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重庆一中初2008级语文月考试题

2014-5-11 0:09:47下载本试卷

重庆一中初2008级语文月考试题 2006.3.

   

亲爱的同学,步入初中的你,进入了一个崭新天地,我们这张试卷,与其说是考试,不如说是舞台。在此,你尽可以全面展示你的学识与才华。要坚信:真情的体验,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创新永远是最有价值的!用心、专心、细心,你将得到最大的收获!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45分)

1、请你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以下名句。(3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的一项(  )(3分)

A、桑(shèn) 怪(zāi)  宿儒(xū)  息(shùn)

 B、笑(shàn)  鼎(fèn)  蚂(yì)  淋(lí)

 C、咽(gěng)  闹(xuān) 微(shāo) 倜(dǎng)

D、花 (pǔ)   学(dū)   干(cuì)  精(suǐ)

3、下列选项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3分

 A、哽咽  伫立   锡箔   人迹罕至

B、可汉  金析   涉足   荒草萋萋 

C、受带  确凿   踱步   居心叵测

D、衣禁  泯然   懊悔   来势凶凶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戈宝权译的《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 

  B、《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它和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陌上桑》被誉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壁”。

  C、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借《丑小鸭》一文告诉我们: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最终也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D、《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涵义丰富。既指夹竹桃花的败落,又暗示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还指“我”长大成人。

5、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于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

  A、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

  C、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D、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B、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不犯错误,犯点错误不要紧,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错误。

  C、为了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党中央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进行了宏观调控。

  D、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7、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写两个句子。(4分)

  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

①日本动画片《狐狸的故事》里有组耐人寻味的镜头:狐狸父母将断奶不久的小狐狸赶出了温暖舒适的洞穴。惊慌失措的小狐狸恋着父母使劲地要往回跑,但饱经沧桑的老狐狸却无情地厮打驱赶着,不让其回“安乐窝”。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小狐狸最终无可奈何地走向了潜伏着危险,却又能任其施展才华的大千世界。

②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到:“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③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是宝贝,在孩子的生活中只充当保姆的角色,后来小孩到了大学还不会剥鸡蛋壳;而有的家长太溺爱自己的小孩,任由他们胡作非为,结果使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

                                  

                                                                          9、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首都北京隆重开幕。时至今日,开幕的时间离我们越来越近。如今,北京奥组委委托你——重庆一中初2008级的学子,为本次奥运会开幕式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不能超过16字)(3分)

 

 

10、古诗词积累:(17分)

  (1)①王维《竹里馆》中写到夜静人寂,明月相伴,传达出自己宁静、淡泊的心情的句子是:                

  ②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                ”,诗人听到折柳曲的声音,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③《逢入京使》的后两句是:“                  ” 

④“山际见来烟,            ,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⑤《木兰诗》一文中描写边塞生活艰苦的句子是:           

  ⑥“峨眉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⑦请你写出两句描写乡村生活或乡村景色的古诗词:           

(2)下面诗句表现的季节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B、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岁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选自《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②稍稍宾客其父(   )

于材人远矣(   )      ④为众人而已耶(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4分)

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13、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B、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D、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14、对于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因其与柳宗元、苏轼等在诗词方面的造诣极高,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B、文章分幼年、少年、青年三个阶段介绍了方仲永的变化经历,最后将方仲永这一个体情况当作了教育群体的教材:我们必须要重视后天的教育。

C、题目《伤仲永》中,“伤”的意思是哀伤、叹惜。通过方仲永的人生经历,作者主要是为了谴责那些不懂得培养子女的家长,告戒我们要重视人才。

 D、方仲永年幼时天资聪慧,后来完全是因为他自己在后天的学习中不努力,所以最终“泯然众人矣”。

15、如果你是仲永,当你与父亲每日“环谒于邑人”的时候,你将对父亲说些什么?(3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对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最后一课    

                       都德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

习字课完了,他(老师)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选自《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16、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个文段中所表现的读书氛围。(2分)

  《最后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7、请阅读《最后一课》选段,为什么小弗郎士听到郝叟老头拼字母时,“又想笑,又难过”?(4分)

                                                                                                                                                        

18、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回答为什么镇上的老人要到学校来听课?(2分)

                                                                                                                                                                                        

19、请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所交代的几个事件。(3分)                                                                                     

20、联系上下文,仔细阅读两文中划线句子,请回答,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可怜”?而为什么寿镜吾先生又要生气?(4分)

                                         

21、在学习两篇文章的时候,你们研讨过什么样的内容,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请分别写出来(研讨内容可以不局限于选段)。(4分)

《最后一课》

研讨内容

结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研讨内容

结论

(二)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问题。

早晨与马

一、

时间还早。

我一个人跑到外面去走走。

早晨,一带远山柔水泛着春天的光泽。

这是在统景,我一个人的旅程。

山岩在晨曦中呈现出图画的质感,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裂痕中深藏着多少刻骨的往事。小河从我身旁流过,远到天际。流云舒卷,从山顶直到我眉宇之间。

景致永远是景致。山水逾越不过一生。

二、

我一直相信早晨有一些神秘的东西存在,它们是夜间还没有来得及收拾的罪证。早晨用一副清冷的面容静对着一天嘈杂的启程,我相信它意味着某种结束,也意味着某种开始。

我的脚步在早晨没有停留。我想在这样的时刻里,寻找一些私人的景致。

小河上有桥,很长很长的木板桥,踩上去有一种摇晃的危感,但那里却有一种精致的感觉,很经典那种。所以,我相信,从长桥上晃过去,可以成为一个忧郁典雅的男人,早晨的阳光会把你的身影拉得和桥一样长,你可以把眼光丢落到水中,去看山,去看云,去看最后的天。我如愿地踏上去了,也感觉到了,好象有忧郁但不典雅,那是一种寂寞,或者说孤独。

这让我相信有时候一个人在一起是一种享受,它让你透彻地看到某些东西的真相,透彻地回想起安宁时刻所有的淡泊余光,透彻地感受到洁净无为的安适情怀,透彻地忘记一切芜杂不安的现实纷扰。一个人的时候,特别有好的景致,又是在早晨,它让你知道,一些东西死去了不会再来,无须悲哀;一些东西诞生了,还未到来,无须欢喜。早晨就是界于这样之间的一个表情。早晨的用处是让人安省,让人体味到道家出尘萧散的风度,早晨的散步是自我的坐化,或则说是一种无限现实中的涅槃。

我从长桥上下来,慢悠悠地往回走。

一匹白马垂头丧气地走了过来。它从我身边走过的时候,显然给了我一个无比忧伤的眼神。

这匹马从我身旁走过之后,我很好奇地望着它,它居然自觉地回到了自己的马厩里,没有人赶,也没有人招呼!

我突地感到一种悲哀,就是因为它的听话,它的驯良,它的宰割由人,也就是人的残忍。马厩里的马,嘴上都有一个铁罩子,目的是为了防止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偷嘴。我不愿意相信人的智慧往往是出于残忍,也不愿意相信在一个祥和、平静的早晨有那么多苦难在衍生。

人和兽之间,长期维持着的联系难道仅仅就是征服吗?早晨并没有给它们带来半点鲜活的气息,也没有让它们在表情上显得恬静。多年之后,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在这样的早晨惹起怨怼呢?或许只有山、只有水,才能永恒,因为从一开始,它们都默不作声。

人其实一直都不可怜,别的东西在虐待我们,而我们不也是在虐待别人吗?也许马都是甘愿的,就像人的被虐时甘愿一样。那么,是不是我也无须如此多事了。想到这里,我迅速地逃走了。

四、

太阳出来了,崭新的一天早已开始。

趁着洋洋的暖意,我开始去寻找一些关于春天的信息。

在岁月的迁流中,曾经必然拥有着同样的经过,我偷偷地记下这个早晨,期许着凭它来翻越今后的时光与人生。

(节选自《金沙文化》2003年第三期,有改动)

22、作者将两个毫无关系的词组结合到一起作为文章题目,你觉得这个题目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又在什么地方?选择一方面作答。(3分)

                                                                                                                       

23、在作者看来,为什么早晨能够使人获得平静与安宁?(2分)

                                                                              

 24、请分析,文中划线部分感叹号所传达的情感。(2分)

                                                                              

25、读了文章第三部分,想必你的脑海中浮现着那匹饱经风霜的白马。请你在50字之内,将你认为的那匹马的形象,描绘出来。(3分)

26、如何理解“在岁月的迁流中,曾经必然拥有着同样的经过”?(2分)

                                                                             

27、相信在大家的旅行中,曾经也被某种事物或情景深深地打动过,请你将它写下来。(4分)

事物或情景

你的感动

四、写作(55分)

红尘总总,感物伤怀,面对世间万象,我们或有些许感慨。青春的节奏和岁月的印痕,在我们的心中,留下多少梦幻。请观赏下面图片,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文章,700字左右,题目自拟,体裁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图片说明:沙漏,古代计时用具)

温馨提醒:言之有物,切忌空谈。

                          命题人:牟南 张晓琴

文本框: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号 
— — — — — — — — — — —密— — — — — — — — — —封— — — — — — — — — —线— — — — — — — — — — —








一 
重庆一中初2008级语文月考试题答卷 2006.3.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45分)

1.(3分)

2.(3分)(  ) 3.(3分)(  ) 4.(3分)(  ) 5.(3分)(   ) 6.(3分)(  )

7.(4分)                                  

                                     

8.(3分)                                  

9.(3分)

10.(1)①                                

                                

                                 

                                

                                

                                

                                 

(2)(3分)(      )

11.(每题1分)①                                

 ③                               

12.(4分)①                                

 ②                                

13.(2分)(      )  14.(3分)(      )

15.(3分)                                  

                                     

16.(2分)《最后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7.(4分)                                

18.(2分)                                    

19.(4分)                                  

20.(4分)                                  

                                     

21.

《最后一课》

研讨内容

结论

《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研讨内容

结论

22.(3分)                                  

                                     

23.(2分)                                   

24.(2分)                                   

25.(3分)

26.(2分)                                  

                                     

27.(4分)事物或景物                             

    感   动                            

                                     

重庆一中初2008级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2006.3.

2、D;(A项宿应为sù;B项沸应为fèi蚁应为yǐ;C项傥应为tǎng)

3、A(B项应为:可汗 金柝(共2个)C项应为:绶带(共1个)D项应为:衣襟  来势汹汹(共3个))

4、B(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壁”)

5、D

6、C

7、如:一块铀矿石,可以平庸无奇地在地层沉睡下去,也可以发出惊天动地的能量。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在世上厮混下去,也可以让生命焕发出灿烂的光芒。

8、言之成理皆可。例如(1)真正的母爱应该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3)作为小孩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不要一味的任性

9、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008相聚北京。

2008年,北京奥运会欢迎你。

古老的北京永远为你喝彩。

热情的北京期盼欢迎您的到来。

北京迎四海宾客,奥运盼健儿夺魁。

10、(1)①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④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⑥影入平羌江水流  思君不见下渝州

⑦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或: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片。//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C;(其余三项都写春景)

11、①文采和道理②以宾客之礼相待③胜过,超过④能够

12、父亲向邻居借了书写工具给他,仲永马上写下了四句诗,并落上了自己的名字。

(重点字:旁近;书。)

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重点字:彼其;众人)

13、A

14、B(A项“唐宋八大家”主要是散文上的成就;C项文章主旨在于重视后天教育;D项不是完全因为仲永本身)

15、略

现代文

16、严肃中有长久的悲壮与悲凉

严肃中有短暂的愉悦与轻松

17、想笑是因为老头的语音奇怪,作为小孩子,想笑。难过则是因为我们即将失去这块国土,这是我们共同的最后一课(或者说最后的学习法语的机会等均可)

18、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19、提问、偷懒寻蝉蜕等、读书、偷画画(任意三项)

20、可怜是因为自己突然要离开服务了40年的学校,放弃一生相伴的母语,即将成为亡国奴。

生气是因为“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

21、略

22、如好在概括了写作对象,简单明了,直接;不好可以从文学性、艺术性上说。言之成理。

23、一些东西死去了不会再来,无须悲哀;一些东西诞生了,还未到来,无须欢喜

24、惊讶、悲哀

25、略

26、像这样的一些情景(如早晨)、事物(如白马)在我们生命的长河中早已出现过,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得分:理解到“同样”是指如早晨和白马一样的情景与事物,1分;理解到“经过”是指已经出现过,1分;语言组织、表意流畅1分)

27、事件与道理能有机结合,字数符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