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2次段考
初一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杜泽华
一.听力考查(10分)
1.写出材料中的成语(两个以上)
2.医生给琴师开了药方后有什么要求?
3.琴师打开药方后有什么发现?医生开的药方是什么?
4.琴师知道自己的眼睛复明无望后有何表现?他明白了“比眼睛复明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5.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6、选出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2分)( )
A、 白皙(xī) 门槛(kǎn) 翩(piān)然 迄(qì)今
B、 滑稽(jī) 奢侈(cí) 栖(xī)息 重荷(hé)
C、 赫(hè)然 袒(tǎn)露 真谛(dì) 篝(gōu)火
D、 狭隘(ài) 阴霾(mái) 磐(pán)石 迁徙(xǐ)
7、下列文学常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社戏》选自《鲁迅全集》,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社”指土地神或土地庙,本文是短篇小说。
B、《口技》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林嗣环,节选自张潮编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C、《邓稼先》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写的一篇回忆录。
D、《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臧克家。
8、仿写句子(2分)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仿句:人生是
。
9、名著阅读考查。(6分)
(1)根据提示填空(4分)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 (国籍)18世纪著名小说家 。
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形象。他出身不好,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他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有一股压抑不住的冒险进取精神。在他身上很好地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富于冒险、充满野心、百折不回的顽强毅力和一种斗志。请写出鲁滨孙在荒岛救人的一个故事名称: (6个字以内)。
(2)《童年》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 (2分)
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3)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鲁智深____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____大闹天宫
C、诸葛亮____三顾茅庐 D、刘姥姥____进大观园
10、按要求默写填空。(5分)
(1) ,弹琴复长啸。 明月来相照
(2)《逢入京使》中表达作者思乡怀亲,希望向家人传达平安的诗句是
, 。
(3)《峨眉山月歌》中,写景的诗句是 ,
(4)独怜幽草涧边生, 。春潮带雨晚来急 ,
(5) ,崔九堂前几度闻。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三.阅读能力考查(26分)
(一)(10分)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摇 荡 点 撑)开船,在桥石上一( )(碰 击 磕 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1、文段中两处空白处依次填 、 。(1分)
12、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 ,又体现了 。(2分)
13、二、三两段从哪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2分)
14、写出文段中“以动写静”的句子,说说其表达作用。(2分)
15、第三段主要写“我”的感受,表现“我”感受的句子是
,使社戏显得“未见其形, ”,充满了诱惑力。(2分)
16、“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衬托了“我” 的心情。(1分)
(二)(8分)
⑴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⑶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⑷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⑸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⑹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⑺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⑻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⑼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⑽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⑾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⑿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⒀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7、在文中找出与“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句相照应的句子(1分)
18、选择不属于选文中表现闻一多“做”的事例( )(2分)
A、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了一张政治宣传单。
B、他的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
C、他说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D、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
19、“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20、这部分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这部分中的“说”和“做”揭示了闻先生的什么精神?(2分)
21、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分)
(三)(8分)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1分)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23、选文第三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1分)
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24、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⑵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25、按要求摘出原句:(2分)
(1)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2)文中议论的句子:
26、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2分)
四、综合性学习(7分)
27、近年来,国花、国树、国鸟的评选又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其中牡丹、梅花、丹顶鹤、松柏都在候选之列,它们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于中国古老文化赋予他们的象征意义,那么,你能否在下列空白处为它们找到正确的位置呢?(2分)
(1)百折不挠 (2)雍容华贵
(3)益寿延年 (4)傲雪寒香
28、阅读两则下面的材料,请你说说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儿童教育上的不同。(3分)
(1) 中国人:小时候,父母先在自己的嘴里把饭嚼烂,再喂进孩子嘴里。稍大后,就一勺子一勺子喂,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看到祖母端着碗追着孙子喂饭的情景。吃什么,吃多少,父母说了算,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而对孩子吃饭的吃相却毫不在意:咂嘴喝汤;满嘴含饭,边嚼边讲话;剔牙打嗝;……都无关紧要。
(2)美国人:当孩子自己能拿动刀叉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稍大后,吃什么,是饥是饱,由孩子自己选择,家长从不过问。如果明明不饱,为了贪玩而挨饿,也是活该。却注重孩子吃饭的吃相,吃饭是很讲究规矩:吃东西嘴巴不能发出响声,不能端起盘子放在嘴边,吃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刀叉有响动,就必须向父母道歉。
29、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你能写出几种戏曲曲种吗?(四种以上)(2分)
五.作文。(40分)
你的故乡一定有美丽的风景、神奇的传说、独特的风俗吧,用你的笔告诉大家,相信自己,你能行!
题目:故乡的
要求:1、补全题目。
2、立意新颖,有一定的深度。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左右。
题目
兴农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2次段考
初一语文答案
一.听力考查(10分)
附:听力材料
一位拉小提琴的盲琴师总希望自己的眼睛能够复明,于是他到处求医问药,但每次都失败了。就在他心灰意冷决定结束生命的时候,一位医生给他开了一张药方,说这张药方能够治好他的眼病,但必须在他为别人演奏小提琴并拉断一千根弦之后才能打开药方。
于是,琴师收了一位同样眼睛失明的徒弟,四处漂泊。每到一个地方,琴师就为当地的穷人拉上几曲音乐。听到他的琴声后,人们都忘记了痛苦,变得快乐起来。琴师感受到了这一点,他也逐渐变得开朗和乐观起来。
许多年过去了,琴师终于拉断了一千根弦。他小心翼翼拿出那张已经变得发黄的药方,请别人帮他看一下里面写的东西。打开药方的人告诉他上面什么也没有。琴师听了以后恍然大悟,原来医生所开的药方就是“希望”二字。
此时,琴师虽已知道自己的眼睛复明无望,但他心里却己经十分平静。为了眼睛复明的希望,他年复一年地生存下来,而就在这漫长的希望之中,他又发现了比眼睛复明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为他人带来快乐。多年的流浪生活使琴师心中的那一双慧眼洞穿了人生,此时,眼睛能否复明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琴师又郑重其事地把这张药方交给了他那位渴望复明的弟子:“流浪去吧,当你为他人拉断一千根弦时,就可以打开这张能使你复明的药方了。”
1、 心灰意冷、小心翼翼、恍然大悟、郑重其事
2、必须在他为别人演奏小提琴并拉断一千根弦之后才能打开药方。
3、上面什么也没有;医生所开的药方就是“希望”二字。
4、他心里却己经十分平静;为他人带来快乐。
5
二.基础积累与运用考查。(17分 )
6、B 7、D 8、略 9、(1)英国、鲁滨孙、阿廖沙、“智救星期五”、“智救落难船长” (2)高尔基 (3)C
10、略
三.阅读能力考查(26分)
(一)(10分)
11、点;磕。 12、驾船技术高超;看戏心情急切。 13、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14、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15、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先闻其声。 16、急切
(二)(8分)
17、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8、C 19、
20、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 揭示他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三)(8分)
22、C 23、A 24、 25、(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2)虽有人……一处也。 26、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
四、综合性学习(7分)
27、(1)百折不挠 松柏 (2)雍容华贵 牡丹
(3)益寿延年 丹顶鹤 (4)傲雪寒香 梅花
28、不设统一答案。参考要点:①美国人注重孩子的吃相,规矩;中国人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吃什么、有没有吃饱)②美国人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个性;中国人对孩子不放心,什么都管,因而造成对大人的依赖性。(两点全答到可得3分;只答到其中的一点得2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