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一年下学期第六单元试卷

2014-5-11 0:09:49下载本试卷

初一年下学期第六单元试卷

一、填空30%

1、           ,是离愁。

2、问渠哪得清如许,           

3、斯是陋室,          

4、予独爱莲之                  ,中通外直,       ,,,。

5、,死者长已矣。

6、《龟虽寿》中的“,,,。“四句表达了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抱负。

7、《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朝代)的,“清平乐”是,“村居”是。这首词是一幅优美的田园生活画,有清新的景物,有老少人物,其中的“最喜小儿亡赖”是一句中的“亡赖”是指,译为。

8、《黔之驴》选自《》,作者是朝著名的文学家。其中的是对课文故事内容的概括,并且沿用至今其含义是。

9、,老大徒伤悲。

10、问君能有几多愁,。

二、简答题:20%

1、“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现在人们常赋予什么新意?

答:

2、说说你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三、阅读理解:

(一)、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1、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同。译为

(2)、河曲智叟亡以应。同。译为

(3)、一厝朔东。同。译为。

2、  解释下旬句中加点的字词:

(1)    其如士石何?()(2)吾与汝毕力平险()

(3)、且焉置土石?()(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1)、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2)、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是,。

(3)、侧面反映愚公移山困难的句子是,。

4、翻译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文:

5、对本文以神话为结尾有以下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神话结尾是迷信的说法,应当给予批评。

B、 因为是寓言故事,以神话结尾是自然必需的。

C、 以神话结尾,给予人以轮回报应之感,可以让人们产生对愚公的敬意。

D、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一种幻想,反映了古代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时期劳动人民的美的愿望。

(二)、语段二:

1、  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斯是陋室()(2)、谈笑有鸿儒()

(3)、无案牍之劳形()(4)、西蜀子云亭()

3、  从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并解释:

句子是:

意思是:

4、  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殊点是()

A、 以物喻人

B、 借景抒情

C、 咏物抒情

D、托物言志

5、  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A、 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B、 世人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C、 作者希望自己像诸葛亮、子云那样居住简陋,以便受到世人的景仰。

D、世人应以诸葛亮、子云为榜样,不追求高雅的居室,才能受人景仰。

(三)、语段三《爱莲说》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陶后鲜有闻()

2、  下列句中的“而”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学而不思则罔

B、 学而时习之

C、 苦中道而归

D、康肃笑而谴之

3、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C、濯清涟而不妖        学而时习之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4、  把“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为现代汉语

5、  文中以菊和牡丹来衬托莲,其用意是()

A、菊花、牡丹、莲花,各有其不凡之处,均是作者大力赞扬的爱物。

B、莲虽美,可是菊花和牡丹更加雍容华贵。

C、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

D、写牡丹来讥讽贪图荣华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写菊花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6、文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7、默写古诗中字面含有“花”字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标题(不限课内)

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注:孟浩然《过故人庄》

(1)、,。注:。

(2)、,。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