能可贵的是,无论谁服侍他,年幼的弟弟都会心存感激。因此,家里上到年迈的奶奶,下到年少的我,谁也没有嫌弃过他。虽然,他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麻烦”,而实际的情况是,弟弟流露出的那种感激越多,我们对他的爱怜越深。
(3)那是七十年代,我们一家随父亲下放到吉林省双辽县一个小乡村。三间土房和一个小柴房就是我们的家。为了给弟弟治病,爸爸妈妈倾其所有,请到县城里一位有名的老中医。老中医姓杨,是个矮矮胖胖的中年人,走起路来有点跛。他隔三岔五就会来到我家,给弟弟针灸。长长的针从弟弟的一个穴位扎进去,拔出来,又扎入另一个穴位里。每次我都强忍着眼泪,可弟弟从来不哭。他说,他要快点治好病,他要上学,他还要上班挣钱,给爸爸妈妈买好吃的东西。
(4)“等回到长春,我们再给朋找一个好医生。”爸爸经常对妈妈说。
(5)春去冬来,一秋一夏,随着我们离回长春的日子越来越近,弟弟脸上挂着的喜悦一天强似一天。那种情形感染着我们全家,我们每个人心中焦急的期待,就在弟弟的喜悦中膨胀着。
(6)记得那是一个闷热的午后,我在自家房后那片齐腰的麦田里,找着那种不太老又不太嫩的麦穗。我麻利地撸下青绿的麦粒,双手搓揉片刻,然后朝手心轻轻吹一口气,麦粒留在手掌上,塞到嘴里,每嚼一口,都能感觉到从麦粒里冒出的浓浓白白的麦浆,带着丝丝甜香。就这么吃了好一会儿,见姐姐匆匆忙忙寻来,连拉带扯地把我带回家。
(7)家里的气氛有些异样。爸爸和几个大爷在厨房那块空地上,量着薄薄宽宽的木板。大房间里挤满了村里的大婶子们。奶奶坐在炕沿上,手扶着爸爸自己打制的炕柜,头埋在胸前,放着悲声。妈妈被几个女人围着,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从不曾离开炕头半寸的弟弟不见了。我的心一缩,气似乎喘不上来了,脑子里第一次闪现出那个恐怖的字眼。但是,这怎么可能呢,还有不到两个月,我们全家就要会省城的呀。我猫着腰,从人群中串到家里堆放杂物的里间,推开虚掩着的门,在昏暗的房里急切地搜寻着。
(8)在朝北的屋角里,那躺在钢丝床上的不正是朋弟吗?我奔到那个矮矮的床前,弟弟这回没有“手舞足蹈”,也没有笑弯了眼睛。他只是静静地躺着,像个熟睡的孩子。借着傍晚微弱的光线,我看到弟弟那张泛青的脸,还有那双像涂上炭灰的眼睛,一股说不出的悲凉和怜惜从我心中升起,我顾不上细想什么,毫无惧色地上前抓起弟弟的一只手。那手凉凉的,凉的让我禁不住使劲的握着、握着。家人肯定认为弟弟死了,否则,怎么会将他一个人放在这混昏暗的一角?
(9)我已记不清自己跟弟弟说了什么,可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是,弟弟竟慢慢地正开了双眼,同时把头向右偏来,望着我。于是,我看到弟弟那充满感激、充满留恋并带着几分无奈的眼神。我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滴落下来,弟弟扯动一下嘴角,可什么也没有说出来。他就那么无声地望着我,望着我,直到再也没有力气睁动眼睛。
(10)恐怕不会有人相信,一个孩子会对生死有知。然而,我十一岁那年,分明看到一个只有八岁的男孩,一个瘫痪在床整整八年的男孩,在弥留之际流露出的对生命那无以言喻的留恋之情。
(11)这生命的眼神,在弟弟离开人间那一瞬,融到我的血液中,注入我的生命中。因此,我始终这样认为,成人的我,懂得心存感激,懂得如何加倍的珍爱生命,拼命学习工作,都得益于弟弟留给我的那生命的眼神。
14、整体感悟――本文中作者对弟弟怀有怎样的感情?(2)
15、语言品味――下列句中的“竟”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①我十一岁那年,只走过人生八个春秋的弟弟,竟撒手人寰。
②弟弟竟慢慢的睁开双眼,同时把头向右偏来,望着我。
①———————————————————————。
②———————————————————————。
16、梳理归纳――作者举出哪些事例说明弟弟比同龄孩子更聪明、更懂事?(3)
①———————————————————————。
②———————————————————————。
③———————————————————————。
17、文句理解――文中哪句话表明弟弟对生命无限热爱、留恋?(3)
18、段落分析――第(7)段中作者说家里的气氛有些异样,何以见得?请举三例加以证明。(3)
①————————————————。
②————————————————。
③————————————————。
19、文题揣摩――说一说本文题目的含义。(2)
20、感悟体验――从弟弟的死你感受到了什么?(3)
扁鹊见蔡桓公(14)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21、解释加点的字的意思。(2)
居十日,扁鹊复见。居: 桓侯又不应。应:
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 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索:
22、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的是( )(2)
A望桓侯而还走 B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
C言终而死 D堕而折其髀
23、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24、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1)
25、能否去掉“立有间”三个字?为什么?(2)
26、蔡桓公“有疾”却不愿治疗,为什么?(1)
27、从蔡桓公身上可以吸取什么教训?(1)
28、翻译下列句子。(2)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三、作文。(50)
成长的路上,有爸爸妈妈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有思想上的精心呵护。这中间,你是否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又应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请根据上文提示,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出现真实人名、地名。要写出真情实感。
③字数600字左右。
附答案
1堪 翩 川 尤 2雏 湍 蠕 倩 jiāng móu pì bèng 3B 4 6 4 1 2 3 5
5①是位正派、善良、严而不厉、古板守旧的塾师。 是位对生活乐观、纯朴,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强者。②D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6①雨过天晴,云开日出 ②海峡两岸关系出现好转的希望 7 略 8告诉学生老师也有“做不到”的。或:老师也想埋葬自己的“做不到”。作用是老师的行动能消除学生的自卑感。9写得越多越增加孩子的自卑感,不利于实验活动。10必须让每个人都直接参与才能切身感受“我不能”已被埋葬了。或:必须让每个人都直接参与才能真正“解开‘我不能’的心结”11指“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等 12我(能)行、我能够、我希望、我会、我决心等13好。现代生活愈来愈注重心理调节。它能给人积极的帮助。这是一种很有创意又带有幽默感的活动方式,它能起到独特的效果。我们应多开展类似的实验活动。或:不好。它仅仅是一种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自卑感和其它心理疑惑。形式上太假,含太多的做戏成分,达不到效果。14怜爱、思念、悲伤 15 ①对弟弟的死无限悲痛 ②出乎意料 16①三岁时,他躺在炕上,能分辨出几十米以外,是爸爸推开了小柴门还是妈妈 ②见到家人,高兴地手舞足蹈 ③无论谁服侍他都会心存感激 17他就那么无声地望着我,望着我,直到再也没有力气睁开眼睛 18①爸爸和几个大爷在厨房那块空地上,量着薄薄宽宽的木板 ②大房间挤满村里的大娘婶子们 ③奶奶坐在炕沿上,手扶炕柜,头埋在胸前,放着悲声 ④妈妈被几个女人围着,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⑤弟弟不见了 19对生的渴望的眼神 20开放性试题 围绕生命是可贵的回答即可 21略 22略 23略 24略25不能去掉,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立有间”,说明扁鹊对蔡桓公进行“望”,是判断他是否有病,是在仔细观察。 26略 27 略 2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