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七年级上期第五单元试卷1

2014-5-11 0:09:46下载本试卷

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       填空(10分)

①《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   

②《金色花》作者是    (国)文学家    

③《世说新语》是      小说的代表作。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          

⑤草长莺飞二月天,          

⑥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⑦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

2、       选择题(15分)

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丫(chà)  不(kān)   苦心孤(zhǐ)

B、怦(pēng)  杀(nuè)   着玩(dǎi)

C、罗摩那(yǎn)  告(dǎo)  弃(wàng)

D、无(yì)   尊君在(bù)   (nǐ)

②根据“敬称”和“謙称”的知识,选词填空。

A、我们家家教很严,   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B、   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C、   不愧是绘画世家的子弟,他画的马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a.尊君 b.家父 c.小女 d.令爱 e.令郞  f.犬子 

③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蝴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在地下,扁了。

B、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了?”妈妈变得十分严肃

C、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

D、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④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A、      水波粼粼的一口鱼塘在尽头。

B、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C、      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在尽头。

D、      尽头水波粼粼的一口鱼塘。

⑤调整下列句子的顺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⑴在一定时间内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却无暇细读时,可用泛读法。

⑵要想具有广博的知识,请学会泛读吧!

⑶泛读是一种很有用的快速阅读法。

⑷泛读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⑸阅读与自己的学业联系不太紧密但又有一定的帮助的书,可用泛读法。

A、⑶⑴⑸⑷⑵       B、⑶⑷⑵⑴⑸

C、⑸⑴⑷⑵⑶       D、⑸⑴⑶⑷⑵

3、       仿句(5分)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要求:把两种事物或事物的两方面用成双成对的较整齐的句子写出来)

                               

                                

二、     阅读题(共70分)

(一)《风筝》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和冷气。

4、“我”的心为何只得沉重着?(2分)

                                      

5、故乡的春天为什么会“又在这异地的空中”?此语包含的是什么意思?(4分)

                                      

6、为什么“我”说“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仅仅是为了躲避春天吗?(4分)

  

                                        

                                        

7、明明是在春天了,作者为什么又说“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指的仅仅是当时的天气吗?(4分)

  

                                         

                                         

(二)、《羚羊木雕》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合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爱你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8、解释词语(2分)

无可挽回:                      

9、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所说的“这样”是指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好?奶奶说这句话时,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5分)

                                       

10、作者借奶奶的话批评了什么?(3分)

                                         

11、文末画线部份的描写方法是                。试用比喻句描述“我再也受不了了”时心理感受。(4分)

                                        

(三)、比较阅读

【甲】①记得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道:“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②我不相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名人。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总之,她的爱,是摒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挥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地来爱我自身。

③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了满天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能找到她,我相信,她对于我的爱,不因万物的毁灭而变更。

④她的爱不但包围着我,而且普遍地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为我,她也爱天下的儿女,她更爱天下的母亲。

【乙】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除(    )     雨(     )

13、甲文与乙文的画横线部分都表现了亲情中的一种爱,这种爱叫做      。在甲文中,这种爱的具体表现是                            

在乙文中,这种爱的具体表现是                         

                              。(3分)

14、甲文第②段的“何等刚决”照应了第①段中的         。(2分)

15、简述甲文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3分)

16、乙文为何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4分)

                                    

                                  

(四)、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不顾。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6分)

  陈太丘与友行(    )    过后乃至(   )(    )

  相(    )(    ) 下车之(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待君久不至,已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9、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俗,不堪入耳。陈纪针锋相对,指出对方的无礼、无信后,客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一点,请找出来,并解释。(4分)

                                  

                                  

20、最后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五)《孟子戒母》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

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③諠:遗忘。

   ④引:拿起。  ⑤裂:割断。

21、从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横线上。(2分)

①失             ②此          

22、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23、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    C、自是

24、孟母引刀裂其织使孟子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4分)

                                 

三、     作文(20分)

家是躲避惊涛骇浪的安全港湾;家是艰辛跋涉后养精蓄锐的加油站;家

是满溢着温馨的爱巢……请以“我爱我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500左右。

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填空(10分):

①《野草》  ②印度  泰戈尔 ③南北朝  志人

④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拂堤杨柳醉春烟

⑥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⑦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2、选择题(15分)

  ①、C  ②、A:b, B: c或f  C、 d或e

  ③、B  ④、B  ⑤、A

3、仿句(5分)

  略

二、阅读题(共70分)

          (一)《风筝》

4、(2分)鲁迅先生不是智者,他也受传统观念中落后一面的影响,但他可贵的是知错就改,充满自省精神。可他弟弟却全然忘记了,鲁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认为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想到这些,忧国忧民的鲁迅先生,心情自然“只得沉重着”了。

5、(4分)“故乡的春天”这里指“风筝”。在异地的空中,我又见到了风筝,犹如回到了故乡。

6、(4分)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这段使自己心情沉重的记忆,才能摆脱悲哀。

7、(4分)这里的“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指的不仅指当时的天气,更是指心头的悲凉。

(二)、《羚羊木雕》

8、(2分)无可挽回:事情到了没有任何转变的余地。

9、(5分)妈妈逼儿子要回送出去的羚羊木雕;伤害了孩子间的友谊;深知儿子、媳妇的为人,而左右为难的心理。

10、(3分)重财轻义的行为。

11、(4分)心理、动作    比喻句略

(三)、比较阅读

12、(2分)摒(bǐng)  骤(zhòu)

13、(3分)母爱   母亲爱我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是她的女儿   妻子蹲下来背起儿子时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14、(2分)不迟疑

15、(3分)指作者所取得的成就,名人的光环

16、(4分)我背上的是母亲,是上一代;妻子背上的是儿子,是下一代,所以说好像我们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四)、陈太丘与友期

17、(6分)期:约定   乃至:才到   委:丢下 

 去:离开   引:拉

18、(4分)

待君久不至,已去:等你很久却等不到你,他已经走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19、(4分) 客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从“友人惭,下车引之”中可看出。

译为: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元方的手(道谦)。

20、(2分)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不算失礼,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该如此求全责备

一种认为算失礼,因为从原文中可看出,元方虽年幼,却已很懂礼,对别人说得头头是道,应该知道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做。

两种说法言之成理均可。

(五)《孟子戒母》

21、(2分) ①諠   ②是

22、(3分)从这件事情之后,孟子背诵就不再遗忘了。

23、(3分) C

24、(4分) 背书要熟,要能一气呵成,背得断断续续,如同织布中间被割断,将会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