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春 A
课文探究
1.根据课文在下面句子横线处填上准确的词语。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张开了眼。山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的, 的。院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鸟儿将巢安在 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 清脆的喉咙,唱出 的曲子,跟清风流水 着。
2.全文在分写春天的美景时,描画了那几幅优美的画面?请概括出来。
3.在描写春花时,作者写道:“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话中的“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作者写春花时,为什么还要写“蜜蜂”和“蝴蝶”?这和写花有关系吗?谈谈你的理解。
5.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很多比喻句,请分析下面的比喻句分别抓住了本体和喻体的那方面的相似点?并说明这些比喻句的作用。
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这个比喻句的作用:
②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这个比喻句的作用:
③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这个比喻句的作用:
6.作者之所以能把春天描写得如此生机勃勃,在于他调动了多种感官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请以描写春风一段为例,说明作者写出了哪几种感觉?
7.文章结尾,作者写“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这三个句子分别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特征?
8.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但在景物描写中却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谈一谈你的理解。
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寻 春
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花正开得热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一把拉了妹妹,向外就走。
一上江堤,寒风就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痕。妹妹跌足叫悔:“寻春寻春,春在哪里?”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莺飞草长,那叫 ① 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妹妹只得随我顶风冒雪,一步步挨到江边,满腹怨气。我哄她说:“这江水不是寒冬之江水,而是绿葡萄酿成的一江春水。”妹妹刚说不信,忽又惊呼,只见天水茫茫处有几粒黑点。妹妹眼尖,说是野鸭子。我即吟诵东坡名句“ ”,笑到:“还是野鸭子最先知道春天的消息。”
我们观赏了雪落碧波、野鸭戏水的美景之后,即从柳林绕道返家。突然眼前出现几丛芦苇,野火烧过,残秆枯叶在劲风中摇曳作响。妹妹揶揄道:“这里也有春么?”我折断焦苇,剥去苇衣,苇心竟② 出新绿。火焚雪欺,芦苇不死,春心仍在。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中。柳树就像巨大的白珊瑚,一片玉洁冰清。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 ③ 雪,欢呼:“柳条发芽了!”我凑近一瞅,咦!柳条当真 ④ 出粒粒嫩芽。
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 。”
1.下面有8个备选词语,其中有4个填入文中的①②③④处后,可以使文章显得更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请把最恰当的词写在题后的横线上,然后说一说④处所选的词好在哪里。
备选的词:赏 游 泛 露 浮 积 冒 拱
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③处应填 ④处应填
答:
2.文章第二段中“我即吟诵东坡名句‘ ’”,根据上下文所提供的情境,这个名句应该出自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请写出这个名句。
3.兄妹踏雪寻春,他们都从那里寻到了春天的足迹?
4.文中用大量的篇幅写雪,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用简洁的语言谈出看法。
5.作者把柳林、柳树分别比作了什么?这两个比喻各突出了本体的什么特征?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6.从下面的四个句子中选出一个,做为文章结尾妹妹笑答的话,并陈述选择这个句子的理由。
A.妙,妙!明年下雪,我们再来!
B.春天的勃勃生机,简直使我流连忘返!
C.太好了!我真想在雪地上打两个滚。
D.春天的雪景,真是美不胜收啊!
理由:
7.第二段中“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痕。”在这里,作者使用了诗一样的语言来概括描写春天雪景,请你根据这句话,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一段细致的景物描写。
资料网站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原名朱自华,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五四时期开始文学创作,1922年与俞平伯等创办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诗歌刊物《诗》月刊,并在上面发表长诗《毁灭》而闻名。1925年应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期间创作的《背影》、《荷塘月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回北京后继续在清华任教。1948年重病期间,拒领美国“救济粮”,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他的散文平实中蕴藏着深情,自然中透出清丽,在中国现代散文家中独具一格。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后期主要著作是学术论文和杂文,有《诗言志辩》、《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等。
(摘自《语文百科大典》)
含英咀华
|
11 春
课文探究 1.①欣欣然 朗润 ②嫩嫩 绿绿 ③繁花嫩叶 卖弄 宛转 应和 2.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3.不能删。因为作者在这里是由花的甜味联想到了秋天的果实,是虚写,是想象。如果删去“仿佛”一词,就会使人认为是实写了。4.与花有关系。因为只有花的繁茂,才会引来蝴蝶、蜜蜂,所以写蜜蜂蝴蝶是从侧面写花的繁茂,写花的多、甜、香。5.①相似点:颜色相似;作用:写出了春花艳丽、斑斓的色彩。②相似点:多、亮、闪闪烁烁;作用:突出了野花散在草丛中的情态,给人以摇曳多姿的感觉。③相似点:都给人以美感;作用:热情地赞颂了春天的美。6.触觉、嗅觉、听觉。7.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征。8.对大自然的优美景色无比热爱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拓展 1.①游 ②泛 ③浮 ④拱 理由:因为“拱”字形象地写出了柳芽顽强的生命力。2.春江水暖鸭先知。3.在苍茫水天间飞翔戏水的野鸭子,在火焚雪欺之下仍透出新绿的芦苇心,在银装素裹中偷偷长出的嫩柳芽。4.春天是万物与风雪严寒抗争后迎来的,展示了早春在风雪严寒中顽强的生命力,说明只有不畏风雪严寒的人才能寻找到春天的美好。5.把柳林比成了“水晶宫”,把柳树比成了“巨大的白珊瑚”,突出了本体的玉洁冰清。6.选A;因为这句话既符合妹妹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又与当时的情境相吻合。7.有条理,语句通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