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一语文课内语段练习三

2014-5-11 0:09:52下载本试卷

初一语文课内语段练习三

二十四、阅读P115《牡丹图》,回答以下问题:

1、本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他是宋代杰出的_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语段中出现的“欧阳公”“欧公”都是指________________,他是宋代的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 家。

2、“其下有一猫”中“其”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花披哆而色燥”中“其”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公是一位藏画者,他得画却“未识”精粗,但愿意向吴育请教,由此可以看出他的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吴育认为画的是“正午牡丹”,原因有二: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的。

6、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尝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日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五、阅读P116《斗牛图》,回答以下问题:

1、本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他是宋代_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他与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成员,其余六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

书画(      )   ②戴(      )   ③书画(       )

掌(       )    ⑤矣(       )

3、解释下面加点词:        

所宝以百数(             )②今乃掉尾而斗(            )

锦囊玉袖,常以自随(               )

4、“牧童见之”中的“之”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士笑而然之”中的“之”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处士笑而然之”中“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短文从戴嵩画牛,牧童评画的角度,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十六、阅读P135第2段,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写出下面几种植物的特点和揭示特点的角度。

①菜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皂荚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作者描写这些动植物特点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请用直线把相应的连接起来。

听觉角度                覆盆子

视觉角度                斑蝥 

味觉角度                桑椹 

触觉角度                油蛉

3、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注意了一定的顺序,请指出描写下面景物时所运用的顺序。

①第一个“不必说”所写的4种景物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不必说”所写的4种景物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哪些景物是动态描写,哪些景物是静态描写。

菜畦(         )           石井栏(        )

黄蜂(         )           油蛉(         )

5、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着重表现了什么?

二十七、阅读P136第3—4段,回答以下问题:

1、要注意本段的动词,本段详写了百草园冬天游戏活动中的什么活动?突出表现了什么?

2、“我”和闰土父亲的问答表现了什么?

二十八、阅读P140-141第9-12段,回答以下问题:

1、以雏鸟为例,填表说明珍珠鸟对人由害怕到放心的变化过程。

小鸟

活动范围

神态、动作行为

怕人

胆大

放心

2、第9段描写小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三个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是(      )     

A、瞧,多么像它的母亲。

B、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C、只是背后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4、用文中的语句填写出雏鸟对人从渐渐胆子大了到放心的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九、阅读P142第14-16段,回答以下问题:

1、“小家伙”竟然“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这说明(    )

A、“小家伙”完全信赖“我”。     

B、“小家伙”胆子大,从不怕人。

C、“小家伙”累了,需要休息。     

D、“小家伙”搞错了,竟把“我”的肩当作巢了。

2、能够表现小鸟动作行为的三个动词是(       )

A、落 趴 睡             B、伏 看 跑    

C、落 盖 呷              D、趴 睡 盖

3、能够表现作者写这篇文章主旨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十、阅读P145《螳螂捕蛇》,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巨蛇如碗(             )②摆扑丛树中(             )

③反侧倾跌之(            )④然视殊无所见(           )

⑤蛇死(                )⑥视额上肉(             )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再接再  闻崖上有声甚        

B、渐近之  不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C、处士笑而之  审视殊无所见      

D、已破裂  满天乌

3、课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叙写出螳螂捕蛇的全过程,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序,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巨蛇围如碗

②然审视殊无所见

三十一、阅读P162《牛郎织女》第3-4段,回答以下问题:

1、“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这句话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

2、“挑”“筛”“牵”“刷”“赶”“扫”这些动词突出了牛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牛郎的眼中,老牛是他最亲密无间的伙伴,因此,他不但精心照看好老牛,还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描写老牛对牛郎的亲密感情时,文章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赋予了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添了作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这两段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竭力铺叙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其用意是什么?

三十二、阅读P166第21-22段,回答以下问题:

1、“跟爸爸一块儿干活,她喜欢;……她喜欢。”这句话的句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句。

2、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并说明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愿望?

3、故事中的外祖母指____________,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2-2014 小荷作文网www.zww.cn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鄂ICP备05002343号 武汉市公安局备案号:4201502084
查找作文   要 作文投稿,请先 注册 联系邮箱: xhzww@126.com 收藏小荷 ,以免忘记 问题答疑 QQ 782880378 有问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