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5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滑jī ( ) juān刻( ) 和xù( ) jí取( )
篝火 ( ) 咫尺 ( ) 骇人听闻 ( ) 贮蓄 ( )
二、下面词语或短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精美绝纶 晶莹明澈 披蓑戴笠 根生蒂固 花枝招展
拐弯抹角 慢不经心 感人肺腑 筋疲力尽 窃窃丝语
错 字 | ||||
改 字 |
三、根据给出的提示,完成下列填空。(10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2、不应有恨,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论语》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 》
6、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8、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
四、某校对初一500名新生进行了饮食偏好的调查,并作了统计,列表如下:
品种 | 肉类 | 鱼类 | 蛋类 | 蔬菜类 | 水果 | 米饭 |
人数 | 450 | 420 | 340 | 97 | 250 | 302 |
所占百分率 | 90% | 84% | 68% | 19.4% | 50% | 60.4% |
请你认真分析统计表,用一句话说出你发现的问题或者得出的结论。
(3分)
五、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 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B.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C. 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语言,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
D.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六、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自己无法接受别人的要求时,既要拒绝,又不能伤害他人。如果你遇到以下情况,将如何说服你的好友?用一句话表达。(2分)
你正忙着做期末作业,好友林小杰找你去玩。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5分)
一、读《以虫治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给加点词注音,并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其喙有钳( ) ②岁以大穰( )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②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文章是怎样描写“傍不肯”外貌特征的?请找出相关语句。这样写有什么目的?(2分)
二、读《皇帝的新装》节选部分,完成下列各题。(7分)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天真”在文中的正确含义是 。(2分)
2、对文中划线句子含义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 皇帝企图以骄傲的神情掩盖内心的恐慌。
B、 皇帝要以完成“游行大典”给臣民们做出“行必果”的榜样。
C、 作者要以这笔描写,揭露皇帝穿新衣参加游行大典这场丑剧。
D、 作者要以这笔描写,揭露皇帝虚伪、愚蠢的本质。
3、“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与“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刻画了百姓怎样的心理?(3分)
三、读《狼的陷阱》,完成下列各题。(8分)
一只狼躲在一个山洞里,等待猎物的到来。
然而,等了一个时辰也未见猎物的踪迹。它想,这一定是陷阱布置得不够诱惑力,应该用点什么办法把猎物吸引过来。于是,它采集了一些鲜嫩的青草,撒成一条草道,一直延伸到洞里。它隐藏在洞口,等待猎物上钩。
果然,一只山羊寻着草迹走来,一直钻进了洞里,狼大喜,一下子用身子将洞口封住,直扑过去。山羊情急之下,向洞的深处跑去,最后从后门跑了。
狼十分懊丧,怎么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让这到嘴边的肉丢了。于是狼将洞内的出口做了一番巡视,将所有的出口统统堵牢。然后躲在洞口去等待猎物。
一只野兔又寻着草迹而来,狼猛扑过去,机警的兔子迅捷地向洞里跑去,最后躲在一个石罅下不见了。怎么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发生呢?狼又是一番懊丧,于是,它又费了一番心机,将所有可以躲藏的石罅塞上,最后看看的确无懈可击了,才又回到洞口躲藏。
洞外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狼十分惬意,心想:“这下应该十拿九稳了吧?”可是出乎
意料之外,进来的不是猎物,而是一帮持枪的猎人。狼大惊,没命地向洞内跑去,但是可逃的地方堵了,可躲的地方也堵了,它没有什么地方可逃,最后在洞的深处被捉。
猎人提着狼不住地摇头,说:“这可真是一只聪明的狼,竟设置了这样好的陷阱,可是世上的陷阱起初都是给别人设的,后来却往往是陷了自己!”( 选自《杂文报》)
1、“洞外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狼十分惬意”,狼为什么十分惬意?(2分)
2、猎人为什么说“这可真是一只聪明的狼”?(2分)
3、本文中的狼与蒲松龄《狼》中的狼有何异同?(2分)
4、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2分)
四、阅读《我记得她》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01)二十五年了。
(02)如同二十五年前,我叩响了她的房门,我是她的学生;而今我带着我的学生来到这所中学实习。我的学生肃立在我身后,我肃立在她门前。
(03)七十六岁的她,苍颜白发,眯眼打量着来客。我含笑摘下呢帽;我的学生也满怀敬意:“靳老师!”
(04)她当然认不得我的学生——她的“徒孙”;却也似乎认不得我了。
(05)啊,老师,我要唤醒你的记忆。
(06)……
(07)“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08)如歌的行板,悦耳的清音,发自你的内心——那旋律,构成一个美好的梦。这梦,并未远逝,至今缭绕在我心潮的上空,现在,我常给学生讲:优美的朗读,能拓展含羞不语的文学所蕴藏的意境。而当时的我,只有惊异;我怎么会听见童话中小天使那银铃般的歌声?
(09)“孩子们,想想,小朋友们看戏后划船回家,那船头的激水声为什么更其响亮了呢?”
(10)“因为夜深了……”
(11)“不,是因为他们肚子饿,想急着回家,就划得快些……”
(12)对同学们的回答,我不以为然,举起了小手。我是在家乡的小河中长大的。
(13)“那是因为逆……逆水行……行舟。”
(14)而课文中并没有写明顺水逆水的问题。也许没有必要写。也许静静的河汊,无所谓顺水逆水……总之,我的回答是她始料未及的。
(15)她笑了,一如当时的笑容。
(16)“有很多聪明的孩子……”她说,显然记不得我是其中的一个了。
(17)……
(18)那么,老师,你总记得困难时期吧?你带着我这个年纪最小的寄宿生到这里来,点燃小炉,一点盐,一点油,熬了一锅粥,叫我吃……滚烫的、醇香的粥,跟妈妈做的一样;你的叹息,也像妈妈爱怜的目光一样:
(19)“孩子,你太瘦了……”
(20)她再一次笑了,没有了叹息:“熬粥的日子,不少……”
(21)她依然记不得我。
(22)我和我的学生告别了她,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23)我的学生不无惆怅:“怎么会记不得你呢,老师?”
(24)“我记得她。”我说。
1、第(02)自然段加点的两个“肃立”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 和__ 的感情。(2分)
2、你如何理解第(08)自然段划线句?(2分)
3、第(21)自然段中写到“我”又说了这个铭刻心肺的故事,靳老师却“依然记不得我”,这表明了哪两层意思?(4分)
⑴
⑵
4、本文看似答非所问的结尾寄寓了哪些含义?(2分)
五、附加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题目。(5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战国策·楚策一》)
(注:子,对别人的尊称。)
1、成语 即出自本文。(1分)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 是:
②兽见之皆走。 走:
3、翻译句子。(1分)
天帝使我长百兽。
4、狐狸说老虎“无敢食我”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1分)
第三部分 作文(40分)
网,有有形的,有无形的;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
请以“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一到三、略
四、初一新生饮食结构不合理,鱼肉类在食物中所占比例大,而蔬菜所占比例太小。
五、B
六、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部分
一、1至2略
3.“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这当中突出了“有钳”,因为这是它消灭子方虫的有利武器。
二、1.单纯
2.B
3.“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是百姓转述小孩子的话,他们还不敢正面这个事实,还有疑惧。“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则直接描写百姓已认可并说出这个事实,摆脱了心理压力。
三、1.因为狼心想:“这下应该十拿九稳了吧!”
2.因为猎人看到狼竟设置了这样好的陷阱。
3.异:蒲松龄《狼》中的狼用假象迷惑人,本文中的狼则制造陷阱害人。
同:两文中的狼都很狡黠,且都被有智慧的人战胜。
4.世人的恶人往往总是先以害人开始,而以害已结束。
四、1.崇敬、爱戴(词序不分先后)
2.表达了“梦”的美好和“我”对老师的课记忆犹新的原因。
3.(1)她的学生太多,桃李满天下(2)靳老师对很多学生都很关怀,而且不图报恩。
4.这是点睛之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虽然老师记不得我,但我永远记得老师,不忘师恩。
五、附加题:
1.狐假虎威(狐藉虎威)
2.①这 ②跑(逃跑)
3.天帝派我作百兽的首领
4.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