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2006年初一年级学科竞赛卷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古诗文佳句填空及名言警句积累。〖每空1分,共12分〗
(1)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2)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黑者黑”观点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一种“以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手法。《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一句就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反衬游子的思乡之悲苦。
(5)《雁门太守行》中直抒守城将士立志建功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下兴亡,___________________。
(7)《鹤群》一文讲述了鹤群战胜苍鹰,救助伤者,最终摆脱困境的故事,表现了它们团结协作的精神,请写出一条有关“团结协作”的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代的诗人们总喜欢登高望远,或寄托思情,或抒发壮志,请写出这样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中的“河”最初指的是【 】 3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汾河
3、下列量词中,不具有形象美的一项是【 】 3
A、两个黄鹂鸣翠柳 B、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C、是一轮灿烂的满月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4、有一个字分别和这些字“口、各、二、日、又、化、兄、音、具”合起来都能组成一个新字,这个字是 。 3
5、根据上联的特点,写出它的下联(要求用作家名及其作品名)。
上联:王之涣《登鹳雀楼》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6、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白处,正确的顺序是【 】 4
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崇山峻岭,_____;江河溪流,____;大海汪洋,____;湖光粼粼,_____。
A.是抖动着的曲线 B.是翻腾着的曲线
C.是流动着的曲线 D.是屹立着的曲线
7、根据所提供的信息猜猜看。 4
如:唐朝—诗仙—浪漫主义 一位诗人【李白】
(1)丹麦—童话—海的女儿 一位作家【 】
(2)菊花—隐士—山水田园 一位诗人【 】
二、古诗文文阅读:(23分)
8、古诗赏析(10分)
【甲】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乙】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1) 这两首诗从其体裁来看都是属于_________,歌咏的对象都是____________。 2
(2) 【甲】诗中着重于从嗅觉的角度写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中写诗人错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这两首诗都交代了梅的生长环境,请分析其异同。 3
(4)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梅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有人说在梅的形象上都可以找到诗人的影子,你是否同意,请说出你的理由。 3
9、文言文阅读(13分)
河南王卜怜吉歹①为本省丞相时,一日,掾史②田荣甫抱牍诣府请印,王留田侍宴,命司印③开匣取印至前。田误触坠地。王适④更新衣,而印朱溅污满襟,王色不少动,欢饮竟夕。又一日行郊,天气且暄,王易凉帽,左右捧笠侍,风吹堕石上,击碎御赐⑤玉顶,王笑曰:“是有数也。”谕令毋惧。噫!此其所以为丞相之量。
【注释】①卜怜吉歹:人名,即河南王。②掾史:官职名。③司印:掌管大印的侍从。④适:正好。⑤御赐:皇帝赏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
王适更新衣 是有数也
(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
命 司 印 开 匣 取 印 至 前
(3)上文叙述了河南王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4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个俗语来概括河南王的度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你喜欢河南王这个人吗?谈谈你对他的看法。3
三、现代文阅读:(共45分)
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刘再复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
是生命。
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
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
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刻。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的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
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阴,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
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
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他觉得自
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 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株 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 方。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 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 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 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 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 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 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22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4
颤动 瞬息
2、从上文看,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有:爱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叹。(用文中词语填空) 4
3、“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根据这个句子仿句。 4
善于弄墨的文学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于幻想的科学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一句中"碧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分)
5.作者说"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鱼了解榕树",作者还了解到榕树的哪些特点?(4分)
6.揣摩下面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4
(1)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的响声。
(2)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
恐龙灭绝与“核冬天”
①世界各地发现的恐龙化石,描绘了一幅6500万年前恐龙这种巨大的爬行动物统治地球的图景,然而,全盛期的恐龙突然神秘地灭绝了。
②关于恐龙突然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有的说。是因为恐龙的食物由蕨类植物变成了被子植物,导致恐龙中毒;有的说是因为全球温度的升高或降低等等,但目前看来,有一种假说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那就是“灾变说”,即地球突然遭到天外高速飞来的一颗陨石或彗星的撞击。撞击本身并没有杀死多少恐龙,恐怖的是撞击以后片带来全球气候变化:撞击溅起的粉尘冲天而起,一直飞上十几公里高的空中,然后慢慢地弥漫开来,充满天空,阻挡了太阳的光线,大地一片黑暗,地球表面的温度迅速下降,地球成了一个冰雪球。陆地上植物和海洋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停止了,导致了食物链崩溃。即使“天外来客”撞向海洋。结果也相差无几,无非是粉尘换成了水蒸汽……
③恐龙及其他物种就是这样灭绝的。
④如果说这恐怖的一幕险些在地球上重演,或人类险些像恐龙一样成了灭绝的物种,也许有人会认为是 (A.夸大其词 B.故弄玄虚 C.危言耸听),其实不然,“核大战”就能做到这一点:冷战期间,人类数次同“核大战”擦肩而过。
⑤也许,人类能够避免“核大战”,避免恐龙悲剧的重演,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有人及时指出了这一点。
⑥这个人就是美国著名的行星科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也许恐龙灭绝原因的研究和假说启发了卡尔·萨根,还有他十分熟悉的行星知识帮助了他,1983年他和他的几位同事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核冬天》。这篇文章向人们描绘了如果爆发核战争,核爆炸引起的烟尘将遮蔽太阳的光芒,地球将进入数周或数月的黑暗之中,地球表面温度大约会下降到平均—25℃左右,绿色消失,江河封冻。卡尔·萨根十分熟悉九大行星之一的火星,他用火星来比拟“核冬天”:火星因为经常性的尘暴,整个星球被沙尘所环绕,粉尘阻挡了大阳的辐射,使火星变成一个—40℃左右的冰冷世界,一片荒芜凄凉的景象。卡尔·萨根告诫政治家,如果爆发“核战争”,地球就将成为第二个“火星”,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将在地球上消失。
⑦然而在“核冬天”的理论出现之前,核大国的领导人对“核战争”的后果估计得并没有严重到这种程度。前苏联的国防部长布尔加宁说:“核武器并不像帝国主义分子所说的那样可怕。”毛泽东说:“原子弹是帝国主义分子用来吓唬人的纸老虎。”美国一些国防专家最悲观的估计也只是“会死几亿人,但大部分人和国家还会继续存在。”
⑧卡尔·萨根的“核冬天”理论出现之后,引起极大的震动,“核战争”的代价已经从可以对付变成无法接受了。
⑨也许卡尔·萨根的“核冬天”过于悲观了,但是“核战争”一旦发生。人类可能就丧失了“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我们最好还是相信“核冬天”而不是“纸老虎”的理论。
⑩卡尔·萨根“核冬天”理论的一个逻辑延伸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监督核武器,无论它离我们远还是近,因为核武器事关我们这个物种的生存。〖23分〗
1.文段④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2分)
2.根据语境,说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天外来客”:
“纸老虎”:
3.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是 写序号。(2分)
4.阅读有关段落,用凝练的语言(每框不超过5个字,填写下面的图表。(6分)
灾变说:
核冬天: ① ②
③
5.“核战争一旦发生,人类可能就丧失了改正错误的机会。”这句话的潜台词是:3
6.布尔加宁、毛泽东及美国专家对“核战争”爆发造成的后果估计不足,不足在什么地方?纵观全文,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3
7.有人说,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结合相关知识,举一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参考答案
1、 古诗文佳名填空及名言警句积累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小桥流水人家。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匹夫有责。
(7)团结就是力量(独木易折,众木难摧;人心齐,泰山移;……)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 A
3、 A
4、 十
5、 王安石《登飞来峰》;苏东坡《赠刘景文》;孟浩然《宿建德江》……
6、 DCBA
7、 安徒生;陶渊明。
8、 (1)绝句;梅 (2)为有暗香来;疑是经冬雪未销 (3)【甲】中梅的生长环境是墙角;【乙】中梅的生长环境是溪桥边。都非常偏僻而又荒凉、冷清。(或抓住“寒”字来答亦可)。(4)傲雪斗霜(凌寒开放);同意,诗借梅喻志,表达了自己孤寂傲世、坚韧刚强感情。
9、 (1)更换 这(2)命司印/开匣取印/至前(3)①被溅污新衣不责怪部下②击碎御赐玉顶不生气。(4)宰相肚里能撑船(5)喜欢,河南王有度量,有涵养。(谈到不喜欢,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三、现代文阅读:
榕树,生命进行曲
1、 chàn xùn
2、 喜欢陶醉迷恋惊讶
3、 略
4、 榕树的精神品格
5、 顽强而默默无闻 沉稳而奋发进取
6、 (1)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形象表现榕树沉稳的特点,突出其强大旺盛的生命力。(2)"撒""抛"两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表现了榕树顽强的生命力。
恐龙灭绝与“核冬天”
1.危言耸听2.天外飞来的陨石或彗星 听起来可怕,其实并不可怕(答出“外强中干”等类似意思亦可给分) 3.④4.①溅起粉尘(烟尘) ②阻挡阳光 ③食物链崩溃5.核战一旦爆发,人类将会灭亡6.没考虑到核战争引发的全球性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评分:“灾难性后果”未答扣1分)7.答案举例:核技术用于核电站发电,可为人类造福;用于制造核武器,却给人类的未来蒙上了阴影。(评分:凡谈到一种科学技术或一种科技产品,能辨证地说出问题的两个方面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