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自查
(全卷100分钟完成,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分3分)
班别 姓名 座号
一、基础整合(1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枕边(zhěn) 撒谷(sǎ) 怪哉(zāi) 宿儒(xū)
B.喉咙(hóu) 鼎沸(fèn) 蚂蚁(yì) 淋漓(lí)
C.哽咽(gěng) 喧闹(xuān) 稍微(shāo) 倜傥(dǎng)
D.膝头(xī) 督学(dū) 干脆(cuì) 精髓(suǐ)
2、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2分)
(1)人迹罕致 改 (2)人声鼎废 改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 (2分)
A.初升的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
B.谁能否认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呢?
C.通过老师教育,使我有了新的认识。
D.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
3、某餐馆的广告词是:“好吃,您告诉大家;不好吃,您告诉我。”这两句看似挺自信,但仔细想想,这样说是显得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没有十分把握,如果稍作改动,改为:
答: 那就显得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自信多了(2分)
5.在第一单元的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篇文章,说说你感动的原因。(2分)
答:
6、你的好朋友小王丢失了一双鞋,心里很不好受,正在为此事烦恼,作为好朋友,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3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7. 古诗文默写。(3分 )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要来临。
(2)山际见来烟, 。(《山中杂诗》)(3)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8至11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加点的字(2分)
(1)世隶耕 隶:
(4)父异焉 异:
9、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0、 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3分)
11、 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4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文段,回答12—19题(14分)。
(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 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 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 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 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 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 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 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 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 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 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表现了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答:
13、文中“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这句话中,如果将“一个一个陆续”改成“都”好不好?并讲明原因。(4分)
答:
14、文章中所描写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两种不同生活,你更喜欢哪一种?并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15、文段中“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 做戏。我是画画儿……”这里所描写的课堂,你认为学生这样做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三) 握住母亲的脚(节选) (共16分)
①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②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③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④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⑤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⑥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⑦(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⑧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⑨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⑩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⑾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⑿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⒀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⒁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6、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4分)
答:
17、青年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4分)
答:
18、 “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分)
答:
19从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4分)
答:
四、作文(共40分)
1、题目:《那一天,我真 》
2、要求:
(1)、将文题补充完整。
(2)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3)、要写出真情实感。
(4)、字体端正,书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
一、
1、D2、致改至,废改沸3、B4、“好吃,您告诉我;不好吃,您告诉大家。”5、略6、略
二、
7、(1)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将会过去!(2)竹中窥落日(3)独坐幽篁里
8、(1)隶( 属于 ) (2)异( 对……感到诧异 )
9、从这以后,人们指定某种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可以完成。
10、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没有上进心,不想学
11、 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学习。(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
(一)
12、对学生严格要求,但秉性和蔼,思想开明,严而不厉。
13、不好,“一个一个陆续”更能表现出学生回去上课的无奈。
14、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5、同上(参考:失败的。因为教学的内容晦涩难懂,学习生活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教学效果差——“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
(二)
16、握住母亲的脚
17、青年大学生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他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母亲的艰辛不易,所以感慨万千,潸然泪下。青年从原来表面上的了解母亲到真正体验到母亲的血?目辛酸和无私奉献,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灵魂由此得到了升华。意思相符即可
18、 握母亲的脚在手,懂得了做人不易的道理,就会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艰苦奋斗,踏实做人,一生都不会懈怠。(意思相符即可)
19、略(言之有理均可)
四、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