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91中学期中考试试卷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
卷首语: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坦率地告诉你,本次考试许多题目没有标准答案,你尽管大胆地写下你的理解。
注意事项:
1.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4页,20小题,答题卷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先把题目看清楚,书写清楚。
3.全部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否则答案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带点的字注音无误的是( )
A.确凿(záo) 皂荚(jiá) 攒成(zhán)
B.骊歌(lí) 木屐(jī) 环谒(yè )
C.炽痛(zhì) 嗥鸣(háo) 谰言(lán)
D.镐头(ɡǎo) 迥然(jǔn) 深邃(suì)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
A.重荷 踌躇 英雄气慨 B.高标 仰幕 家喻户晓
C.筹划 斑斓 峰芒毕露 D.污秽 狂澜 回环曲折
3.选出合适的—项填人空缺处,使之与上文衔接( )
在工作中有的人总是喜欢当面夸奖你,使你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但是,当面夸奖你的人,不一定真心拥护你, 。
A.真心拥护你的人,不会在当面夸奖你。
B.当面夸奖你的人,是别有用心的人。
C.当面夸奖你的人,是真心拥护你的。
D.真心拥护你的人,并非总是当面夸奖你。
4.联系语境,解释加点的词有误的是( )
A.“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表情)
B.对课也渐渐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字)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身。(自己)
D.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远古)
5.下列句子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6.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 )
能发问、勤发问的人, ,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A.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 B.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
C.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 D.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
7.下列没有语病的—项是 ( )
A.他从上中学的第一天起,就坚持每天写日记。
B.阅览室里有各种学生们喜欢阅读的图书杂志。
C.济南的冬天,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D.我们必须认真克眼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8.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 )。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幅镇静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磨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A.②④①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①③②③④
9.下列汉字笔划数全都是六划的一组是( )
A.心灵沟通 B.图书杂志 C.日益丰富 D.观众多多
10.《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的作者是( )
A.闻一多 B.鲁迅 C.臧克家 D.杨振宁
二.按要求默写诗句(20分,每空1分)
11.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 , 。
1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表达思乡之情的是: , 。
13.默写《山中杂诗》 , 。 , 。
14.默写《逢入京使》 , 。 , 。
15.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 , ,
, 。 ,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6.解释加点的字。(8分,每空1分)
(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宾客其父( )
(5)世隶耕( ) (6)宾客其父( )
(7)日扳仲永( ) (8)泯然众人矣( )
17.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泯然众人矣。
19.回答问题。(6分,每小题3分)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二)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给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们的ba,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苍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20.第一自然段主要表现了朝韩麦尔先生的什么感情?(4分)
答:
21.第二自然段中说:“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请问韩麦尔先生的“勇气”来自于什么?(3分)
答:
22.为什么郝叟老头儿拼读字母的声音是“古怪”的?(3分)
答:
23.为什么“我”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样高大”?(3分)
答:
24.文段中横线上的句子主要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什么品质?(3分)
答:
25.破折号的作用有:A、补充说明; B、表示转折; C、表示语音的中断;D、表示语音的延长; E、表示语意的跳跃等。下列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属于何种,在句后括号里注明。(4分,每小题1分。只写序号)
(1)何况又听见他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
(2)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
(3)他说,“我——我——”( )
(4)“放学了,——你们走吧。”( )
四.作文(60分)
26.你是初一的学生了。你心里一定有许多喜悦,要与人分享;有许多苦涩,要与人倾诉;有许多愿望,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今天让你如愿以偿。请补足下列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600字以上。
____________你听我说
广州市第91中学初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1.B 2.D 3.D 4.C 5.C 6.A 7.A 8.A 9.D 10.C
二.按要求默写诗句(20分,每空1分)
1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2.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3.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4.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15.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
16.(8分,每空1分)
(l)曾经 (2)完成 (3)相当 (4)渐渐
(5)(属于) (6)(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7)(通“攀”,牵,引) (8)(完全)
17.(2分)C
18.(4分,每小题2分)
(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2)(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19.(1)(3分)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3分)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二)
20.(4分)就要被迫离开学校,离开这间教室,离开他的学生的十分难过的感情。
21.(3分)来自于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深深的爱。
22.(3分)他年纪大,发音不准;上最后一节法语课,心情激动,声音发抖。
23.(3分)因为“我”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了。
24.(3分)热爱祖国。
25.(4分,每小题1分) (1)A; (2)A; (3)C; (4)C。
四.作文(60分)(评分标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