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一期末卷

2014-5-11 0:09:51下载本试卷

初一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命题者: 左显宗

题号

三(1)

三(2)

三(3)

总分

得分

(试卷说明:本卷总分100分,卷面书写分4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11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憧憬(tóng) 裨益(bǐ) 霎(shǎ)眼 跌宕(dàng)

B.   真谛(di)  湍(tuan)急 猝(cu)然 肇(zhao)祸.

C.   万籁(lài)  徜徉(chang yàng) 蓦(mǒ)然

D.   安恬(guō)  惆怅(zōu) 归省(shǎng) 蕴(yùn)藻

2、以“走投无路”打头,进行成语接龙,至少写出四个。2分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A、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B、我书房中有一副对子,下联不是竹解虚心是我师吗?

C、一则因为我已把旅费的一部分分给你母亲作家用了,携带的钱不多,二则因为我觉得你只管把书来读,也没有意义。所以未曾替你买任何新书。

D、我小学时的班主任丁老师,常常拿着书在课堂里给我们讲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呀,安徒生的童话呀。

4、下列作品作者和朝代联系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B、《论语》—孔子—春秋 

C、《梦溪笔谈》—沈括—宋代  D、<<聊斋志异>>蒲松龄—明代

5、同学们,你们都看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吗?它里面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二、填空。(共7分,每格1分)

古诗文填空

6.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7.忽如一夜春风来,           

8、                          ,此事古难全。

9、             绝胜烟柳満皇都。

10、稻花香里说丰年,             

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8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算在眼前了。
1.指出下面这句话中“朦胧”一词的含义。(2分)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2.第1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比喻句,说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3.第2段写“我”在夜行途中的感受,哪些词集中体现了“我”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2分)

                                 
4.“……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句中的“他”指代什么?这里描写的心境与第1段的有什么不同?(2分)

                                

(二)(12分)

二.【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地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  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   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我特别喜欢夏天。夏天,大地山川.—片壮绿,它使人想起那蓬蓬勃勃的青春,想起那如火如荼的年华!夏天,根在创造,叶在创造,花在创造,动物在创造,人类在创造,大自然的一切生灵都在创造——为了秋的果实,他们不惜献出自身的一切。在这令人崇敬的创业季节里,有血汗与骄阳的拼搏,有创造与给予的欢欣;只有在这个季节里,热与凉、动与静、艰苦与欢乐、奋斗与享受,才会这般对立,又这般调和!人生要能如夏天一样进取与创造,该有多好!

【丙】我常爱作秋天的思索。我想,秋天是明净的,秋水长天,明月清风,它让人们舒怀畅神,心旷神怡。秋天是忠实的,人们付出多少汗水和智慧,它就给人们多少收获。秋天是丰盛的,它充盈的笑声让人们久久萦怀。秋天是严峻的,它把一切枯枝败叶、虚浮矫饰清理得干干净净。秋天更是勤勉的,它让人们从一次的收获想到永久的收获.从而不懈地在秋光秋色中忙碌着耕耘春天、播种未来!秋天,给予我太多的思索。

【丁】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嫩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文中划线处应填哪组词语最恰当(  )2分

A.脑  笼  撑  疏疏        B.脑  笼  撑  疏疏

C.恼  笼  友  疏疏        D.恼  胧  打  梳梳

2.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的特点,请用恰当词语把春雨的特点概括出来,写在括号内。3分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

C.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3.在乙段抒写夏天的文字中,作者所要突出的主题是:2分

_________                        ________。

4.在丙段写秋的文字中,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大致相同,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____2分

5.丁段写冬的文字,在写景的顺序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丁段开头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这下小雪的“妙”处是:                (   )2分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C.小雪可以点缀得那些小山更加秀美。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三)(12分)

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看见一缕炊烟……

在饥肠辘辘的旅途中,假如看见一缕炊烟……

也许不会有什么比更亲切了。那是一种动人的招手,是一种充满魅力的微笑,是一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友好地向你挥动着一方柔情的白手绢……

掸落飘在肩头的枯叶,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我终于看见了远方山坳里的炊烟,它优美地飘动着,无声无息地向我透露着一个质朴的希望。心中的惶乱被它轻轻地抚平了——在深山里走了大半天,饥饿、疲乏、山重水复的怅惘,曾经使我的腿微微地颤抖,步伐也失去了沉稳的节奏……

我急匆匆地走向山坳,走向炊烟。我想象着炊烟下可能出现的情景:大蘑菇似的小木屋,屋里许是一个白胡子的看林老人,许是一个山泉般水灵的姑娘。都是带着一些童话的色彩……                                             

1、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它”指代什么?                   

2、指出第三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3、第四自然段中加横线的“一个质朴的希望”指什么?

4、这段文字有五个自然段,可分三层。试划分其层次,并用四个字概括层意。

(1)        段至   段,层意:想见炊烟

(2)    段至   段,层意:       

(3)    段至   段,层意: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A.项为之         B. 虫蚁为兽      

C. 一癞虾蟆也       D. 数十,驱之别院      

2.   翻译句子  2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3.   在上文找出至今还使用的成语。2分

                                 

4.   “我”为什么能把成群的蚊子拟作“群鹤舞空”、“青云白鹤”这样的景观?2分

                                    

附加题:(10分,有时间的同学做,可计入总分,用以补充必答题所失的分。)

28、仿照示例所用的修辞方法造句。

示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 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五、作文(40分)

作文题目:玩得最开心的一次。

要求写一篇400字以上的文章,能适当运用描写、议论等,做到句子通顺,卷面清洁,中心突出。

          

初一语文参考答案

三、(一)、1.这里当动词使用,有“融化”“融为一体”之意。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写景,不仅写出船行的速度快,更衬托出“我”看社戏的迫切心情。3.“沉静”“自失”。“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愉快——马上就要看到社戏了,更主要的是途中的优美景致使“我”陶醉了。
4.指代宛转、悠扬的笛声。第1段表达“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第2段表达“我”被笛声、景色陶 醉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二)、1.C  2.多,细,轻 

3.赞美夏天进取与创造的精神

4.首尾呼应

5.空间顺序(上到下,高到低)

6.C

(三)、20、炊烟。21、比喻、拟人、排比,形象地描写了炊烟给人的亲切感。22、抚平心中的惶乱,消除心中的饥饿、疲乏。23、发现炊烟,走向炊烟。

五、作文

评分标准:一类卷30—25分,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中心明确,材料新颖,书写规范。

二类卷:25—18分,要求语句较通顺,条理较清楚,中心较明确,书写较规范。

三类卷:17—10分,要求语句基本通顺,条理基本清楚,中心基本明确,书写基本规范。

四类卷:10分以下,语句、条理混乱,中心不明确,书写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