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期中测试[下学期]

2014-5-11 0:09:48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3分)

1、选出下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3分)

 A、体(pò)  叫(háo)  收(1iǎn)  然(mǐng)

 B、诵(chì)  头(gǎo)  罚(chéng) 皂(jiá)

 C、确(zuò)  玉花(zān) 云(bìng)  鸡毛子(dǎn)

 D、歌(lì)  嫉妒(jí dù) 金柝(tuò)  胡骑(jì)

2、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3分)

 A、慷概 各抒己见 消声匿迹 知识渊博

 B、颓唐 无动于衷 舍己为人 一尊塑像

 C、惩罚 骇人听闻 惊惶失措 头晕目眩

 D、布暑 倍受青睐 面面相觑 爱不释手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机关”:周密而巧妙的计谋,秘密)

B.他用他那独特的、且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风味”:事物的特色,多指地方色彩)

C.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悲剧”: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这里是指贝多芬的脸上表情丰富,像悲剧的演员一样)

D.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元勋”:立了大功的人)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当我和妈妈走上天桥时,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都非常激动。

B、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C、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理解,就等于拥有一切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富。

D、同志们用手亲纺的线、织的布做成的衣服,穿着感到格外舒适,也更加爱惜。

5、在空格内给下面的短文写一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3分)

 

 1925年.26岁的曹聚仁被暨南大学商学院聘为国文教授,三年后他又推荐好友曹礼吾来暨大任教。这位曹礼吾善饮,好吟诗,好写蝇头小楷,为人淡泊潇洒,行事极似《世说新语》中人。

  一次,两位曹先生乘火车去南京。刚上车,忽然月台上人声喧哗,不知出了什么事,旅客纷纷下车去看热闹,曹聚仁也下去了。事后曹聚仁回到车上,见曹礼吾安然坐于原位。曹聚仁笑道:“礼吾!在这样闹哄哄的情况下,能够淡然无动于衷的人只有两种人:圣人和患精神病的。你是圣人!”刚巧也有一个人没下车,曹聚仁向旁人一打听,那个人果然是个精神病患者。

6、“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语)古诗词中有许多写“山”、“水”、“花”、“鸟”的句子,任选其中的两项各写一句。(4分)

山:                              

水:                              

花:                              

鸟:                              

7、“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4分)

⑴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

 答:                                

⑵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

 答:                              

二、现代文阅读。(28)

(一)我和鸟儿有个约会(14分)

  ①我和我的朋友是在阳台上认识的。那天我在阳台上晒红枣,他来阳台上偷吃红枣,不幸被我撞见。我当时一见到他,心里就直扑腾,生怕惊着了他,倒像是我在偷吃他的红枣一样。就在他看到我便飞也似的逃窜时,我喜欢上了他。

  ②他是一只鸟儿。长得尖嘴猴腮,还灰不溜秋,乍一看还真不像只好鸟。从他那上蹿下跳的调皮劲儿上看,很像我那精力过剩的儿子,所以我断定,这厮一定也是一个小男生。我每早拿出一点红枣摆上阳台。他也守信用,每天厚着脸皮准点飞来。吃饱喝足后,就坦然地飞走了。我则躲在门后偷看,享受着我这人类爸爸的爱意。

  ③我儿子见到这鸟后,忙着下套子要逮,只是他手笨,没有得逞。被我发现.当即收缴作案工具,并厉声斥责:“你怎么可以随意伤害一只可爱的小鸟呢?他是人类的朋友。”“拉倒吧,老爸,你在我们家里,吃的鸡比谁少吗?”他回敬我一句。

  ④喂鸟是幸福的,喂那种食欲特好的鸟尤为幸福。几天后,待鸟儿吃得心安理得了,躲在门后的人便想出来认个亲戚。那天,见日头很红,估计他的心情也不坏,我把头从门后慢慢探出,献上早已准备好的笑容,希望他能像喜欢红枣一样喜欢这张脸。然而他不友好,在他看我的眼神中,充满着警惕和敌意。我怀疑他读不懂我们人类的笑客,这是令人沮丧的。可笑的是,在他高度戒备地注视着我的当口,还不忘以极快的速度朝枣儿猛叼上一口,然后马上又恢复严肃的盯人状。我觉得他在耍小聪明.为了不影响他进餐,我只好重新退回门后。

  ⑤一天周末,我见以往总是孤孤单单的他,身后还跟着一只大胖鸟,以为是他的胖太太。我急忙跑到门后窥探他们。这胖鸟给我的印象极好,叫声柔和,仪态端庄.吃相也颇有教养,在我们人类圈中,这叫淑女形象吧。然后据我在门缝反复观察.这胖鸟不是小家伙的太太,因为它们之间从来不黏黏糊糊,也不眉来眼去,只是同来同吃,连同回都不常见。胖鸟每次吃完后,总要衔上一枚红枣带走——可能是一只母亲鸟吧,且家庭负担不小。带她来的是儿子,这母子俩很少对话,不愿沟通,就像我家那母子俩一样。

  ⑥什么事情都有个结束。我与鸟儿缘尽的时候,是我出差两天回来后。阳台上红枣已尽,鸟儿不见踪影。我急忙很张扬地摆上红枣,古人植芭蕉以邀雨,而今我摆红枣以邀鸟。鸟儿鸟儿何不归?可惜一切都晚了,他们走得干干净净。估计在以后的岁月里,是不会再想我一下了。

  ⑦鸟儿子走了,还好我有儿子,他是没办法把我甩掉的。那日,见我在阳台上想鸟,儿子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算了老爸,别跟破产似的,不来就不来吧,还省点枣呢。”他是好心,以为舍不得红枣就可以宽我的心,其实.他哪里知道,我真正舍不得的是,我们蜗居在城市的人那少得可怜的温情。只不过鸟儿和我儿子他们从来都不稀罕这些罢了。

1.“我”和“我儿子”对待“鸟儿”有哪些不同?(4分)

                                   

                                   

2.第④段中“然后马上又恢复严肃的盯人状”,鸟儿“严肃的盯人状”是怎样一 种眼神呢?(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3、第⑥段中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4.第⑥段中加点词语“一下”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

                                   

                                   

5.“我”在文中向人们发出怎样的呼唤?(3分)

                                   

                                    

(二)儿子的鱼(14分)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

(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2分)

捕鱼成功

 

 

与鱼周旋

 

 

拉锯战

 
         →       →      →     →

 

(2)、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4分)

我来赏析( )处:                        

                                 

  我来赏析( )处:                          

                                   

(3)、①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2分)

   我的理解:                          

②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2分)

 我的分析:                           

(4)、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你写出你“捕鱼”的经历和感受。(4分)

   我的经历:                            

                                    

   我的感受:                            

                                    

三、古文阅读。(29分)

(一) (17分)

  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

万里戎机(赴:   )

关山若飞(度:   )

气传金柝(朔:   )

归来天子(见:   )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   )

2、第②段中第二、三两句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2分)

                                  

3.第③段前两句描写的内容是(2分)

                                  

4.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2分)

  (1)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瞅。

5、这三段文字的正确顺序应是(3分)

                                  

6、第①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不超过6个字)(3分)

7.木兰为什么辞官不做? (3分)

                                  

                                  

                                  

(二) (12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猪)。”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女,顾反为女杀彘       

(2)顾为女杀彘         

(3)特与婴儿         

(4)遂彘也          

2.下列加点的“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曾子之妻市(她,指曾子的妻子)

 B.其子随衙泣(她.指小孩的母亲)

 c.曾子欲捕彘杀(它,指猪)

 D.妻止同(他,指曾子)

 E.听父母教(的)

3.下列句中“子”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今子欺之

  ③是教子欺也  ④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翻译“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一句。(2分)

                                        

5.上面是著名的“曾子杀猪”的故事,“杀”与“不杀”是故事的焦点。曾妻认为不该杀,理由是               曾子坚持要杀猪,理由是                         

                  最后是曾子说服了妻子,遂烹彘。(须用自己的话来概括)(4分)

四、作文。(70分)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多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期中考试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B 2、C 3、C 4、D

5、(二者必具其一 点拨:抓住曹聚仁的话去理解) 6、略

7、⑴“风暴”比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难,整句话所蕴含的道理:能经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

⑵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与道理吻合即可记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

1.①“我”喜欢鸟、爱护鸟,“我儿子”逮鸟;②“我”思念鸟,“我儿子”对鸟不再来无所谓。 2.充满着警惕和敌意。(或:高度戒备地注视) 3.急切盼望鸟儿回来。 4.①“一下”表示小鸟对“我”一点留恋之心都没有;②更突出“我”那种失落的心情。 5.呼唤人世间的温情和关爱。

(二)

(1)沉入深水区 拖入灌木丛 (2)示例:A这句生动的描写表明这位父亲不但时刻关注着儿子,而且做好了随时救援儿子的一切准备,体现了父爱的深沉。B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对孩子的独立性格的培养。C父亲终于忍不住高声叫出了儿子的名字,这是情不自禁的担心,又一次点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D因为父亲这时清楚地知道,儿子已经精疲力竭,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父亲对儿子的那种特殊的关爱,至此表露得淋漓尽致。(3)①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强调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②是一个沉着坚毅、倔强勇敢的小男孩。(4)示例:①经历: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时,看到我摔倒了,他也不扶我,而是让我自己站起来。渐渐地我从跌倒中掌握了要领,学会骑车。(事例要扣住“独立”的含义,表意清楚即可)②感受:在生活中要学会独立,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答题扣住“独立”和“战胜困难”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一)

1、只 奔赴 越过 北方 拜见 不愿作

2.木兰奔赴战场的紧迫和急切,离家越来越远。

3.行军的匆忙迅速和生活的艰苦。

4.(1)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②③①

6.木兰还朝辞官

7.木兰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她热爱生活,她代父从军,驰聘沙场,是出自对亲人和国家的热爱,她不图功名利禄。因此,木兰虽然功劳很大,受到天子的赏赐,却辞官不做,说明她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渴望。

(二)

1、⑴回去 ⑵同“返”,返回  ⑶开玩笑  ⑷烧煮(点拨: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联系具体语境推断。

2、A(点拨:此项中的“之”为动词“到”之意。)

3、B(点拨:③④中“子”都是儿子的意思,而①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②中的“子”译为“你”)

4、今天你欺骗儿子,就是教儿子欺骗别人。

5、说杀猪只是跟儿子开玩笑,好哄孩子回去,不让他跟自己 去集市,不必当真  答应孩子的事要实现.否则没有办法教 孩子树立诚信的品格  点拨:结合原文中两人刘话的关键句 简单整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