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

2014-5-11 0:09:49下载本试卷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诊断考试试卷                  七 年 级 语 文

                         命题人:张 进

题号

总分

得分

、                   A  卷(10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24)

1.  写字,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修养。请用正楷字抄写下列的诗句。(2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惑(yòu    腾 (xuān )     立 (zhù )    心旷神(yí)   

B  泣(chuò )  浆(qóng )    土(lì )   童 ( zhì  )

 C  干( gù )  污 ( diàn  )  梁 (jĭ  )   落  ( duò  )

  D  形( chú )  返老童(huán )  黄 ( hūn )    蓄( zhù )

3选出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休憩    颤抖   疑望  呼朋引伴

  B 点缀    嘻戏   嶙峋  津津乐道

  C竦峙    糟蹋   迸裂  头晕目炫

   D厄运   猝然   玲珑  险象迭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 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 这次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D.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还真切需要大大提高。

5修辞方法判断不当的是(  ) (2分)

  A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排比)

   B.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比喻)

    C.它们有的象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象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比喻)

、   D。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引用)

6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7分)

①   子曰:“ ---------------------,可以为师矣。”

②   ----------------勿施于人。

③   、------------------------------吹面不寒杨柳风。

④     ----------------------------洪波涌起

⑤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⑥   《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⑦   《天净沙•秋思》中的点睛之笔是-------------------。

7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紫藤萝瀑布》选自《------》,作者是——---。

②《我的信念》作者是——,————(国籍)人,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奖。

③《西江月》选自《   》,作者是 ——————。

  8.名著填空。(4分)

① 《西游记》的作者是————其书中“打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主要人物是——。

 ②《水浒》中塑造了众多英雄好汉的形象,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是(姓名)——----他(她)————---的故事家喻户晓

二.阅读• 理解•感悟(26分)

(一)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唯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飘渺,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1.该段选自《   》(小说),作者是————,世称“ ------ ”。(2分)

 2.找出该段的通假字,至少两个。(2分)

  -----通------     ------通-------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4.文中写楼之“危”,极写其高。文中哪两句体现这一点。(2分)

⑴----------------------------------------

、⑵-------------------------------------

5.“倏忽”一词的意思是——---。在句中的表达效果是——————--。(2分)

6.文中有几处数字,用这些数字为了说明什么?前文哪一句可概括其说明的内容。(3分)

      -------------------------------------------------------------------------

                 (二)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的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①整个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②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③象地毯上的小花团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

1. 本语段出自课文《济南的冬天》,作者是——----,原名——————,是北京人,北

2. 京在1928年至1949年间称————。作者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话剧——————。(3分)

3. 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天空的特征是————,两者结合起来看,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气候特征。(5分)

4. 文中画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第——句。(2分)

5. 文中“水也不忍得冻上”中“不忍得”有什么作用?(3分)

三.作文(50分)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侯也做过许多的游戏,玩过许多玩具吧?当你乐在其中是,是否也有过当头一棒的感觉:觉得周围的大人们,尤其是老师和亲人对你不理解,认为你只知道贪玩,不用功学习,对此,你一定想说些什么,那么,你就在这里畅所欲言吧!

题目: ——————,我想对你说

要求:

  ⑴补全题目,文体不限。

  ⑵说自己的心里话,不要胡编乱造。

、  ⑶不少于500字。

           B卷(50分)

四.赏析.(10分)

              钱 塘 湖 春 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出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 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

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燕啄春泥,乱花迷眼,——————。(4分)

2. 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五.美文探幽。(18分)

一碗馄饨

①   那天,她跟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饭?”“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了,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给我煮馄饨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不要我回去!”

⑤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到:“孩子,你怎么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给你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几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   女孩愣住了。

⑦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菜都要凉了!”

⑧   这时,女孩的眼泪开始掉了下来!

⑨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5分)

 

2. 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4分)

3. 文中第⑦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4分)

4. 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的理解。(5分)

。六拓展••应用(7分)

请你用文字表述公式: 身长=1/2(头长+尾长)

----------------------------------------------------

————————————————————————————————

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待人接物之道,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这句话?请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少于100字。(15分)

附答案:

A卷  一: 2 A 3。D 4。A 5 。B 6略 7略 8 略

二:(一)1。略2。乌通无, 裁通才 3。略 4。①直接霄汉②黯然飘渺,不可计其层次矣  5。突然  写突然之间,危楼消失,用这个词写出了山市变化怪异的情景。 6。说明危楼极其逼真地呈现在观者的眼前,清晰到可以数清到层树。“历历在目”。

   (二)1.老舍,舒庆春,北平,《骆驼祥子》等,《茶馆》等

2. 暖,绿,清,亮,温晴 

3. ③

4. “不忍得”这三个字将水人格化。水是那样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仍然充满着春意。

四.1.早莺争树  草没马蹄

3. 含蓄,言有尽意无穷,可以让我们想象,幻想。(意思对即可)

五.1.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参考)

   2.第一个“又”字,表明了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吵不止一次,第二个“又”是流泪的意思,表现出女孩对母亲的的理解和感激。

   3.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和见女儿回来后的欣喜,从而突出母亲爱女情深。

© 2002-2014 小荷作文网www.zww.cn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鄂ICP备05002343号 武汉市公安局备案号:4201502084
查找作文   要 作文投稿,请先 注册 联系邮箱: xhzww@126.com 收藏小荷 ,以免忘记 问题答疑 QQ 782880378 有问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