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2006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2014-5-11 0:09:45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水平测试一

第五单元(A)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36分)

1、默写李清照的《如梦令》,把它写在方格内,要求字迹端正、清楚。7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风(zhēng)  寒(chàn)  花(pàn)  宽(shù)

  B.丫(chà)   柳絮(xù)    时(shà)  可(bǐ)

  C.笑(nì)    祷告(dǎo)   粼(lín)  嫌(è)

  D.杀(nuè)   捕(dài)   惊(huáng) 造(yì)

3、下列句子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友谊是最神圣的东西,值得特别推祟和赞扬。

  B.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伶仃地显出憔瘁可怜模样。

  C.一看到前面有位老人,我立刻紧急熬车。

  D.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指小兄弟对我的怨恨)

  B.(他)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指因受惊而发抖)

  C.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指不与

   他人商量就擅自做主)

  D.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比喻)

  B.友谊是慷慨和荣誉的母亲,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

   敌。(排比、比喻)

  C.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反复)

  D.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比喻)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B.“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

   随便送人呢?”

  C.“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D.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7、下列各项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

A.我很想参加你们的晚会,可是有事去不了,真是抱歉。

B.这道题我不会,教我一下。

C.都到时间了,可是该来的还没有来。

D.您来参加我们的晚会,想必一定很荣幸。

8、下列句子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风筝》选自小说集《呐喊》。

  B.《纸船》选自《繁星》,作者是现代著名女诗人谢婉莹。

  C.莫怀戚的《羚羊木雕》讲述了中年人在这个社会所承担的重任。

  D.散文诗《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法布尔。

9、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风筝》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表现了“我”勇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B.《羚羊木雕》以家庭矛盾为题材,反映了“我”和万芳的真挚的友谊,以及爸妈的自私、吝啬。

C.《金色花》和《纸船》都反映母爱这一主题。

D.《散步》表面上写散步,实际上写人生。

10、填空。(5分)

①   在《纸船》中,最能表达妈妈对孩子爱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共64分)

(一)(16分)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周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11、第一段中写道:“送他风笋,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既然小兄弟已经“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的心又为什么还“只得沉重着”?(4分)

13、最后一段中,“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文章,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6分)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来。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就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5、第四段中两个“好像”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觉得画横线句子中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爸爸回头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呢?请揣摩一下,写在下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最后说,“拐弯处的回头”是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请说说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6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9、解释词语。(4分)

  ①期           ②不

③委            ④顾

20、仿照例句,补充文中缺省的部分。(4分)

太丘舍去,(陈太丘)去后(友人)乃至

A.(  )待君久不至(   )已去。

B.(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16分)

 
  某恶鼠,破家(1)求良猫。厌(2)以腥膏(3),眠以毡罽(4)。猫既饱且安,率(5)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世无良猫(乐均《耳食录》)
  【注释】
  [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2)[厌]饱食。(3)[腥膏]鱼和肥肉。(4)[毡罽(jì)]毡子和毯子。(5)[率]大都。
 
23、解释文中词的意义。 (4分)
  恶(  )  率(  )   益(  )  遂(   )

24、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解释。 (4分)
 (1) 鼠以故益暴。 (   )
  A、因为 B、因此 C、凭借 D、用来
 

(2) 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   )
  A、把……当作 B、以之为 C、认为 D、当作

25、翻译句子。(4分)

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猫不捕鼠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某人说“世无良猫”?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2.B. 3.D  4.A  5.A  6.C  7.A  8.B  9. B

10.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你的爱和悲哀归去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随风直到夜郎西

二、阅读题 

11.反映了“我”急于通过赞成兄弟放风筝和他一起放风筝这种方式来补过的心情。 

12.小兄弟的忘却和无怨恨并不表明他对“我”的原谅,而是体现了被虐者的麻木和无抗争,并且也使得“我”无从补过,因而心情沉重。 

13.不想看到春天,不想看到风筝,不想想起对兄弟精神虐杀的事情。

14.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严于律己的人。

15. 用推测的词语表达肯定的意思,即事实上爸爸很在意儿子的伤势,他是故意回头来看的。

16. 刹那、悄悄、很快、瞟;言之有理即可。

17. 总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18. 含蓄、真挚的爱。

19.约定 通“否” 丢下,舍弃 回头看

20.家君 家君  你 你

21.与人约好同行,他却丢下我离开了。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

22.言之成理即可。

23.厌恶 大都  更加 于是

24.A C

25.某人很生气,于是不再养猫,认为天下没有好的猫了。

26. 某人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不再捕鼠。

  某人花那么多钱,给猫吃得好,睡得好,猫却不捕鼠,因此认为天下没有好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