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课内语段练习四
三十三、阅读P174《渔夫的故事》第12-24段,回答以下问题:
1、《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_____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堂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恩将仇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夫叫道:‘好倒霉啊,……救了你的命啊!’”属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时候渔夫想:‘他是个魔鬼,……压制他的妖气。’”属___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时候,魔鬼摇身一变,……胆瓶”和“魔鬼听了渔夫的话,……开玩笑的。”描写的是魔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魔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6、渔夫战胜凶恶的魔鬼,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三十四、阅读P179《大禹治水》第10段,回答以下问题:
1、记叙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看出大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三十五、阅读P195-196《给子女的信》第1-6段,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天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常遇到字、词、成语等‘拦路虎’”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告诫”能不能改成“请求”或“恳求”?为什么?
4、第5、6段中的两个“必”表示_______语气,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六、阅读P197《给一位中学生的信》第2-4段,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
治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他是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中国科学院院士。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概括成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第2段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三段文字,都表现了作者对黄莞蓉小朋友的希望,概括出每段的要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金字塔”、“洛阳桥”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文中所指的事例是什么?(概括回答)
8、作者不说“你应当明白”,而是说“我的经历使我认识到”,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9、最后的“结束语”—“祝你身体好!学习好!”如果按照书信的一般格式,应该怎么写?
三十七、阅读P199《给妻子的信》第2-3段,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相互切磋,相互勉励( ) ②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 )
③自度必为异国之鬼( )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
⑤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
2、“宁为玉碎却不愿瓦全”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①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伴。( )
②那时若死,可说是轻于鸿毛,如今之死,则重于泰山了。( )
③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 )
4、第3段中“营救”、“救助”两个词能不能互换使用?为什么?
5、第3段文字可分为几个层次?
6、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作者决心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两段文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十八、阅读P203《答李几仲书》第2段,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每见壁间题字( )②问姓名于士大夫( )③与足下一游旧者( )④恨未识足下面耳( )
⑤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 )
3、下列语句诵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 B、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
C、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 D、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
4、翻译下面句子。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5、摘出这段文字中的一个比喻句。
6、指出“昨从东来”中“昨”的意思,并从这段文字中找出根据。
三十九、阅读P204第4-6段,回答以下问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①窥观足下天资超迈( ) A、kuī B、guī
②上有亲以为之依归( ) A、wèi B、wéi
③所至当不止此耳( ) A、dàng B、dāng
④其自废惰欤( ) A、yú B、yǔ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廷坚少孤( )②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 )
③得学之功十三( )④春秋未三十( )
⑤才者须学问琢磨( )⑥旁有兄弟以为之佽助( )
⑦所至当不止此耳( )⑧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 )
3、第6段中的“晚成之器”是哪一个成语的活用?并解释这个成语。
4、分别概括上面三段的段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窥观足下天资超迈。
②若刻意于德义经术,所至当不止此耳。
6、根据题意选择。
①对“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境贫困,要抚养弟妹。
B、母亲年事已高,只好入朝做官。
C、家境贫困,学习条件差,能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
②对“若刻意于德义经术,所至当不止此耳”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A、勉励李几仲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
B、既是对李几仲深情的勉励,也是委婉的批评。
C、批评了李几仲读书不够勤奋。
7、上文中教育李几仲要珍惜时日,不要为小有成就所累的句子是哪几句?
8、针对李几仲恃才自负的弱点所提出批评的句子是哪几句?
9、给李几仲以鼓励的句子是哪几句?
10、翻译。
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