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二次大测验试卷
一选择题。
1. 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呵斥chì 敷衍yǎn 栖身qī
B促膝xī 癖好pì 堤岸dī
C伫立chù 悚然sǒng 开凿zuó
D驰骋chěng 悼念diào 剖开pōu
2.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 )
A灰心伤气 笑逐颜开 按排
B费尽心计 无动于衷 坚苦
C为非作歹 世外桃源 脉搏
D动心夺魄 跋山涉水 题纲
3. 加点字词注释有误的一项 ( )
A疾言厉色 (急速,猛烈)
B人迹罕至 (稀少)
C恩将仇报 (将来)
D不辞辛劳 (推托)
4. 下列字的笔画数说明错误的一项 ( )
A世(五画) B 巨(五画)
c幽(九画) D 道(十二画)
5. 同义词搭配错误的一项 ( )
A呵斥——斥责 B癖好——嗜好
C揶揄——赞扬 D标榜——炫耀
6. 加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这时候渔夫想:“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形容有志气,有气魄)
B每次讲完课,他便回到自己的书房里去,面壁做他的学问。
(佛家用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
C这句警勉而又略带揶揄的话,真使我感到悚然。(惶恐不安)
D这时的农户,真有点世外桃源的味儿了。(这里山里农户的生活安乐宁静)
7. 横线上应填的一组词是 ( )
①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 出来。
②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 的球儿。
③这小家伙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 近。
A伸 蓬松 靠 B钻 滚圆 走
C探 肥胖 挨 D探 蓬松 挨
8. 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 ( )
A视頞上革肉 B 闻崖上有声甚厉
C然审视殊无所见 D则一螳螂据顶上
9. 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先生看了我的诗,并没有批语诗的好坏,只是淡淡地笑道:“标榜” !
B平时,我稍有空闲,便去园里捉虫,逮鸟,扑蝶。
C我的脸红了,也不知是为了什么?也许是为了这城里人的习惯。
D拉开幕,演的第一个节目是《流亡三部曲》。
10.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 )
A这时候,台上的演员仿佛不是在唱歌,而是直接在为危难当头的中华民 族作殊死争斗。
B 一个军官使劲吹哨子,也没有用,反而像火上加油,喊声犹如炸雷一般响。
C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吊兰,那无数指甲状的小叶,如同碧玉,斑斑驳驳。
D 蛛网上缀满了闪光的珍珠,一串串的珠子连结着,犹如一块精美绝伦的头巾。
11. 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 )
A学习语文跟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学会观察生活,才能很好地认识生活,反映生活。
B神话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如《牛朗织女》。
C《珍珠鸟》记叙了作者养鸟的过程,着重描写了小珍珠鸟由害怕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D《百草园》主要写童年趣事,着重介绍百草园的景色。
二.填空。
12.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 在困难的环境里互相依靠着生活。
②(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很有节奏。
13.文学常识填空。
①《牡丹图》选自 ,作者 。
②《百草园》选自 一书中的 一文,作者
。
③《螳螂捕蛇》选自 ,作者 。
④〈〈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 民间故事集〈〈 〉〉。
14.课文、古诗填空。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 。
②不必说 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的桑椹。
③ ,早有晴蜓立上头。
④从先生那儿,我们听到了许许多多前所未闻的传说、神话、故事,上下五千
年, 。
三.现代文阅读。
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看见一缕炊烟……
在饥肠辘辘的旅途中,假如看见一缕炊烟……
也许不会有什么比它更亲切了。那是一种动人的招手,是一种充满魅力的微笑,是一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友好地向你挥动着一方柔情的白手绢……
掸落飘在肩头的枯叶,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我终于看见了在远方山坳里的炊烟,它优美地飘动着,无声无息地向我透露着一个质朴的希望。心中的惶乱被它轻轻抚平了——在深山里走了大半天,饥饿、疲乏、山重水复的怅惘,曾经使我的腿微微地颤抖,步伐也失去了沉稳的节奏……[tcl1]
15.给加线的字注音。
人迹罕至( ) 掸落( )
16.“也许不会有什么比它更亲切了”句中的“它”指代
为什么会感到如此亲切?
17.第四段中的“惶乱”具体指的是 、 、 以及腿
,步伐 。
18.这一段中主要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19.语段开头有并列的两个“假如”,句末都用了省略号,作用是
A渔夫叫道:“好倒霉啊,碰上我来解救你!是我救了你的命啊!”
“下因为你救了我,我才要杀你啊!”
“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这真是恩将仇报了!”
“别再啰嗦了,”魔鬼说道,“反正你是非死不可的。”
B这时候渔夫想:“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于是对魔鬼说:“你决心要杀我吗?”
“不错。”
“对着神的名字起誓,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
“可以,”魔鬼说,“问吧,要简短些。”
“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可是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呢?”
“你不相信我住在这个胆瓶里吗?”
“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
C这时候,魔鬼摇身一变, 一团青烟,逐渐 一缕,慢慢地 胆瓶。渔夫见青烟全进了胆瓶,就立即拾起盖印的锡封,把瓶口封上,然后学着魔鬼的口吻大声说:“告诉我吧,魔鬼,你希望怎样死?现在我决心把你投到海里去。”
D魔鬼听了渔夫的话,就说:“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20.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21.A句属 描写,作用是
22.画线B句属 描写,写出了
23.画线C句D句和描写的是魔鬼的 、 ,反映了魔鬼 、
的性格特点。
24.渔夫战胜了凶恶的魔鬼,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这来的便是闰土, 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 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 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25.文中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语是 ( )
A既然 就 并且 B即使 也 何况
C虽然 而 况且 D虽然 但 而且
26.画横线的句子中的“这样”是指
27.语段主要从 、 、 、 和 描写闰土
的外貌。
28.语段主要采用 写法。
四.文言文阅读。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 , 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 殊无所见。大疑。渐近 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已破裂云。
2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厉( ) 围( )
大( ) 竟( )
30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
31.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视 頞上革肉,已破裂云。
3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tc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