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周周清试题
(命题人:石存花 )
班级: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眼(jiǎn) 悲(chuàng) (xián) 熟 抽(chù)
2、根据汉字写出拼音。(8分)
剽( )悍 窥( )伺 阔绰( ) 遒( )劲
庇( )荫 眸( )子 恍( )惚 呷( )嘴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4分)
进( )维谷 略胜一( ) 眼花( )乱 秩序( )然
4.文学常识填空(4分)
(1)《珍珠鸟》作者是_______。文中流泻作者一时感受的句子是:“
”
(2)《马》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国博物学家、作家。
5、根据句子意思,在括号里填上一个成语。(4分)
(1)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
(2)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迷乱。 (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信懒,往往创造出一种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相互间的信赖,常常会使人与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相亲相爱,和谐自然,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B.“是屈辱的心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屈辱的原因是:被剥夺了自由、尊严,被关在笼子里任人观赏。
C.“还是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可笑的观众?”说观看关在笼子里的华南虎的观众“可怜而可笑的原因是:这些人有许多是大人了,但还像小孩一样以观赏动物为乐。
D.“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马》中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被驯化的马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反对人类做类似驯马的事,反对人走马被驯服的道路的思想。
7、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2分)
(2)远瞰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翠,竹林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马的世界”请完成下面的题目。(8分)
(1) 下面的这段文字对马的各种命运进行了一番素描,请从备选词语的序号恰当的填写在横线处。(4分)
A、自由 B、荣耀 C、辛苦 D、豪迈
军马的一生是 的;赛马的一生是 的;野马的一生是 的;役马的一生注定是 的。
(2) 我国古代的人们很早就与马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语言宝库中的许多成语都带
“马”请根据提示写出含“马”的成语。(4分)
终日奔忙谓之“ ”,不迷方向称“ ”,不乱行止惟“ ”,祝事业有成,莫不言“ ”。
9、根据下面的语言提示写出与动物有关的对人物性格概括的俗称。(4分)
例:强行霸道的之人( 地头蛇 )
(1)无路可走之人( ) (2)替人受罪之人( )
(3)见识浅陋之人( ) (4)一毛不拔之人( )
二.阅读(60分)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的题。(16分)
小鹌鹑
屠格涅夫
有一回,正好是彼得节前夕,我跟父亲去打猎。那时沙鸡还小,父亲不想打它们,就到黑麦地旁边的橡树丛里,这种地方常常有鹌鹑。那里草不好割,因此草好久没动过了。花很多,有箭箬、豌豆、三味草、挂钟草、毋忘我花、石竹。我同妹妹或者女仆到那里去的时候,总是采上一大把。可是我跟父亲去就不采花,因为我觉得这样做有失猎人的身份。
忽然之间,宝贝儿踞地作势。我父亲叫了一声:“抓住它!”就在宝贝儿的鼻子下面,一只鹌鹑跳起来飞走了。可是他飞得很奇怪:翻着跟头,转来转去,又落到地上,好像是受了伤,或者翅膀坏了。宝贝儿拼命地去追它……如果小鸟好好地飞,它是不会这样去追的。父亲甚至没法开枪,他怕散弹会把狗打伤。我猛一看:宝贝儿加紧扑上去——一口咬住了!它抓住了鹌鹑,叼回来给父亲。父亲接过鹌鹑,把它肚子朝天放在掌心上。我跳了起来。
“怎么了?”我说,“它本来受伤了吗?”
“没有,”父亲回答我说,“它本来没受伤。准是这儿附近有它一巢小鹌鹑,它有意装着受了伤,让狗以为捉它很容易。”
“它为什么要这样作呢?”我问。
“为了引狗离开那些小鹌鹑。引走以后它就会飞走了。可这一回它没有考虑到,装得过了头,于是给宝贝儿逮住了。”
“那它原来不是受了伤的?”我再问一次。
“不是……可这回它活不了啦……宝贝儿准是用牙咬了它。”
我靠近鹌鹑。它在父亲掌心上一动不动,耷拉着小脑袋,用一只褐色小眼睛从旁边看着我。我忽然极其可怜它!我觉得它在看着我并且想:“为什么我应该死呢?为什么?我是尽我的责任,我尽力使我那些孩子得救,把狗引开,结果我完了!我真可怜啊!真可怜!这是不公平的!不公平!”
“爸爸,”我说,“也许它不会死……”
我想摸摸鹌鹑的小脑袋。可是父亲对我说:
“不行了!你瞧,它这就把腿伸直,全身哆嗦,闭上眼睛了。”
果然如此,它眼睛一闭,我就大哭起来。
10、“可是我跟父亲去就不采花,因为我觉得这样做有失猎人的身份。”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2分)
答:
11、鹌鹑为什么要故意装着受了伤?(2分)
答:
12、鹌鹑为什么会被宝贝儿咬住?(2分)
答:
13、文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2分)
答:
14、为什么“我”要大哭起来?(2分)
答:
15、文中的“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2分)
16、读了这篇文章,什么最使你感动?(4分)
答:
(三)阅读《狼》(44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7、本文选自《 》,原文共有三则,这是 则。作者是 朝 。字 ,号 。我们以前学过他的作品是 。郭沫若曾写对联高度评价他,上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下联是“ ”。(8分)
18、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停顿(只标1处)(2分)
A、其 一 犬 坐 于 前。 B、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19、解释下列带点的词。(16分)
(1)其一犬坐于前( ) (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
(3)一狼洞其中( )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
(5)恐前后受其敌( )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7)弛担持刀 ( ) (8)屠大窘(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译文:
21、找出描写屠夫和狼相持的句子。(1分)
答:
22、其中一只狼为什么要“犬坐于前”,“目似瞑”,装出“意暇甚”的样子?(1分)
答:
23、本文通过屠户 狼、 狼、 狼,最后 狼的记叙,赞扬了屠户的 ,揭露了狼的 、 、 的本性。告诫人们:对待狼这种恶势力,不能 ,而要 才能取胜。(10分)
24、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 (2分)
参 考 答 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睑 怆 娴 搐 2.3略 4.(1)相得益彰 (2)眼花缭乱 5、略 6. C 7.D 8. (1)D、B、A、C (2)马不停蹄 老马识途 马首是瞻 马到成功
9、丧家犬 替罪羊 井底蛙 铁公鸡
二.阅读
10.以作猎人为自豪的感情。 11.它为了救小鹌鹑,要把猎狗引开。
12.它飞时装着受伤,使得宝贝儿拼命地追,并且这样也飞不快。
13.对鹌鹑遇害的自责、内疚、痛苦的心理。
14.因为鹌鹑无私的母爱和牺牲精神打动了他,使他对鹌鹑的死感到非常内疚和痛苦。
15、感情丰富,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16.鹌鹑对小鹌鹑无私的像高山大海一样的爱和它那悲惨的结局。
17略18. A、其一/犬坐于前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9、20略
2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2.它要诱惑屠夫,好让另一只狼从积薪后打洞攻击他。 23、24略
参 考 答 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睑 怆 娴 搐 2.3略 4.(1)相得益彰 (2)眼花缭乱 5、略 6. C 7.D 8. (1)D、B、A、C (2)马不停蹄 老马识途 马首是瞻 马到成功
9、丧家犬 替罪羊 井底蛙 铁公鸡
二.阅读
10.以作猎人为自豪的感情。 11.它为了救小鹌鹑,要把猎狗引开。
12.它飞时装着受伤,使得宝贝儿拼命地追,并且这样也飞不快。
13.对鹌鹑遇害的自责、内疚、痛苦的心理。
14.因为鹌鹑无私的母爱和牺牲精神打动了他,使他对鹌鹑的死感到非常内疚和痛苦。
15、感情丰富,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16.鹌鹑对小鹌鹑无私的像高山大海一样的爱和它那悲惨的结局。
17略18. A、其一/犬坐于前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9、20略
2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2.它要诱惑屠夫,好让另一只狼从积薪后打洞攻击他。 23、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