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岭南学校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
题号 | 卷面分(3) | 一(14) | 二(14) | 三(29) | 四(40) | 总分(100) |
得分 |
![]() |
一、基础整合 (14分)
1、请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1) 惊涛péng pài ( ) ( ) ,掀起万丈狂澜。
(2) 不过他爱他们,好像他从来还没有爱过什么东西似的。
他并不嫉妒( )( )他们。
2、请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2分)
(1)义愤填 (2) 然不同
(3)锋芒 露 (4)一拍即
3、请写出出自下列两篇文言短文的成语各一个。(2分)
《木兰诗》 《孙权劝学》
4、某眼药水厂商的广告词为“滴此眼药水后,将眼球转动几下,此眼药水将会遍布全球。”请你对这一广告词做一简单评价。(2分)
。
5、本学期,我们课外阅读了《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三部名著,其中哪部名著中的哪一个细节最令你感动?请说出你感动的理由。(2分)
。
6、本学期,我们参加了多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哪一次收获最大?主要收获是什么?如果再开展一次活动,由你来主持,你会选择怎样的主题,为什么?(4分)
收获最大的一次:
主要收获是:
新的主题:
原因是: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7、古诗文默写。(6分)
(1) 赵翼《论诗》中,诗人以历史和辨证的眼光看待文学现象的句子是:
“ , ”。
(2)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3)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代描写黄河的诗句很多,请写出连贯的两句诗: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1题。
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鼾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8、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妇抚儿乳:
②儿含乳啼:
③众妙毕备:
④以为妙绝:
9、选段记叙口技艺人摹拟的场面是什么?(2分)
10、选文中最能体现口技艺人摹拟效果的一句是:(2分)
11、选文摹拟的这个场面,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一)(13分)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节选自《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2、记叙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这件事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刻画的?(3分)
13、“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中,将“钻探”改为“钻研”好不好?请说说理由。(3分)
14、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2分)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15、划“ ”的句子照应了哪一句话?(2分)
16、划“ ”的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3分):
(二)(16分)
生命的姿势
①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②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天刚亮时天气就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③然而,就在他们稍稍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大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了一处山洞,只好住进山洞暂时躲避风雨。
|
⑤丈夫阻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⑥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严重的损耗。
⑦由于没有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⑧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⑨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像,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⑩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摘自www.lnmir3.com,作者:孤岛过客)
17、快速阅读全文,说说“生命的姿势”这一标题中“生命”的含义。(2分)
18、第⑧段中为什么说妻子的喂奶动作“现在却无比艰难”?(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19、第⑨段中写孩子“安然地入睡”、“脸色红润、神态安详”的目的是什么?(2分)
20、文中的“一次又一次”前后重复了四次,对此,你如何理解?(2分)
21、用“ ”划记本文主旨句。(2分)
22、就语段内容,按要求做一张读书卡片。(6分)
篇 目 | 作 者 | |||
内 容 | 1、雅词(2个): 、 2、令你感动的句子及原因(1处): 句子:
作用:
3、感悟(1条):
| |||
四、写作(40分)
23、生活是个万花筒,红橙黄绿齐全;成长是个五味瓶,酸甜苦辣皆备。青春年少的你,一定有着无数的心里话要说,现在请你选择最真实、感触最深的生活经历,为我们讲一个你的成长故事,题目自拟。可采用直接告白的方式(如“我渴望……”),也可采用与人倾诉的方式(如书信体),也可采用记述思想轨迹的方式(如日记体)。
要求:
(1) 文体自选;
(2) 500字以上;
(3) 文中不出现真实的班级名和姓名。
岭南学校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答案
1、澎湃 jí dù
2、膺 迥 毕 合
3、扑朔迷离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4、参考作案:“遍布全球”的“球”一语双关,既可指眼睛,也可指地球。因此,这则广告词在介绍眼药水使用方法的同时,也暗示了眼药水疗效好,销遍全球。
5、(略)
6、(略)
7、(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1)喂奶(2)奶头(3)妙处(4)精彩
9、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1、铺垫(蓄势)
12、从三个方面刻划:治学目的、治学的严谨态度、治学的刻苦精神。
13、不好。“钻探”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精神。换成“钻研”,太平淡。
14、“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15、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16、比喻,略。
17、“生命”可以理解成是母亲的生命,也可以理解成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创造儿子的生命。
18、、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
19、细致描写小孩子的脸色、神态,意在告诉读者,孩子的生命得来不易,这是从侧面赞颂母亲舍身哺子的行为。
20、既点出时间的推移,也暗示母亲的生命在一点一点消逝。
21、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22、(略)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