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古代诗歌五首》精读精练

2014-5-11 0:09:44下载本试卷

《古代诗歌五首》精读精练 

《观沧海》

【精读】

《观沧海》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以纯粹写景闻名的杰作,也是第一首借景抒情获得巨大成功的绝妙好诗。这首诗篇幅不长,但笔势富于变化,很恰当地表现了诗人登山临海时的激荡心情。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诗人以沧海自比,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明人钟惺在《古诗归》中说:“《观沧海》直写其胸中眼中,一段笼盖吞吐气象”,道出了此诗的特点。

【精练】

阅读《观沧海》,回答下列问题

1、  《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诗?

                                             

《次北固山下》

【精读】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江上旅行时写的。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是脍炙人口的警句,富有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胡应麟称赞这首诗为“盛唐绝作”。

【精练】

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列问题

1、诗中“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钱塘湖春行》

【精读】

此诗当作于长庆三年(823)春。在白居易描绘杭州西湖的诗篇中,这一首是最为有名,历来广为传颂。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湖青山绿,美如天堂,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乱花浅草,绿杨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诗人“春行”的感受,浓缩在“最爱”二字上,使人读来不能不爱上这美好的湖山春色。这首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出通俗流畅的特点。

【精练】

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下列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第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       结尾处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2、试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略作分析。

                                      

                                        

《西江月》

【精读】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写的是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经历的一个片段。全词构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同时,全词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

【精练】

阅读《西江月》,回答下列问题

1、对《西江月》一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2、五、六句描写的是     的景象,“忽见”一词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

3、如果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改为“无数个星天外,几阵阵雨山前”有什么不好?

                                           

《天净沙 秋思》

【精读】

《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中的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方法,通过对秋天黄昏时的景物描写,刻画了一个奔波在外的游子形象,表达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思。作者马致远先是采用白描的方法,仅仅用了18个字就描绘出9种不同的景物,将它们和谐而又自然地纳入一个画图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纵观这首小令,字字句句皆出自匠心设计。巧意安排,然而全篇却是自然有致、情趣天成,丝毫不落雕琢的痕迹。周德清《中原音韵》誉此曲为“秋思之祖”。王国维说它“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人,均不能辩此”。 

【精练】

阅读《天净沙 秋思》,回答下列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 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

1、  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

1、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

2、思念故乡

3、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不局限于此,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钱塘湖春行》

1、C 2、略

《西江月》

1、骤雨即至 由焦急变为高兴。

2、因为“七八个”“两三点”都表明数量少,星少暗示天晴,雨点少则表示雨疏而不紧,暴雨将至未至之景。

《天净沙 秋思》

1、 深秋晚景图 

2、 游子(天涯沦落人)孤苦愁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