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题(A)
一.选择题(20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震悚(shǒng) 怂恿(yǒng) 缥缈(miǎo) 犀利(xī)
B.湍急(zhuì) 掳去(nu) 剽悍(piao) 对峙(zhi)
C.咨文(zī) 湛蓝(zhàn) 湮没(yān) 摩挲(suō)
D.粗拙(zhuó) 翱翔(áo) 迄今(qì) 惊骇(h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迁徒 娴熟 天生丽质 无剂于事
B.侥幸 故障 眼花燎乱 获益非浅
C.鞭策 清澈 问心无愧 迥然不同
D.笼罩 安佯 略胜一踌 秩序井然
3.对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意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后来这只猫不知怎的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污涩:脏而不光滑。
B.他还未受到生活的污染,他不会永远是这样,但这不是我能左右的。
左右:身边跟随的人。
C.他殷勤的点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殷勤:热情而周到。
D.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散步。
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4.下列各项的词语填入空缺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的____在我们身上。
②冬天的早晨,门口_____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③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____,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
④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____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A.降落 卧躺 肃穆 走出 B 飞落 卧躺 飘渺 现出
C 洒落 蜷缩 肃穆 走出 D 飘落 蜷伏 飘渺 闪出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她(阿长)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B.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C.女儿的生活,平淡又忙碌:每天8时半去一外资机构上班,晚上还在夜大“充电”,还要写文章弹琴说笑聊天吃东西。
D.我费力的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6.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色彩》选自《闻一多诗全编》,闻一多是中国文学史世上著名的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等。
B.《观潮》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仅二百多字,却写出了钱塘江的雄伟气势、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的弄潮技术。
C.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
消息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等四部分。其中导语常扼要的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我去学校的路上,忽然想起今天学校举行运动会。
B.小伙子眼眶湿润了,想说什么但始终只颤了颤厚厚的嘴唇。
C.敌机驾驶员非常机灵,往云端一钻,仓惶的逃走了。
D.如今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一个圆形的星球了。
8.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用的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讲到那一段日子所遭受的屈辱,她的眼泪就像自来水一样喷流不停。
B.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C.大雪初霁,天地茫茫。如月光普照大地,如白云铺洒人间。
D.朵朵鲜花欢闹着,绽出最灿烂的笑颜。
9.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①像他们一样,我总是耐心的集中在一个目标。
②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的茧子,这使我感兴趣。
③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他的茧子一般。
④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
⑤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他们非常相似。
A ④②⑤①③ B ①③④⑤② C ①③④②⑤ D ④②①③⑤
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吴儿善泅者数百 京中有善口技者
B.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南郭处士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二.填空题(10分)
11.文学常识(5分)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东晋著名作家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_________,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2.默写填空(5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②江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④__________________,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响。
⑤绝谳多生怪,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30分)
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的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叔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3.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是( )
A.为坻(chí) 篁竹(huáng)
B.清冽(liè) 为屿(yù)
C.叔尔(chù) 翕忽(xī)
D.差互(cī) 怡然(yǐ)
1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对数量的约略估计。
B.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愣住的样子。
C.叔而远逝,往来翕忽:自由自在的样子。
D. 其岸势犬牙差互:互相交错。
1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完全正确的是( )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B.其岸势犬牙差互
溪岸的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C.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像布一样照在石头上。
D. 蒙络的摇缀,参差披拂
互相遮掩、缠绕、摇曳、连接,长短不齐,虽风飘动。
16.对《小石潭》内容的解说,下列各项不准确的是( )
A.本文作者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他和另外一位著名散文家欧阳修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C.文中采用特写镜头描绘了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D.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㈡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的老余是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这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17.本文的悬念贯穿全文,这个悬念是( )
A.今夜会不会赶到太阳寨
B.美丽的梨树林的主人是谁
C.怎样才能找到小屋
D. 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18.画线句子表现出老余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9.文段的梨树林的美景衬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
在离家住校的这段日子里,我害怕看到人家的灯光,那闪闪烁烁的灯光会映出我少年时曾频生过的家思。这家思原来是有羽翼的,几度载着我在梦里回到只有咫尺之遥的家。
家中也有几盏与他处相同的灯,也于他处的一样,在这夜幕被拉下来的时候点亮。只是这几盏在我心中,光韵更加柔和。
幼年丧母的哀痛使我心灵的小船不断的摇晃,回家也因此突然少了一大桨,在这浩淼的大海中飘荡。幸而父亲坚实的手臂在这无情的风浪中撑起一片帆,用力划着一只寄托着生命与希望的桨。
父亲拖着这艘沉重的船,风雨里也不曾迟疑过艰难而孤独的步履。这十几年里,我们从来也没有见到父亲的脸上闪过一点愁绪。而今天,当我们在他粗糙的手里长成健壮的青年时,却看见那双饱含艰辛的眼里闪动起晶莹的泪花!
或许是他要平安的放下重担的慰藉,对生者,也对那先去了的;或许是不忍看长大了的小鸟就要先后离去,十几年来,我们毕竟是他老人家的希望!
匆匆地,秋霜染白了父亲的双鬓,岁月也雕刻了他的双手,但十几年来,他那已见微驼的脊背依然是我们依赖的土地,他那深藏着厚爱的目光依然是照耀我们家——这个不冻湾的的灯光!
于是,少年的家思便是思念那片土地,那双被岁月雕刻过的粗糙的手。
当我们在风浪中掌舵的手不再稚嫩,我们便以年轻的志向和蓬勃的力量,慰藉父亲那颗期盼已久的心。
忽然间又想起那些幼年的伙伴,是否都有一片风浪中撑起的风帆呢?那少了桨的船,是否就那样搁浅了!那每处灯光荧荧的窗子里都是不冻的港湾吗?
看着人家的灯光,便油然生出缕缕家思,而心中却依旧祝愿这些灯光再亮些,再柔和些,也再长久些。
20.试指出全文中最主要的一种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
21.请找出文中“家”的另两种说法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23.说说“灯光”在文中的作用
24.谈谈倒数第二段的作用
四.作文(40分)
题目:藏在心里的秘密
要求:以记叙为主,夹以适当的议论抒情;不少于500字。
或许是他要平安的放下重担的慰藉,对生者,也对那先去了的;或许是不忍看长大了的小鸟就要先后离去,十几年来,我们毕竟是他老人家的希望!
匆匆地,秋霜染白了父亲的双鬓,岁月也雕刻了他的双手,但十几年来,他那已见微驼的脊背依然是我们依赖的土地,他那深藏着厚爱的目光依然是照耀我们家——这个不冻湾的的灯光!
于是,少年的家思便是思念那片土地,那双被岁月雕刻过的粗糙的手。
当我们在风浪中掌舵的手不再稚嫩,我们便以年轻的志向和蓬勃的力量,慰藉父亲那颗期盼已久的心。
忽然间又想起那些幼年的伙伴,是否都有一片风浪中撑起的风帆呢?那少了桨的船,是否就那样搁浅了!那每处灯光荧荧的窗子里都是不冻的港湾吗?
看着人家的灯光,便油然生出缕缕家思,而心中却依旧祝愿这些灯光再亮些,再柔和些,也再长久些。
20.试指出全文中最主要的一种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
21.请找出文中“家”的另两种说法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23.说说“灯光”在文中的作用
24.谈谈倒数第二段的作用
四.作文(40分)
题目:藏在心里的秘密
要求:以记叙为主,夹以适当的议论抒情;不少于500字。
期末测试题(B)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驿路(yì) 康熙(xī) 鹤唳(lì) 晨曦(xī)
B.蹉跎(cuō) 奢侈(shē) 迸裂(bèng) 瓦砾(shuò)
C.伫立(zhù) 蜷伏(juǎn) 笼罩(lǒng) 湍急(tuān)
D.衣袂(jué) 希冀(jì) 侥幸(jiǎo) 萧关(xi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莫不关心 颤抖 珍奇
B.寡不敌众 无济于事 裁剪
C.各领风骚 刮目相看 挥汗如雨
D.张口结舌 比肩接肿 缥缈
3.下列各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齐使使各有所主。(使:派遣)
B.马无故亡入胡,(亡:走失)
C.亦何忧令名不彰耶?(令:美好)
D.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徒:白白的。)
4.下列各项短语中结构方式完全相同的是( )
A.妙不可言 安身立命 万人一心 来来往往
B.忍无可忍 独具匠心 龙马精神 行程于思
C.先见之明 执迷不悟 扣人心弦 明察秋毫
D. 鸡飞蛋打 万水千山 镜花水月 落花流水
5.下列诗句与作者、朝代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宋朝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曹操 三国
C.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唐朝
D.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清朝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香港在历尽百年沧桑之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只有全民族思想道德提高了,社会就能从根本上得到发展。
C.在进行总复习时,我们要克服没有计划没有重点,
D. 元旦晚会教室里回荡着同学们欢乐的笑容和歌声。
7.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周处》一文选自南北朝时刘义庆所编撰的《世说新语》。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一些逸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
B.《三峡》一文选自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编撰的《水经注·江水》。
C.《五柳先生传》是东汉著名诗人陶渊明托五柳先生所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写的词《浣溪沙》里的句子。
8.下列各项默写与原文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棵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C.每至晴初霜旦,林间涧肃,常有长猿高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调整次序,正确的是( )
①搁置一个星期左右,菜丝已基本回香。
②二三天后,再用准备好的五香粉、辣椒粉和熬熟的菜油调拌;
③加调味品,还可以适量地掺一些炒熟、捣碎的芝麻,增添香味。
④将大白菜洗净,凉干,从整棵菜中挑选大而嫩的埂子,用刀切成一二寸长的菜丝。
⑤待菜丝的水分蒸发大半的时候,就可以用钵子加盐揉拌。
⑥用大竹匾和簟子,将切好的菜丝放在阳光下晒三四天。
⑦再用大瓶、罐子或小坛装起来,用捣碎的老蒜和盐封口,用干荷叶或塑料纸将容器口扎紧。
⑧揉透后,用掌心将菜丝在钵里压实。
A④⑤⑦③⑥⑧①② B④⑤⑥⑧②⑦①③ C④⑥⑤⑧①②③⑦ D⑥②③⑦⑧④⑤①
二.能力训练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1965年炎夏的一天,母亲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生命,年仅36岁。下午,一位警官来访,为医院要取母亲的眼睛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我惊呆了,不明白那些医生为什么要将母亲的角膜给予他人,而父亲居然回答“可以”。我痛苦难忍,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的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的离去。”“琳达,”父亲平静的搂着我,“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他说,他们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一生最重要的一课。
多少年过去了,我结了婚并有了自己的家。1980年,父亲患严重的肺气肿,搬来和我们同住。他愉快的告诉我,他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温迪自幼酷爱画马,他的作品屡屡获奖。“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父亲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
我告诉温迪他外公的心愿,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的拥抱外公。她14岁,恰恰是我当年首次听说捐赠器官时的年龄。
1986年的一天,父亲与世长辞了,我们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这令你骄傲吗?”我问。“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那天我紧紧楼着温迪,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赠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他的话儿仍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兴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的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10.文中捐赠角膜的人一共有( )
A 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D 四个
11.从文中找出琳达的父亲给她以深刻启发的两句
12.给文章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 )
A 永生的眼睛 B 心愿 C 痛苦与喜悦 D 捐赠眼角膜
13.下列各项对文章中心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通过记叙琳达亲人捐赠眼角膜的事情,赞扬了琳达父母无私的崇高的精神。
B.本文通过记叙琳达亲人捐赠眼角膜的事情,表现了琳达思想感情的变化和认识的逐步提高。
C.本文通过记叙琳达亲人捐赠眼角膜的事情,赞扬了他们为别人的健康幸福而无私献身的崇高精神。
D. 本文通过记叙琳达亲人捐赠眼角膜的事情,表现了温迪年纪虽小,但品质很好的高尚精神。
14.下面是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其中详写的有( )
A.母亲被疾病夺去生命 B 父亲对我的教诲和影响。
C 温迪的骄傲和心愿 D 温迪在交通事故中丧生
E 父亲的眼角膜被捐赠下 F 温迪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
15.文章中引用了“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来信,其作用是( )
A 表明手术技术的发达 B 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C 交代温迪捐赠角膜的结果 D 贯穿全文
㈡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亲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扑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16.找出划线句子中的通假字。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昔韩娥东之齐 乃厚赂发之
B薛谭乃谢求反 秦青顾谓其友曰
18.对文章中心理解正确的是( )
A 通过薛谭学艺的故事告诉人们:学无止境。
B 通过薛谭学艺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尊重老师。
C 通过韩娥的故事告诉人们:人不可貌相。
D 韩娥的音乐(唱歌)水平无比高超。
19.给文章加一个适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标题:①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②我梦见……
要求: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