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一语文《岁月,在黄土地土流过》试题

2014-5-11 0:09:53下载本试卷

语文《岁月,在黄土地土流过》试题

一、词语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l)幢憬()()(2)()污(3)震()

 (4)()息(5)摇()

2.按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静(mì)(2)深(suì) (3)____(jī)绊(4)(tǎn))____露
二、文段阅读
岁月间过冬的迷宫,雪漫长天:
眸子亮着晶莹的光焰,舞步旋出洁白的旋律,沸沸扬扬,却又悄无声息,雪,覆盖在广漠的黄土地上……
我看到了严寒宣泄时的进逼。
那冷峻的思考正说着柔曼的证词。
[但这块不是最后的乐章]
{似烟,似云,如幻,如梦,}在那周身丰羽的飞翔与颤动里,这多情的暖雪、圣洁的精灵,正缔造着一个白炽耀眼的世界,奉献的是忠贞不渝的许诺:
让种子重新鼓满渴望。
让江河掀起飞腾的热焰。
让心充满未曾吐露的深沉的爱。
静静地,没有惶惑,也没有玷污。
而当最后一片残冰在荒滩上消融,当流浪的星星搜寻到春天第一声蛰音,黄土地将又重新奋起,去体认那无止无息的繁衍与收获的欢欣。
岁月,永是威武地前行。
黄土地,永存不老的青春……
1.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1)广漠 (2)忠贞不渝
2.黄土地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答:
3.“但这决不是最后的乐章”,这一句话中的“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决不是最后的乐章?”
答:
4“似烟,似云,如幻,如梦”,这比喻的本体是______________

三、运用知识的能力
北国的春风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到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思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在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色香味俱全]①。这四句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着大地,像柳丝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滋润。这才草、花鸟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到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我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冷森森。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会…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原野,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了吧;是碗口粗的病枝乱折了吧。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嘎吧嘎吧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拱苞了。清早,人们穿着老羊皮背心,用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梯田。春风呼唯呼呼地,帮助呼哧呼呼的人们,把粪肥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得喜欢得不行时,连捎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要不,猜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积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星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造句。
(1)飘拂 (2)体贴 (3)滋润 (4)呼啸 造句:
3.文中多处使用象声词,颇为生动,请列出五个以上。
答:
4.第一段中的“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义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
5.第三段中的“景象”指什么而言?其中的“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一句中的“不像”
指哪些内容?“褒贬’一词具体的意思又是什么?
答:
6.划线句①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色香味”指什么?
答:
7.本文多处使用拟人修辞手法。试找出两句并谈谈其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为何怀念北国的春风?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