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七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卷

2014-5-11 0:09:43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卷

(内容:第一、二单元)

 

 

(一)

(二)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文学常识填空(8分)

(1)  鲁迅本名是_________,是浙江省________人,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_________》。

(3)  “乐府双璧”是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默写(8分)

1)描写木兰紧张忙碌而有序地做出征准备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
.《木兰诗》选自___代_________编的《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这是____朝时_____朝的民歌。(4分)
2
.在横线上填上原诗句。(4分)
3
.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4
.说说诗中南个“不闻…但闻…”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标出第一节诗的层次,概括层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8分)

(一)(20分)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乌”,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啊,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2.作者写了冬季在百草园捕鸟的情景,在表述上主要运用了(  )(2分)

A.描写 记叙  B.描写 说明  C.记叙 议论  D.记叙 说明

3.作者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手法是(  ) (2分) 

A.铺垫  B.对比 C.欲扬先抑 D.象征

4.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的作用是      。(2分)

5.这段文字写捕鸟的    、方法和收获。(2分)

6.选文第一段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出选文第二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第二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8分)

生活的课本

      柯蓝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一页一页地在你的四周翻开,一行一行地写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而我们有时却都没有看见,有时看见了却又没有注意……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经历、遭遇和故事,都是一本书。不同的只是有厚有薄,有轻有重……

完整的是书,残缺的是书,我们都要去读它。只有尊重别人的人,你自己没有的,才能够找到……

1、 这首散文诗运用了____________修辞方法来抒情说理。(2分)

2、 细细品味诗文,说说你对文中各中“书”的理解。(12分)

“厚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薄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残缺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什么作者主张“完整的书,残缺的书”都要去读?(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30分)

在成长中你一定会有一些烦恼,请详细记叙一件令你烦恼的事情,并作些分析,争取给你的烦恼画上一个句号。
  
要求: 1 写一篇记叙文。
       2
、书写要工整。
       3
、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内容:第一、二单元)

一、 积累与运用

1、(1)周树人 绍兴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2)黄河大合唱

(3)《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

2、(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邓;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二、 文言文阅读

1.宋 郭茂倩 南北 北  2.(略)

3.只 胡人的战马

4.对比,写出了宿营地的空寂苍凉,烘托出了木兰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5.划为二层,第一句为第一层,以下为第二层。第一层叙写木兰紧张忙碌而有序的准备工作。第二层描绘出了行军的历程,同时写出了征途遥远,行军神速和形势的紧迫。

三、 现代文阅读

(一)

1.动词略  2.C   3.A  

4. 解释说明 

5.时间、条件          

6.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7.心理活动   排比  拟人

8.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二)

1、比喻

2、丰富的生活经历、单调的生活经历、平凡的生活经历、热烈深刻的生活经历、顺畅的生活经历、有缺陷不足的生活经历。

3、要从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知识。(大意接近即可)

四、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