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二册期中检测试题
Ⅰ.基础知识选择题 (每小题 0.5 分,共24分)
1.为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纠纷( ) A.缠绕 B.集合 C.纠正 D.纠合
②聚精会神( )A.会合 B.集中 C.相会 D.会见
③就义( ) A.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B.奔赴刑场
C.被杀害 D.英勇的样子
④心安理得( )A.安全 B.安定 C.满足 D.怀着
2.辨字组词
锄( ) 概( ) 抑( )
① ② ③
铡( ) 慨( ) 仰( )
3.形近字填空:
①“卷” “券”
a . 证( )公司 b . ( )土重来 c . 入场( )
d . ( )简纸 e . ( )心菜 f . 国库( )
②“孤” “弧” “狐”
a .( )苦伶仃 b . 圆( ) c . 兔死( )悲
d .( )陋寡闻 e .( )芳自赏 f .( )假虎威
ɡ .( )形 h . ( )家寡人
4.选择题,下面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一年里大半光景是冬季 咱们光景还不如人呢
B.刘胡兰英勇牺牲了 他是牺牲不起呀
C.他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他的音色美丽
D.他把我上下打量 判若两人似的重打量
5.选择正确的词语:
①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______,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A.感觉 B.察觉 C.发觉
②她对我的______文学和爱好文学,是多么有益的影响!
A.接触 B.怀念 C.接受
③他们决定立一块碑,来永远______这位人民的好女儿。
A.纪念 B.怀念 C.想念
④______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A.即使 B.就是 C.尽管
6.对下面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②太阳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③什么时候,我能看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④刘胡兰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
A.排比 夸张 设问 引用 B.反复 夸张 反问 引用
C.排比 比喻 设问 引用 D.反复 比喻 反问 夸张
7.找出下列加点词语中,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 )
A.殷勤 yīn 恣情 zì 懊悔 ào
B.莽撞 zhuànɡ 陡然 dǒu 摩挲 suō
C.颓唐 tuí 赫然 hé 踌躇 chú
D.地窖 jiào 虐待 nüè 脑勺 sháo
8.找出下列加点词语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
A.百感交集 交织 平易近人 靠近
B.日理万机 机密 微乎其微 微小
C.平易近人 接近 日理万机 国家大事
D.百感交集 交织 微乎其微 精深
9.下面加点的词,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颓唐 tuí tánɡ 精神不振作。踌躇 chóu chú 犹豫拿不定主意。不能自已 yǐ 停止。
B.百感交集 ɡǎn 感受。日理万机 wàn jī万,一万;机,国家大事。微乎其微 wēi 细小。
C.素昧平生 mèi 不明白,不认识。没有具名 jǜ 写上。盛 shènɡ 满,把东西放在器皿里。
D.恣情悲痛 zì 放纵。望风而逃 fēnɡ 而声,消息。刹车 shā 止住。
10.从修辞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与例句不同:( )
例句:和煦的阳光,绿色的田野,就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似的展现在他们面前。
A.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B.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C.有时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的天真。
D.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
11.选出下列各组短语中全会是并列短语的一项是:( )
A.轻松愉快 严肃认真 温柔美丽 调查研究
B.音乐舞蹈 唱歌跳舞 歌舞升平 兴高采烈
C.小说散文 语言文字 读书写作 上窜下跳
D.祖祖辈辈 单枪匹马 天南地北 说东道西
12.“一面”这个题目的意思是:( )
A.作者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同鲁迅先生见过一面的事。
B.作者去书店买书同鲁建军先生见过一面。
C.作者特意到书店买《铁流》等书与鲁迅先生见过一面。
D.内山先生是日本朋友,我去拜访,巧遇鲁迅先生。
13.“同志的信任”指的是:( )
A.鲁迅对方志敏同志的信任 B.方志敏同志对鲁迅先生的信任
C.革命者对鲁迅先生的信任 D.鲁迅是值得革命者信任的同志
14.《一件珍贵的衬衫》运用倒叙是为了:( )
A.表达中心思想明确 B.形成今昔对比
C.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D.把事情结果交待清楚。
15.《挖荠菜》的重点内容是:( )
A.怎样挖荠菜 B.为什么挖荠菜
C.挖荠菜的心情 D.挖荠菜的过程
16.识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
判若两人 自暴自弃
A.分开;突然而猛烈 B.评定;急躁
C.显然;糟蹋,损害 D.判决;凶狠
17.比较下面两组加点的字的意思,正确的意思是:( )
故身重耳
卿太重
不习渡水故耳 鬼略无重
A.两个“故”字相同,两个“重”字不同。
B.两个“故”字相同,两个“重”字也相同。
C.两个“故”字不同,两个“重”字不同。
D.两个“故”字不同,两个“重”字不同。
18.指出下列词语中写正确的一组:
A.踢滕 从容自若 尾尾动听 忙碌
B.圆实 大失所忘 自爆自弃 严峻
C.坚毅 婷婷玉立 纷纷扬扬 抱谦
D.聪颖 黯然无神 屹然不动 充溢
19.下列各组里加点词语均为同义词,有的可以互换使用,有的不可心互换使用,可以互换使用的是:
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
A.
专家们不由得互相递了递赞赏的眼色
在众目睽睽下……姑娘也不禁有点困惑了
B.
大家带着询问和疑惑的眼光望着他
认为陈伊玲很难造就
C.
应了解造成她声音前后悬殊的原因
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
D.
在他严峻的眼光里……
它将决定一个人终身的事业
E
也许这个人终生就和音乐分手了
20.宋定伯捉鬼的关键是:( )
A.逐步了解鬼,步步为营。 B.刺探鬼的致命弱点。
C.诳骗鬼,使之任务。 D.定伯胆大,心细,机智。
21.《夜走灵官峡》的叙事线索是:( )
A.以成渝的语言行动为线索。
B.以“我”进灵官峡所见所感为线索。
C.以成渝父母的行动为线索。
D.以成渝和“我”的对话为线索。
22.作者在《夜走灵官峡》中反复写“雪”大的目的是:( )
A.说明我为什么不继续赶路的原因。
B.说明成渝勇敢,风雪之中敢独自在家。
C.反衬出工人们劳动条件艰苦。
D.表现工人们不畏艰苦,忘我工作的精神。
23.和《夜走灵官峡》记叙顺序一样的文章是:( )
A.《挺进报》 B.《同志的信任》
C.《一件珍贵的衬衫》 D.《小桔灯》
24.下面的两个句子分别用了什么修辞:( )
①顺着光带,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十名工人像贴在万丈绝壁上似的,打着炮眼,仿佛在开凿着登天的梯子。
②只见一个人站在便道旁边的电线杆子下,已经变成一个雪人,像一尊石像。
A.①②两句均是用的比喻 B.①②两句均是用的夸张
C.①句用的比喻,夸张,②句用的比喻,拟人
D.①句用的夸张,②句用的拟人
25.《傻二哥》中作者想表现的是:( )
A.穷人间互相帮助 B.新旧社会的对比
C.傻二哥的可爱品质 D.“我”对傻二哥的怀念
26.下列句子中“叫”“用”两个词的含义,依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栽花先生提着石板,叫第一号。 ②我才挑上它,叫它摔一交。
③就这么的吧,不用换了。 ④用手摸摸那油光闪闪的栗色的脊梁。
A.呼唤 使 使用 用处
B.呼唤 被 需要 使用
C.叫声 容许 用处 使用
D.命令 使 需要 用处
27.“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 )
A.横笛 B.我的心 C.横笛宛转悠扬的声音 D.自失起来
28.选择下面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 B.一狼洞其中 代草堆
C.以攻其后 代屠户 D.屠自后断其股 代狼
29.比较下面两组句中加点字意思,正确一项是:( )
以刀劈其首 又数刀毙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毙之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毙”字不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毙”字也相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毙”字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毙”字也不同。
30.选出全是偏正短语的一组:( )
A.报纸杂志 多么自豪 他们的朋友
B.我的祖国 非常疲乏 皎洁的月光
C.雄伟壮丽 果子成熟 美丽的风景
D.打量一番 紧张不安 悠扬的笛声
31.对《社戏》中的“我”理解正确的是:( )
A.“我”是少年时的鲁迅。 B.“我”是小说虚构的人物不是少年鲁迅。
C.“我”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是同一个人。
D.“我”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不是同一个人。
32.选择对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组:( )
A.愠怒:怒,怨恨 抠:除掉
B.不惮:不怕 大窘:困窘急迫
C.两股战战:大腿 凫水:一种水鸟
D.积薪:柴 挠头:放过
33.下列几组词语中感情色彩不全同的一项是:( )
A.快活 潮流 感激 坚贞
B.生动 简洁 高尚 赞扬
C.慷慨 乐意 欢腾 宽厚
D.头绪 安排 行动 作用
34.指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社戏》的作者是鲁迅,但他不是文中的迅哥儿。
B.《鞋》的最后一段是重点,通过侧面描写完成了对大个子军人形象的刻画。
C.《聊斋志异》是用谈狐说鬼的手法,隐晦地对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进行批判的小说。
D.“聊斋”是作者书房的名称,“志”表明作者的志向,“异”是与众不同的意思。
35.下面都是关于虚词作用的表述,指出说法不当的一项:( )
A.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起修饰作用,表示范围,时间,程度,语气等,但有的副词还可以用在形容词后头起补充说明作用。如“好极了”,“意暇甚”中的“极”和“甚”分别补充说明“好”和“暇”的程度。
B.连词的作用有三种情况:①一个连词单用,如“热烈而镇定”中的“而”;②两个连词互相呼应着用,如:“因为……所以……”;③连词和副词互相呼应着用,如“如果……就……”。
C.“和、跟、同、与”经常对词,词组,句子起连接作用。如“我和他谈过一次话”的“和”就是这样。
36.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磕头(kè) 韵味(yùn) 屹立(yì) 蔷薇(qiánɡ)
B.撺掇(cuàn) 诳人(kuānɡ) 柴垛(kuǒ) 恣情(zì)
C.假寐(mèi) 揩油(jiē) 行头(hánɡ) 挑剔(tì)
D.剐破(ɡuǎ) 和煦(xù) 掰手(bāi) 挠头(náo)
37.下列汉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抚摩 署名 踌躇 暗然失色
B.慷慨 鉴别 屹然 寥寥无几
C.童稚 莽撞 殷勤 摸摸糊糊
D.不惮 瓦铄 怠慢 平易近人
38.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署名(布置,安排) 意暇甚(空闲)
B.不能自已(已经) 具名(具备)
C.平易近人(轻易) 窘相(穷困)
D.恣情(放纵,不受拘束) 晌午(将近)
39.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组词有误的一组是:( )
A.骨:ɡū 骨碌 ɡú 骨干 ɡǔ 骨头
B.漂:piào 漂亮 piāo 漂浮 piǎo 漂白
C.涨:zhǎnɡ 暴涨 zhànɡ 头昏脑涨
D.趟:tānɡ 趟地 tànɡ 一趟
40.下列形似字组词注音正确的是:( )
耷 dā
耷拉
箸 shǔ 竹箸
A. B.
耸 shǒnɡ 耸立 署 shǔ 署名
券 quàn 证券
即 jì 立即
C. D.
卷 juǎn 卷起 既 jì 既然
41.选出短语类型和例子相同的一组:( )
例:十分壮观
A.慷慨激昂 B.4个苹果 C.房间简陋
4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你应该改变学习态度不认真。
B.一个学生的进步快慢,与老师有很大关系。
C.这个任务我们基本上全部完成了,。
D.这个发明,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社会效益。
43.加点字的感情色彩判断正确的是:( )
①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②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
③鲁迅先生在预先约定的地点,会见了一个陌生的女青年。
④……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
A.①贬义 ②褒义 ③贬义 ④褒义
B.①褒义 ②贬义 ③中性 ④贬义
C.①贬义 ②贬义 ③中性 ④贬义
D.①褒义 ②贬义 ③贬义 ④褒义
44.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②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③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④我不睡!我不睡!
A.①设问 ②夸张 ③比喻 ④反复
B.①反问 ②比喻 ③比喻 ④排比
C.①反问 ②比喻 ③夸张 ④反复
D.①设问 ②比喻 ③夸张 ④排比
45.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 )
A.《一面》的作者是唐弢。 B.蒲松龄号柳泉居士。
C.《分马》选自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D.记叙文的六要素最主要的是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6.下列文章中的“我”是虚构的是:( )
A.《傻二哥》 B.《一面》 C.《社戏》
D.《一件珍贵的衬衫》 E.《我的老师》
47.对课文题目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件珍贵的衬衫》中因为这衬衫凝聚着周总理对工人的深情,所以才珍贵。
B.《一面》是作者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同鲁迅先生见过一面的事。
C.《挺进报》中的“挺进报”是革命者在国民党集中营——白公馆出版的油印报纸。
D.《社戏》中的“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48.下面所列的课文中的主人公正确的是:( )
A.《分马》中是郭全海和老孙头。 B.《夜走灵官峡》中是成渝
C.《第二次考试》中是陈伊玲和苏林。 D.《一面》中是阿累。
Ⅱ.填空题(共 11 分)
1.从括号中选出正确的动词填空(每个 0.5分)
①她的教鞭好像要______(落、掉、甩)下来,我用石板—______(挡、迎),教鞭轻轻地______(打、敲、抽)在石板边上。
②听到叫他的名字,他大步流星地______(跑、走、迈)过去牵上。
③他站起来背着手,______(抬、挺、昂)着胸脯站在我跟前。
2.在下列词语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字(每个 0.5 分)
①精神抖____ ②微____其微 ③辗转____复
④众目______ ⑤自____自弃 ⑥残叶狼____
⑦大失所____ ⑧面面相____ ⑨____首赞许
3.文学常识填空(每个 1 分,共 5 分)
①《宋定伯捉鬼》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_。本文选自《______》,这是记录____________故事的书。
②《狼》选自《______》,作者______,______朝人。
③《分马》的作者是______,他是我国______代作家,他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_》。
④《我的老师》是著名作家______应《老师报》之约写的,他最有名的作品是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的散文____________。
⑤《社戏》的作者是______,他是浙江______人,我们在初中语文第一册学过他的一篇散文______。
Ⅲ.判断题(每个 0.5分,共5分)
1.《我的老师》一共写了七件事,前五件是略写,后两件是详写。( )
2.《分马》以“分马”和“换马”贯穿全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了郭全海这个农村基层干部的形象。( )
3.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可算作记叙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必须真实不可虚构。( )
4.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民主战士。( )
5.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要素。( )
6.因为与敌人斗争的方式和时间不同,所以《挺进报》分为两部分。( )
7.《一面》这课赞扬了鲁迅先生平易近人,热爱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 )
8.“我不好意思地笑一下,鞠了一个‘半躬’,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这句话中的“半躬”的引号表示特殊意义。( )
9.《刘胡兰慷慨就义》是一篇新闻,写刘胡兰英勇不屈,慷慨就义的英雄气概。题目平实简明,展示了主要事实和中心思想。( )
10.苏林教授和陈伊玲都是《第二次考试》中的主要人物,因为在他们的身上体现文章的中心意思。( )
Ⅳ. 先阅读的各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每个 0.5分,共40分)
(一)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得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 !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授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 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1. 填空
本文节选自《 》作者 _________,他是 _______ 代作家,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 》,长篇小说《 》等。
2. 给这段文字拟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句话表“我”怎样的心情 ? 在文中的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内容,找出这段文字记叙的要素,并说明每个要素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最后一句用的什么修辞方法 ? 什么表达方式 ? 其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什么 ? 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 ! 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 ! 不会错,一定是他 ! 那个句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 ! 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 ! 僧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7 . 上文节选自《 》,文中的“我”是指_______,“他”是指_______。
8 . “结结巴巴”在这里的含义是 ( ) 。
A . 因激动而说话口吃起来
B . 本来语言迟钝,此时说话更笨拙起来。
C . 突然发现面前就是鲁迅先生,因激动而难于用语言表达
9 . “向四周望了一望”的意思是
A . 当时环境险恶,怕有密探在旁边,为自己惹出麻烦来
B . 当时环境险恶,怕有密控在旁边,高度警觉的习惯性的反应
C . 当时环境险恶,自己处事小心,心里慌张
10 . 引文从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描写人物外貌。外貌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11 . 上文写鲁迅时,除了运用外貌描写外,还运用了________的方法,在写“我”时主要运用了_________方法。
12 . 理解课文《一面》我段文章的内容,用连线法分别指出“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各含有什么样的感情。
①同志 A . 仿效学习的楷模
②朋友 B . 奋战不息的精神
③父亲 C . 志同道合的关系
④师傅 D . 亲密无间的友谊
⑤战士 E . 崇敬热爱的情怀
13 . 下面是对上文中心思想的归纳,挑出最准确的一个。 ( )
A . 表现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大方,慷慨
B . 表现了鲁迅先生为革命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C . 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敬仰、爱戴之情
D . 表现了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怀、帮助,以及“我”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崇敬之情。
(三)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 nüè ( ) 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 rǔ ( ) 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 ”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14 . 按拼音在文中写出相应的汉字。
15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历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 “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这句话说明了 ( ) 。
A . “我”很坚强,不低头。 B . “我”很懦弱,忍气吞声。 C . “我”很胆怯,不反抗
17 . 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
A . 引文的省略 B . 列举的省略 C .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18 . 为什么“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就更加坚强起来”了 ? 是因为 ( )
A . 鲁迅先生使敌人害怕,一想到这,“我”就更加坚强。
B . 鲁迅先生同我们站在一起,与敌人斗争,一定能胜利,所以“我”更加坚强。
C . 鲁迅先生同“我”见过一面,并且帮助、激励过“我”,所以“我”更加坚强。
(四) 一股悲愤的感情涌上鲁迅先生的心头,他目不转眼看完这封信,苍白的脸色越来越严肃了。他从报上知道,这个写信的人几个月之前,已经在南昌英勇就义了,现在却接到了他的亲笔信。事情是千真万确的,这封信就在眼前。鲁迅先生又从头读了一遍。盆里的水逐渐浸渍了字迹,字慢慢地模糊起来,模糊起来,终于什么也没有了。
鲁迅先生团起浸湿的纸,揉烂了,把它放进炉子里,他擦干两手,将另外三张空白毛边纸收起,小心地翻阅着墨笔写成的文稿:一篇《清贫》,一篇《可爱的中国》。
问题:
19 . 文中第4句“鲁迅先生又从头读了一遍”与上文哪句呼应:______________。
20 . 第一段中形容鲁迅悲愤感情强烈的词语是_______;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词语是_______,表现鲁迅先生心情极度愤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1 . 第一句话中“悲愤”一词的含义是指下边的哪一项 ( )
A . 鲁迅先生为方志敏不能直接把信交给他而悲愤。
B . 鲁迅对敌人凶残地杀害方志敏同志而悲愤。
C . 鲁迅为自己不能救出方志敏同志而悲愤。
D . 鲁迅先生为烈士牺牲而悲,为敌人凶残而愤。
22 . 第二段中,写鲁迅“毁信彻底”的动作的词语是______;写鲁迅藏信谨慎的词语是_______;表现鲁迅珍视文稿,敬仰烈士的心情的词语是_______。
23 . 这两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______。
24 . 从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 选择准确的一句。
A . 鲁迅先生担心文稿和信件落入敌人手中,表现了认真负责的精神。
B . 鲁迅先生十分小心又有些害怕,因而认真对待,仔细翻阅文稿。
C . 鲁迅先生十分小心翻阅文稿,表现他谨慎、虚心的态度。
D . 鲁迅先生对方志敏的遗稿非常审慎,非常珍惜,表现了他对烈士的嘱托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精神。
(五) 国民党反动派把方志敏同志从上饶解到南昌,绑着他“游街”,想借此打击中国共产党在江西人民中的威信。方志敏同志一路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引来许多听众。敌人又在公园里搭了台,开“庆祝大会”,将他锁起来“示众”。方志敏同志在台上大声演讲,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反动派慌了手脚,把它关进监牢,用金钱、地位引诱他,派遣国民党党棍和劣绅来劝降,一个个都被方志敏同志骂回去。
25 . 为加点字“饶”“劣”选出读音正确的项 ( ) 。
A . yáo liè B . yáo lüè C . ráo liè D . ráo lüè
26 . “解到南昌”中“解”的意思是 ( )
A . 劝 B . 释放 C . 解决 D . 押送
27 . 文中有三处用引号,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
A . 三处引号的用法相同
B . “游街”处与其他两处用法不同
C . “庆祝会”处与其他两处用法不同
D . “示众”处与其他两处用法不同
28 . 这段文字共写几件事,各表现方志敏同志什么高贵品格 ?
(六) 等到我把一盘用精盐、麻油、味精、白糖精心调配好的荠菜放到餐桌上去的时候 ( 小的时候,我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那可爱的荠菜会享受到今天这们的“荣华富贵” ) ,他们也还是带着那种迁就的微笑,漫不经心地用筷子挑上几根荠菜……看着他们那双懒洋洋的筷子,我的心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因为我知道,这种赏光似的迁就,并不只是表现在对挖齐菜这一桩事情上。它还表现在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些见解和行为上。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有些见解和行为,都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不顶用了。自然,我也并不认为我们的见解和行为就完全正确。只要他们不觉得厌烦,我们甚至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经走过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代价。我真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心相通的朋友。
29 . 这段文字所用的表达方式是 ( )
A . 抒情 议论 B . 记叙 议论
C . 说明 记叙 D . 描写 记叙
30 . 文中加点的两个“他们”是指_______。“迁就”是指________。“赏光”是指____________。
31 .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文字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 “漫不经心”表明“他们”对荠菜__________。
33 . “挑”的读音是_______,它反映了____________的情绪。
34 . “出土文物”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我独自一人流荡在田野里。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_______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羊_______了;乌鸦地呱呱地叫着_______去了。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我听见妈妈在村口______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应。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
35 . 在横线上填上所缺的词语,依次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_
36 . 解释下列词语。
①潜入 ②童稚
37 . 这段以__________描写为主,这段描写___________我当时处境的艰难。
38 . “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
(八) 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我顺着铁路工地走了四十多公里,只听见各种机器的吼声,可是看不见人影,也看不见工点。一进灵官峡,我就心里发慌。这山峡,晴天的日子,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①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眼下,这里,卷着雪片的狂风,把人团团围住,②真是寸步难行 ! 但是,最近这里工作很紧张,到处都是冒着风雪劳动的人。③发电机、卷扬机、混凝土搅拌机和空气压缩机的吼声,震荡山谷。点点黄昏的火球,就是那无数的电灯。④看不清天空的蛛网似的电线;只见运材料的铁斗子,顺着架在山腰里的高架索道,来回运转。
问题:
39 . 用“‖”线在文中划出层次。
40 . 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①写雪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山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谷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风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写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写机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 这是一段工地的描写,从内容上看,描写了______和______。描写对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和________。
42 . 从表达方式上看,用了_______和_______。
43 . 这段文字主要是突出 ( 可用自己语言概括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 指出画线句子用的修辞方法。
(九) 我这个人古板,讨厌歌星在舞台上忸怩作态的样子,也不爱看迪斯科和霹雳舞。然而,我爱看______交通纠察员的手舞足蹈,那才真美。他常穿一身雪白的运动服,头戴红黄相间的工作帽,胸前挂着哨子,臂上佩着袖章,手执一面小红旗,打着一套既不像乐队指挥,又不像运动员裁判,既不像军队旗语,也不像舞蹈的那种四不像的手势,前后左右不停地挥手举臂,吹哨打旗,配合交警指挥着人流车潮。交通井然有序。
我每次骑车经过这里,当红灯亮时的那片刻,我便用欣赏艺术表演一样的眼光欣赏着他的动作和表情,他那笑盈盈的样子轻松自如,用演员们的行话说,一点也不“怯场”,好像马路就是他的舞台,汽车鸣笛为他伴奏,烈日当作追光,动作笨拙而轻盈,滑稽而严肃,诙谐而认真,煞是有趣,叫人真想笑出声来。这种感受岂止是我一人,我发现身边摩肩接踵的人们都对眼前这位老人投以亲切的目光,报以会心的微笑,如果不是手握车把,几乎都要向他喝彩、致敬。
这位平凡又平凡的老人的姓名,近来经常见诸报端,摄入荧屏,走进千家万户,成了南京的新闻人物,市民们的热点话题。站马路的居然当了大明星。
说到明星,据我所知,人们对于影星歌星背地里爱说三道四,品头评足,而对于我们这位老百姓心目中的“马路明星”,却是发自肺腑的尊敬,出自内心的热爱。
45 . 选出填在第1段横线上的最恰当的词语: ( )
A . 南京珠江路口的年过花甲的一位
B . 南京珠江路口的一位年过花甲的
C . 一位南京珠江路口的年过花甲的
D . 一位年过花甲的南京珠江路口的
46 . 第一段中写“我”讨厌歌星的忸怩作态,也不爱看现代舞,其目的是: ( )
A . 表现自己的古板。
B . 表明自己的审美情趣高尚。
C . 讨厌是假,实际上并不厌恶。
D . 衬托下文的交通纠察员。
47 . 第1段中对交通纠察员的描写主要有: ( )
A . 外貌描写,语言行动描写。
B . 细节描写,语言行动描写。
C . 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
D . 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48 . 第2段中加点词“欣赏”在文中的作用是: ( )
A . 表明老人动作的艺术性很强。
B . 表明对老人严肃认真精神的崇敬。
C . 表明老人的动作笨拙,滑稽,令人发笑。
D . 表明作者对老人行为的充分理解。
49 . 第4段中写人们对这位老人尊重、热爱,其原因是: ( )
A . 老人成了常上电视的明星。
B . 老人身上体现了“心灵美”。
C . 老人虽年过花甲,但不服老。
D . 老人使得交通井然有序。
50 . 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 )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
A . 穿一身雪白的运动服,头戴红黄相间的工作帽,胸前挂着哨子,臂上佩着袖章……
B . 身边摩肩接踵的人们都对这位老人投以亲切的目光,报以会心的微笑……
C . 这位平凡而又平凡的老人的姓名,近来常见诸报端,摄入荧屏,走进千家万户,成了南京的新闻人物,市民们的热点话题。
D . ……前后左右不停地挥手举臂,吹哨打旗,配合交警指挥着人流车潮。
51 . 下列题目中,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是 ( )
A . 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 B . 马路明星。
C . 珠江路口 D .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十) 这个卖药糖的,当时不过十五六岁。他顶聪明,会做木工活,会修锁、修鞋、修车、修电灯,差不多什么都会修。东西坏了,交到他手里,摆弄几下子就好了。他还有一个特点:爱帮人忙,一帮就帮到底,有股子热心的傻劲儿。从来没听说他有学名,冲他这股傻劲,人家忘了他的聪明,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傻二哥 ! 说他“傻灵傻灵”的。
52 . 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傻二哥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 . 在原文中,用横线画出能表现傻二哥“聪明”的句子。
54 . 这一段表现傻二哥有怎样的好品质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 . 短文中有二对反义词,它们是: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与_______。
5 6. 说他“傻灵傻灵”的一句中,“傻”与“灵”放在一起,是不是矛盾 ? 为什么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 )在堂屋,旁边( )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57. 里填上恰当的答案(填字母)
A.摆 B.铺 C.放 D.烯 E.点 F.烧
58.给这段文字拟个小标题____________
59.“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文中加点字“漫长”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文中直抒对老师思念的句子是( )
A.我是多么相信我的蔡老师啊!
B.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C.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62.“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中的“这”指( )
A.指能与蔡老师结识。 B.指这次夜晚做梦的事永记在心。
C.指和蔡老师在一起的往事永记在心。
63.说明这段文字记叙的往事永记在心。
时间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莲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门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64.这段文字是写孩子们( )
A.在平桥村 B.去赵庄路上 C.驶向赵庄
65.这段文字侧重写( )
A.“我”的感受 B.景物 C.划船的动作
66.文中画“”句子用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67.文中画“——”句子表达了孩子们什么心情?句中描写开船动作的词是哪些?
答:
68.“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这座次的安排表现了什么?
答:
69.“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十三)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山与山之间是条沟,沟里是几个小村子,村民们自己也说不清,他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说不清他们为什么看中了这块地方。这里明明是很穷的,没有地,没有树,一年里大半光景是冬季。山坡上收几颗粮食,也就这么心安理得地住下去。有一天,沟里进来了一支队伍,住下就不再走了。于是彼此看着都好奇。这些当兵的,竟然每天都洗脸,每天都扫院子,还扛个铁锹修路。祖祖辈辈都在这牛屎、猪屎、烂泥上走来走去,他们却说这不是路。于是村民们看着他们挖排水沟,栽树,给牲畜垒圈,给人盖厕所。80年代了,村里总算起了这么一批厕所。路确实好走了。当兵的果然见过世面。大家一起聊天,当兵的说,这衣服也该洗洗了。真个脱下来就洗。
70.下面是对“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一句的评点,请选出最恰当的一句。
A.废话,等于什么也没说。 B.恰当,开篇交代了时间、地点。
C.精彩,既点题,又表明了那山村的偏远。
71.如果把选文分为两部分,文中“有一天……”是往上划还是往下划?为什么?
答:
72.下面句子是对选文后一部分的内容概括。请选出最恰当的一句。( )
A.部队无私地支援山区建设。 B.军爱民,民拥军
C.部队给山村带来了精神文明。
73.文中的“心安理得”一语表明山里人:( )
A.古朴淳厚的民风 B.与世无争的心态 C.落后保守的心理
74.文中有一句“一年里大半光景是冬季”,下面三句也都有“光景”一词,但只有一句与文中的“光景”意义相同,请选出( )
A.这光景是要下雨了。 B.这个班上的学生大都只有五、六岁光景。
C.一路上青山绿树,白云黄花,已是秋日的光景了。
75.文中的“彼此看着都好奇”的“彼此”是指:( )
A.这方 B.那方 C.这方和那方 D.那方和这方
76.文中“他们却说这不是路”一句中的“他们”指的是:( )
A.当兵的 B.村民们 C.村民们与当兵的
77.文中说“这些当兵的,竟然每天都洗脸,每天都扫院子”一句,作者意在表明:( )
A.当兵的太讲卫生 B.山村几乎与世隔绝,愚昧落后
C.村民们还过着原始生活。
7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A.好奇_______ B.牲畜_______ C.看中_______
79.文中“垒圈”一词读作 lěi juàn,因此在“每户都垒了一个猪圈,把猪都给圈起来”一句中的两个“圈”也都读作“juàn”。(请判断这一说法的正误) ( )
80.“当兵的说,这衣服也该洗洗了。真个脱下来就洗。”村民们为什么是这么听当兵的?
答:
Ⅴ.作文(20分)
题目:______老师,我何时才能再见到您
要求:1.先将题目填写完整。
2.写一篇记叙文,记一位你认为值得思念的老师
3.可以仿照课文中已经学习过的某些写法,如精选材料,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多方面展示老师的美好心灵。
4.尽量以事传情,避免就事论事。
5.字数600字左右。
初二册语文期中检测试题答案
Ⅰ.1.①—④ A B A B 2.①锄头 铡刀 ②概括 愤慨 ③抑制 仰望 3.①a—f 券,卷,券,卷,卷,券 ②a—f 孤,弧,狐,孤,狐,弧,孤 4.D 5.①—④ B B A A 6—10 A C C A B 11—15 C A B C B 16—20 C C D D B 21—25 D A A B E 26—30 C C D D B 31—35 D A A B E 36—40 D B C A C 41—45 B B B C B 46—48 C C B
Ⅱ.1.①落,迎,敲 ②迈 ③挺
2.①—⑤擞,乎,反,睽睽,暴 ⑥—⑨藉,望,觑,颔
3.①干宝,令开,《搜神记》,古代民间传说中关于神奇怪异故事的书。
②《聊斋志异》,蒲松龄,清
③周立波,现,《暴风雨》,《山乡巨变》
Ⅲ.1.√ 2.√ 3.× 4.× 5.√ 6.× 7.× 8.√ 9.√ 10.×
Ⅳ. (一) 1. 《我的老师》 魏巍 现 《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2. 老师排除我们的小纠纷。 3. 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心清如水的学生”。第二层:“一个老师……多么伟大的人啊”。层意:一层:写老师排除“我”与同学们的纠纷。二层:热情赞颂老师的“慈爱”“公平”和“伟大”。 4. 这句话表达了“我”当时十分痛苦的心情,这种情况下,老师援助了我,自然令我终生难忘。 5. 时间:课外, ( 因为小“反对派”不可能在课堂上讥讽我。 ) 地点:校内 ( 老师批评学生,安慰我是在校内。 ) 人物:我、老师、小“反对派”。 事件起因:父亲在旧部队几年未归; 经过:小“反对派”讥讽我,老师批评他们,支持了我; 结果:纠纷排除。 6. 最后一句是排比的修辞方法。从表达方式看属于议论抒情。作用是: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气势,热情地赞颂了教师。
(二)7 . 《一面》阿累 鲁迅。8 . C 9 . B 10 . 面容、衣着、胡须、抽烟姿态。作用是突出鲁迅是一个为革命斗争不息、执着坚定、一心为革命的人。11 . 语言描写心理作动描写。12. ①—C ②—D ③—E ④—A ⑤—B 13 . D
(三)14 . 虐 辱 15 . 经历了所有的,不是人能忍受的。16. A 17 . B 18 . C
(四) 19 . 第一段中的第一句。20 . 诵,目不转睛,苍白的脸色越来越严肃起来。21 . D 22 . 团起,揉烂放进;擦干、收起;小心。23 . 顺叙。24 . D
(五) 25—27 C D C 28 . 三件事;游街、示众表现了方志敏同志:“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格,引诱、劝降表现了方志敏同志“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格。
(六) 29 . B 30 . “他们”指作者 我的孩子们,“迁就”指将就别人 ( 勉强地顺别人 ) ,“赏光”指:客套话用于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31 . “我和孩子们吃荠菜的不同态度和心情。32 . 十分淡漠。33 . tiāo 厌食荠菜。34 . 形象的表明两代人之间的隔膜。
(七) 35 . ①响 ②回圈 ③回巢 ④焦急 36 . ①进入 ②幼小 37 . 景物,反衬 38 . 有家不能归。
(八) 39 . 真是寸步难行 ! ‖但是,最近……。40 . ①写灵官峡的艰苦环境——谷深、山高、风狂;②壮阔的劳动场面;③40多公里,不见人影,不见工点;④卷着雪片的狂风,把人团团围住;⑤到处都是冒着风雪劳动的人;⑥各种机器的吼声震荡山谷 蛛网似的电线 来回运转。 41 . 环境 自然景物 劳动场面 大雪 高山 深谷 狂风 人 机器。 42 . 记叙 描写。 43 . 自然环境的恶劣,劳动者的冲天干劲。 44 . ①夸张 ②夸张 ③拟人 ④比喻。
(九) 45 . B 46 . D 47 . C 48 . A 49 . B 50 . A、 BC 51 . B
(十) 52 . 年龄、聪明、特点、雅号。 53 . 会做木工活……摆弄几下子就好了。 54 . 表现傻二哥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55 . 好 坏 灵傻。 56 . 不矛盾。这里“傻”有“为人老实,不自私,不取巧”的意思;用贬义为褒义,表现了傻二哥的心灵美。
(十一)57. B、D 58. 梦里寻师 59. 梦中急忙找老师,突出我对老师的思念之情。 60.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孩子对蔡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61. A 62. C 63. 夏季夜里。在家里的堂屋。想老师所以梦老师。熟睡中忽然爬起往外走找老师,被母亲喊住。母亲将我劝回,我才睡熟。
(十二)64. C 65. A 66. 夸张。因能去看戏而马上复得心情畅快,浑身舒适。 67.看社戏的欢快、急切心情。动词:点,磕,退后,上前,出。 68. 表现大家对我的关心和照顾。69. 形象地写出了船行驶得极快,反衬出少年朋友们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十三)70. C 71. 往下划,因为紧接着是写队伍住下来后的情况。 72—77. C C C D A B 78. A.hào B.chù C.zhònɡ 79. √ 80. 认识到当兵的果然有见识,做的事没错。
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