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一语文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2014-5-11 0:09:48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语文(下)月考试卷

班 级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    分 数__________

你能抄写地又快又好吗?(5分,包含卷面书写分)

鸟美在羽翼,人美在学识

一、语基检测站——细心动手做做看。(23分)

1.以下是最近学过的词语,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⑴ 家yù_____户晓  ⑵ 义愤填yīng_____  ⑶ jiǒng____乎不同 ⑷ 人声dǐng____沸

⑸ 鲜_____为人知  ⑹ 气冲斗______牛  ⑺ 妇孺_____皆知  ⑻锲_____而不舍

 2.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②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A. ①互文、对偶 ②顶真 ③拟人 B. ①比喻 ②对偶  ③夸张

C. ①互文、排比 ②对偶 ③反问       D. ①拟人 ②比喻 ③夸张

 3.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正确判断,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入横线上。(2分)

爱心是__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有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__,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 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 一泓沙漠中的清泉

C. 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 一片冬日的阳光

  4.上了初中,你一定读过许多中外名著中,在你读过的中外名著中,你最喜欢其中哪个人物?说说你喜欢他的理由。(3分)

你喜欢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⑶ 我们要表示“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之意的时候,可以用来源于《木兰诗》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1分)

⑷ 在文章《邓稼先》中,作者杨振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准确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热情赞美了他勇于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1分)

 6.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形式,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4分)    

例句: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探析宫——等着你来显神功。(37分)

(一)(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⑴ 或以钱币之   (     )  ⑵ 即诗四句    (     )

⑶ 邑人之     (     )  ⑷ 环于邑人    (     )

 8.指出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2分)

A. 仲永生/五年          B.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9.找出与“忽啼求”中加点词“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 传一乡秀才观之        B. 不能称前时之闻

C.以钱币乞之          D. 余闻之也久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父利其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方仲永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1941年,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的许多地方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

12月8日上午,暨南大学上课的铃声敲响了,郑振铎像往常一样捧着厚厚的讲义夹,走进教室,只是步履显得十分沉重。教室里依旧挤满了听课的学生,他们仍然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摊开笔记,鸦雀无声地准备聆听郑先生的讲课。郑振铎神情肃然地环视着教室,鼻翼不由得抽噎了一下,但还是忍住了眼泪。“今天的事,你们大概都已经知道了。我们已经决定,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即停课。”

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他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个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凝聚在一堂课中,毫不保留地全部传授给学生。这一堂课,他讲得格外的亲切,学生们也心无旁骛,不停地做着笔记,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认真起来。

10点30分,不幸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从学校顶楼的窗口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见,萧瑟的北风中,“太阳旗”鼓满着嚣张的气焰,盛气凌人地招摇而至。

郑振铎停止了讲课,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他挺直了身体,做了个立正的姿势,毅然合上了讲义夹,严肃而又坚定地宣布:“现在下课!”学生们随之站了起来,他们都已知道应该怎么办,应该走向哪里。许久,教室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同学忍不住发出低低的啜泣声。暨南大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这天那样坚决、统一,从校长到工役,从教师到学生,所有的人用热血铸就的身躯,迈着“可杀而不可辱”的脚步,走出教室,集合在教学大楼前,炽热的心将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12.选文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从中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情?(2分)

                                      

                                    

13.第3段中写道:“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认真起来。”对其原因,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14.第2段中写到郑振铎的“抽噎”,第五段中写到几个女生的“啜泣”,这是否有损于师生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2分)

                                    

                                    

15.文中说“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你认为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是什么?(2分)

                                    

                                    

(三)(14分)

⑴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⑶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⑷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⑸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⑹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⑺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⑻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⑼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⑽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⑾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⑿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6.请用“”给上面文字划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3分)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2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个方面”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为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在上面语段中画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联系全文,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对于言和行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展示台——显出你的才华来。(35分)

 22.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黄河的知识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⑴ 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⑵ 写出两条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包括作者和诗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3.作文(30分)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使我们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和见闻,对这些道理也会有自己的认识。请以“做人要_____________”为内容。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⑴ 须从以下10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与上面题干中“做人要”组成一句话(如“做人要诚实”)作为文章中心。这10个词语是:诚实、真诚、守信、宽容、正直、尊重他人、有责任感、有孝心、有主见、有合作精神。

     ⑵ 记叙必须写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中心,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基检测站——细心动手做做看。(23分)

1.⑴ 喻 ⑵ 膺 ⑶ 迥 ⑷ 鼎 ⑸ xiǎn ⑹ dǒu ⑺ rǘ ⑻ qiè

 2.A 3. D  B  A  C   4.学生自己写,能说出理由即可(2分)

 5.⑴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2分)

⑵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分) ⑶扑朔迷离 (1分)  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分)

 6. 仿句: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欢乐的旋律,少一些单调的音符;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人生如一杯咖啡,应该多一些浓郁的苦涩,少一些混喂的白糖;

人生如一瓶美酒,应该多一些纯正的甘甜,少一些无益的酒精。(写出两句即可)

二、阅读探析宫——等着你来显神功。

(一)7.⑴( 求取 ) ⑵( 写 )⑶( 以……为奇 )⑷( 拜访 ) 8.(D)9.(B))

10.(4分) ⑴ 译文:与以前的传闻不相当。 ⑵ 译文: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11.答:其父“不使学”,“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2分

(二)12.(2分)动作 神态 语言 心理  表现了人物沉重、悲哀的心情。

13.(2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震动。

14.(2分)他们为国土的沦丧而感到屈辱,极度的悲痛正是他们爱国主义的表现。

15.(2分)这将是郑振铎先生在暨南大学乃至在他教学生涯中的最后一课,这节课将深深地教育、影响着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

(三)16.(3分)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答:第一层写闻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了他作为革命家的一面;第二层总结全文,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

17.答:指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一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先生先是宣传革命,然后用行动去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2分)

18.答:最后几段一句一段,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了闻一多是言行一致的伟人。(2分)

19.答: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3分)

20.答: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仁人志士。(2分)

21.答:看问题不能太绝对,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论先后,最重要的是要言行一致。(2分)

三、综合展示台——显出你的才华来。(35分)

  22.⑴(3分)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九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

    ⑵(2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