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课内语段练习二
十二、比较阅读,阅读后回答,甲文P79第5段,乙文(课外)如下: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对某个学科发生兴趣,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深入钻研,有所发现。硬要去学自己不喜欢、无兴趣的东西,可说是一种痛苦。不过,为了需要,还要勉强自己学;学,仍然要从培养兴趣入手。可以这么说,古今中外在任何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是对他所学的所从事的学科、事业有极浓厚的兴趣,孜孜以求,如痴如醉。没有这份感情,没有那么一股无坚不摧的劲儿,是不可能取得卓越成效的。
1、给“勉强”注音( )
2、“领略”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痴如醉”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段中“解数学题”这个例子是为了讲一个什么道理?
5、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强调了什么?
6、乙段中的“这份感情”指的是什么?
十三、阅读P80第1段,回答以下问题:
1、“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说的。
2、作者为什么说要“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3、作者“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一句,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
十四、阅读P81《触发》,回答以下问题: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本段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感悟( ) 效法( ) 印证( ) 虚心( )
4、作者举“用月的圆缺来比喻人事的盛衰,用逝水来比喻年华难再,用夕阳来比喻老年”的例子,用意是什么?
5、用你自己的体会,举一个例子解释“触发”。
十五、阅读P86朱熹《训学斋规》,回答以下问题:
1、朱熹是_______时期著名哲学家和________家。
2、本段话的中心是什么?
3、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
子细( ) 漫浪( ) 诵读( )
4、解释下列句中的“之”。
①、三到之中( )
②、默而志之( )
③、君子之学必好问( )
十六、阅读P85《论语•学而》《论语•为政》《论语•述而》,回答以下问题:
1、“子曰”的“子”这里是专指________。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_______家,名_______,字__________,春秋时鲁国陬邑(今________曲阜)人。
2、《论语》是由__________和他的___________辑录孔子言行的书。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②、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
③、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______④、默而识之( )____________
⑤、学而不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有表示意思的顺接和转折。指出下列句中“而”各属哪一类?
①、学而时习之( )②、好学而不勤问( )③、温故而知新( )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何有于我哉
十七、阅读P102《难忘寄园情》第1段和第8段,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是____________,是现代著名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2、第一段交代了记叙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和人物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的。
①悼念( ):_________________ ②伫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权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瓣心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八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第八段中的最后一句话?
7、第八段句中“茫茫白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阅读P103第三段,回答以下问题:
1、给加点字注音:
稚气未脱( ) 逮鸟( ) 胆颤心惊( ) 好学不倦(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莫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怠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①胆颤心惊---- ②训斥----
4、本段中的钱先生个性很突出,文中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的特点的。
5、找出本段中表现“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这些词语表达了“我”对钱先生怀有怎样的感情?
6、本段记叙了“我”有一次为了去捉蟋蟀,作文很马虎,结果被钱先生叫去谈话的经过。钱先生的话不多,却使“我”终身受益,这又表现了钱先生什么特点?
十九、阅读P103第四段,回答以下问题:
1、“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这两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络绎不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星月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促膝( )( ):___________________④蕴寓( )( ):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一句话在本段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娓娓动听”这个成语准确描绘出钱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一个又一个新奇的境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语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钱先生哪个方面的特点?
二十、阅读P105第六段,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跟“赠”同声旁的两个形声字_______、______,同形旁的两个形声字______、______。
2、本段中所说的这件事情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词语:
①警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①标榜—— ②揶揄——
5、钱先生与“我”谈话时的神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文中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
7、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节文字的内容。
二十一、阅读P109《炊烟》第1-4段,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是当代_________作家_________________。
2、汉字的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方式。指出下面汉字中的象形字和形声字。 ①人 ②密 ③看 ④缕 ⑤山 ⑥魅 ⑦切 ⑧落
象形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词语。
①人迹罕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山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怅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也许不会有什么比它更亲切了。”句中“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用“亲切”来形容炊烟,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优美贴切的比喻,把这种“亲切感”具体而形象地描述了出来。
5、文中的“惶乱”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腿__________________,
步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6、本段开头有并列的两个“假如”,句中都用了省略号,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二、阅读P110第5-9段,回答以下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山坳( ) ②腼腆( )( ) ③舀( ) ④将就( )( )
2、“邋”字一共有______________画。
3、第五段第一句话“我急匆匆……炊烟”,在结构上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本段中关于小木屋男人的语句很少,但我们也不难发现“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二十三、阅读P112第17-22段,回答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沉甸甸( ) ②黄澄澄( ) ③背包( ) ④一缕( )
2、“也许是为了这城里人的习惯……”你认为“这城里人的习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2段表现了“我”对山区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我再也不会忘记武夷山中的一缕炊烟。”字面上的“一缕炊烟”,字底下其实指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再也不会忘记”的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