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学科双休日练习题
[本周知识要点]学习《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
1、理清思路,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探寻人物足迹,感受人格魅力。
[基础巩固]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妇孺( )皆知 校( )补 门槛( ) 磐( )石 重荷( )
深suì( ) 无xiá( )及此 qiè( )而不舍 慷kǎi( ) 淋漓( )
2、找出下列句了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奥本海默是个拔尖的人物,锋芒必露( )
(2)这封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振荡( )
(3)“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
(4)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历尽心血( )
3、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他不喜欢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零乱不堪
(2)客人小心翼翼地递过一张字条
4、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回答下列问题:
语段见课文“课文开头”至“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用不超过20字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意思是 。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是一处 描写,表现出 。
(4)、怎样理解“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话的意思?
(5)、选文的最后一段在表达上属于 。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6)用一个成语概括闻一多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 。
5、阅读《邓稼先》一文“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部分的第3段到结尾,然后答题。
(1)根据文章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
(2)从文章中找出一个与“家喻户晓”意思相同的成语 。
(3)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相同的地方是(用原文回答): 。
(4)文章表现了奥本海默 的性格和为人;表现了邓稼先 性格和为人。
(5)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
(6)在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个人物中,你更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来。
(7)文章主要运用了 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
[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至6题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节选) [杨振宁]
①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在报上经常可以看到。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这[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有深深的感受。因为我是在中国出生、成长,念完了中学、大学,还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之后才到美国去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然后做研究、教书,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
②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这[乙]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种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30%—40%的学生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是亚洲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后面30%—40%的学生有益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学生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有亲身的体验。
③记得我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念研究院,两三天后就看见很多同学都非常聪明,随便讲什么题目好像都知道,当时我觉得美国的学生很厉害。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们对名词知道得很多,可是如果你连问他三个问题,他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分数比他们的高得多。
④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究竟哪一种教育哲学比较好呢?或者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着重哪一种教育哲学?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美国的学生,那就要鼓励他多进行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
(1)、文中两处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各是什么?
[甲]处: [乙]处:
(2)、选出对第①选段中的两个“相当”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前者表示程度深,后者表示差别大。 B.前者表示差别大,后者表示程度深。
C.两者都表示程度深。 D.两者都表示差别大。
(3)、杨振宁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是: 。
(4)、作者在第③选段中写自己“亲身的体验”,其目的是: 。
(5)、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既要 ;又要 。
(6)、对中国式和美国式的教育,你更喜欢哪一种?用一句话说明理由。
。
(二)[片段作文练习]
同学速写:进入中学以来,你一定熟悉并了解了许多同学,在他们身上也一定有值得你关注的闪光点,请你选择一二件发生在他(她)身上的事情,向大家介绍你的同学。要求:通过具体事件表达真实情感,300字左右。
高淳县七年级(下)语文学科双休日练习题(七)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略2、必—毕 振—震 粹—瘁 历—沥3、略4、(1)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特点(2)对偶 寻找民族文化繁荣的方法(3)细节 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4)这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一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是仅仅迈出了第一步(5)议论 总结上文
[能力提升]
(一)(1)[甲]处:怎样才能鼓励创新 [乙]处: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2)A(3)美国的学生可跳跃式学习,而中国的学生需要按部就班的训练(4)证明与美国的教育相比,中国的教育也有成功之处(各有所长)(5)进行规则的训练 敢于挑战权威(6)略(要能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可从文中寻找理由作答)(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