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一语文期中试卷

2014-5-11 0:09:51下载本试卷

扬州市新华中学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 一 语 文 试 卷2002.11.06

说明: 1.试卷总分150分;

2.答案统一写在另发的答题纸上;

3.书写不认真酌情扣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50’

1.根据汉语拼音在答题纸相应题号的方格内,依次正确、清楚地写出汉字(4分)

①广mào(  ) ②bǐ(  )谷    ③修qì(  )④穿zhuó(  )

2.下列词语中有6个错别字,填入表中并订正。(6分)

发人深醒    喜怒哀乐    年华似水    争研斗艳

得心应手       风声鹤唳       明察秋豪       扣人心弦

受宠若惊       不屈不挠       故弄悬虚       走头无路

无拘无束       鸦缺无声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以下3-10题为选择题:(16分)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2分)               

A.心神怡(心境开阔)   长(修理)   释(详尽解释、阐明)

B.不能自(停止)       (赶)       感慨深(很)

C.碌碌无为(平庸的样子) 听(仔细)  浩(形容水大)

D.人迹至(稀少)       惊(羡慕)    为人知(少)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2分)                    (  )

  A.在铁的事实面前,他哑口无言,耷拉着脑袋。

B.这件事不管是谁做的,我们都要查它个山穷水尽

C.假如我们不修建这么多水利设施,遇到这样严重的水灾,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D.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伤亡很大,在千钧一发之际后续部队及时赶到了。

5.下列表述有错的一项:(2分)(  )

A.    军书十二卷(里面的“十二”指部队送抵木兰家的文书有十二本之多)

B.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花黄指古代妇女脸上的一种装饰)

C.   “出郭相扶将”与“青山郭外斜”中的“郭”意思一样,都解释为“外城”

D.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与“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都是对偶句

6.下列文学常识连线有错误的一项:(2分)                  (  )

A.《嫩绿的芽儿》──诗歌──《繁星》──现代作家·冰心

   B.《木兰诗》──叙事诗(民歌)──《乐府诗集》──郭茂倩

C.《幼时记趣》──散文──《浮生六记》──清代·沈复

D.《生命的意义》──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

7.下列各句依次运用的修辞手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⑴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⑵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⑶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⑷大礼堂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

A.⑴设问、比喻      ⑵拟人      ⑶反复      ⑷比喻

B.⑴疑问、比喻      ⑵拟人      ⑶反复      ⑷拟人

C.⑴反问、比喻      ⑵拟人      ⑶反复      ⑷比喻

D.⑴设问、比喻      ⑵拟人      ⑶反复      ⑷拟人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2分)                   (  )

  A.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B.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C.我国唐朝诗歌最兴旺发达,涌现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的大诗人。

D.在这些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9.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篇书序,文章用拟人的手法与对话的方式,揭示了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B.《一面》作者同鲁迅先生仅此一面之缘,作者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品德,也反映了青年决心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的思想感情。

C.《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既是一个哈尼姑娘的名字,又是雷锋精神的象征。这篇文章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小说,是按倒叙方式组织材料的。

D.《木兰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胜利归来拒绝接受官职,返乡与家人团聚的故事,表现她勇敢智慧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本学期学习的冰心的诗三首,都是哲理诗,作者将哲理寓于形象之中,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因此,既有美感又有理性。

  B.学生时代的乐趣很大程度来源于读书,于漪老师回忆编织自己童年美好生活的竟是一本《千家诗》,她从中认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家乡的山山水水,接着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引用古诗,四季风光展现在读者面前。

C.感情、思念是抽象的东西,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提炼出船票、邮票、坟墓和海峡四个意象把乡愁表现得深刻感人,这一写法体现了诗歌形象性的特点。

D.查字典的主要方法有:音序查检法、部首查检法、笔画查检法。

以下11-12修改病句:(在答题纸原句上修改)(6分)

11.这学期我们学校开设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12.每个有理想的青少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课文与名句默写(13-16题)(每空1分,共9分)

13.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4.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说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7.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2分)

前一个“世界”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一个“世界”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生命的意义》中“人,应当赶快生活。” “生活”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模仿例句,填空成句,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           (2分)

例句: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那简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你是下列这段文字中的李明,请你将通知内容传达给王康(3分)

王老师对李明说:“请你通知王康同学,要他明天上午9:30参加在学校举行的数学竞赛”

第二天早上8:00李明看见了王康。李明对王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

(一)(16分)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下列21-22题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

21. A土墙凹凸处( 在 )  B拟作群鹤舞空( 自私 )  (  )(2分)

C项为之  ( 僵硬 )  D留蚊于帐中 (白色的)

22. A怡称快 (……的样子)   B 余忆童时 ( 幼小) (  )(2分)

C丛草林(把……当作……)D土砾凸者为(沟、谷 )

23解一词多义:(4分)

      时有物外趣(   )      细察纹理(   )

  ①之                ②其 

      昂首观  (   )      常蹲身 (   )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填空:(2分)

选文第二节写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用4个字)

第三节写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用4个字)

26简答:(2分)

作者幼年时为什么能“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拨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27.本文作者鲁迅,他原名___________,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他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8.空格处应填的词,依次应是: (2分)

 A、碧绿  光滑  高大  紫红   B、紫红  高大  光滑  碧绿

 C、光滑  紫红  高大  碧绿   D、高大  紫红  碧绿  光滑

29.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在下面订正。

  A、错字_________改正________    B、错字________改正_______(2分)

30.选文第二节是按一定的季节顺序来描写的,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春、夏、秋      B、春、秋、夏

C、夏、春、秋      D、秋、夏、春

31.文中划“     ”的句子,描述了儿童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在选文第一节中既用了“似乎”同时又用了“确凿”矛盾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忆父亲(12分)

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事。

②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划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他可能还有任务。”父亲的语气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③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种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分明地,他惟恐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④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了,一个劲儿向我道歉。

⑤记得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一块儿包饺子。父亲擀皮儿。忽然,父亲喟叹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使我、妻、母亲面面相觑,全家怪纳闷怪伤感的。睡前,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不高兴吗?”父亲说:“不,我很高兴啊!”我说:“那你为什么在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呢?”“瞎,那是一句台词,”父亲笑了笑说,“昨天,我们导演指示——给这老爷子一句台词!连台词都让我说了,那不真算是演员了么?我那么说你听着可以么?……”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背台词。

⑥我就说:“爸,我的话,也许你又不爱听。其实你愿怎么说都行!反正到时候,不会让你自己说的,会找个人替你配音……”这下父亲真的不高兴了,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么?一句台词,光是说说的事?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嘴里说阴、脸上作晴了么?”

……

⑦是啊,父亲所“演”的,不过就是些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角色。走得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就是十几秒钟。然而,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说起父亲来,都赞不绝口。

33.这篇短文写了父亲的两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从文中找出一个与“端端地坐”意思相近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父亲这种坐姿的强调和描述,表现出父亲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情。          

(2分)

35. 联系全文看,第⑥段与第⑦段之间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父亲提到导演时,总在前面加“我们”两字,这表现了他俨然把自己视为演员所流露的自豪的感情。

B.    文中划直线的句子,反映了“我”对父亲敬重、体贴、略有惧怕的思想感情。

C.    文中“嘴上说阴、脸上作晴”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表演时,说话的内容和脸上的表情不一致,演出不投入。

D.  文中塑造“父亲”的形象,恰当地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因而“父亲”的性格特点很鲜明。

37.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对父亲赞不绝口的原因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60分)

根据你平时的了解,选择一个学科的名称(如语文、数学、英语和体育等)填入下面作文题的空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注意描写。

题目:  我眼中的_____________老师

                    

命题、校对:李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