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十三岁的际遇》试题
一、字词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徜徉()()(2)穹()隆(3)沉淀()(4)呜咽()(5)犀()利(6)撷取()
2.解词。
(1)白驹过隙—— (2)谈笑风生——
二、文段阅读
①可不,是开始——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徜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官大门,有时,并不急着翻检借阅,只在书垛给我留出的窄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爱每册图书。中文的、英语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渐渐地.我的心情也变得和它们一样.沉静愉悦,安详。
②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_(A.美妙B.奇妙C.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过一张纯洁的真理之光。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_(A展现B.展示C.展开)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③[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而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敏感,学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一张一张细细地读那些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重温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l.如何理解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的含义?
答:
2.在括合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3.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4.从第③段看,北大的学生有什么特点?
答:
三、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母校——北京二中度过的。每当我回忆起那段生活,就想起学校的那个绿荫掩映的小院来了.]
那是住校同学的“家”,我的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是在那儿度过的;而只要我回忆起怎么学语文来,话头也就离不开那个小院。
小时候曾立志当个建筑师,经常到学校图书馆去借阅建筑学方面的普及读物和一些画册,但也喜欢读点文学书籍,以至服管理图书的一位姓刘的老师(可惜我已记不起他的名字)很熟悉。但我的所谓“读”,有时候是认真的,有时候却无非是翻一翻,看看有趣的故事而已。可我总忘不了那一天,图书馆的刘老师,在路过我的宿舍窗前的时候,发现我正病在床上,就进来看我,还给我留下一本《现代中国散文抄》,让我在病中读读,可以少一点寂寞。他还说:“要是觉得特别喜欢哪篇,你就轻声念一念;念的时候,脑子里还要做两件事:一件是按着文章里写的样子,去想您自己也在文章里头,如同亲临其境似的;另一件是想你的面前坐着一个好朋友,正在听你读文章,要尽力读得让人家好懂,就像眼他说心里话一样。这么试一试,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没想到,那就是我跟文学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个新的开端。
1.短文中两个加点的字都加上了引号,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这两个词的词性是什么?
“家”:____ “读”:_____
2.结合短文,说说文中两个划线词语的含义。
(1)亲临其境:___ (2)不解之缘:____
3.为什么说“每当我回忆起那段生活,就想起学校的那个绿荫掩映的小院来了”?
答:___
4.文中告诉我们两种读书的方法:一种是“亲临其境”法,这就好比演员演戏要____;另一种是像在跟好朋友说心里话,如用个成语表示,可叫“_____”法。